攀枝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志(1965-2007) 200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攀枝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志(1965-2007)
内容简介: 一、本志为朴实、严谨、科学的资料性著述,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反映攀枝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42年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充分体现了攀枝花劳动保障人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全力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奉献精神。
编纂人员:刘忠杰
编纂单位:《攀枝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1965-2007
出版时间:2009年
出版单位:方志出版社
目录
封面
攀枝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志
图片
《攀枝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志》编纂委员会
《攀枝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志》编辑部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劳动保障机构沿革
第二篇 劳动保障综合管理
第三篇 劳动就业与职业教育培训
第四篇 社会保险
第五篇 县(区)劳动保障工作
第六篇 劳动保障宣传与科研
第七篇 人物与表彰
附录
编后记
版权页
· 攀枝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志(1965-2007) 200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攀枝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志(1965-2007) 200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攀枝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志(1965-2007)2009年版》是对攀枝花市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历程的全面回顾与总结。本书通过历史资料、政策变化、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细致描写,系统呈现了攀枝花市在劳动保障领域的成就与挑战。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攀枝花市从1965年到2007年之间的劳动保障工作,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职业培训、劳动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梳理这一历史过程,本书展现了攀枝花市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逐步实现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此外,本书还重点分析了攀枝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的演变,以及它们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探讨《攀枝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志(1965-2007)2009年版》中的核心内容,全面展示该书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1、攀枝花市劳动保障政策的演变
自1965年攀枝花市成立以来,劳动保障政策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初期,由于攀枝花是以钢铁为主的重工业基地,劳动保障工作主要集中在工业工人和建设者的保障上。国家政策对这些工人群体给予了重点关注,保障措施也相对较为简单,主要体现在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和基本的医疗保障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攀枝花市劳动保障政策开始进入调整与完善的阶段。1980年代,国家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劳动市场逐渐放开,劳动者的流动性增强,攀枝花市也开始转向更加市场化的劳动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向全体市民覆盖,从单纯的工人保障扩展到包括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类人群。
进入21世纪后,攀枝花市的劳动保障政策在更广泛的社会需求下得到了深化与细化。特别是在2000年代,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健全,攀枝花市着力建设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这一阶段的政策重点是如何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与资源合理分配,确保每个劳动者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2、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与挑战
社会保障体系是攀枝花市劳动保障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本书的记载中,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呈现出逐步完善的趋势。最初,攀枝花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简单,主要依赖国有企业对职工的保障。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暴露出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改革开放后的攀枝花市在社会保障体系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特别是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方面。攀枝花市逐步实施了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标准,将不同类型的社会群体纳入保障范围,尤其是对于农村居民和非全日制劳动者的覆盖得到了改善。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部分社会群体的保障仍然存在盲区,导致部分低收入人群难以享受到公平的社会保障。
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攀枝花市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确保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成为政府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攀枝花市加大了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并加强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创新。通过优化管理机制,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和监管,攀枝花市努力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向更加公平、高效的方向发展。
3、劳动就业与职业培训体系的建设
劳动就业问题是攀枝花市劳动保障工作中的另一个重点。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产业转型,攀枝花市在推动劳动就业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从初期的工业化就业到后来的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攀枝花市的就业结构逐步多元化,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缓解了就业压力。
职业培训也是攀枝花市劳动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攀枝花市高度重视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政府通过设立职业培训机构,推行职业技能认证制度,帮助劳动者提高职业素质,从而增强其在劳动市场中的竞争力。特别是对转型期的老工业区劳动力,政府通过职业培训提升其适应新产业的能力,避免了大规模的失业潮。
然而,尽管攀枝花市在就业与培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特别是部分农民工和低技能工人的再就业问题。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变化,攀枝花市需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所有劳动者都能在经济转型中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4、劳动关系与社会和谐的建设
攀枝花市在劳动保障方面还积极推动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劳动市场的多元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攀枝花市在这一方面的努力集中在加强劳动法规建设与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上,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特别是在大规模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关系的矛盾往往较为突出。攀枝花市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的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劳动监察等手段,有效地促进了劳动关系的稳定。此外,攀枝花市还注重发挥工会的作用,积极推动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和谐合作。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外来务工人员和非正规劳动者群体中,劳动关系的管理和监督仍然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未来攀枝花市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对灵活就业者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
总结:
《攀枝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志(1965-2007)2009年版》是对攀枝花市劳动保障历史的系统总结,展现了该市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重大变革与成就。通过梳理劳动保障政策的演变、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劳动就业与职业培训的推进以及劳动关系的和谐构建,可以看出攀枝花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致力于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与服务。
同时,攀枝花市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也面临着新时期的一些挑战,如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压力、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覆盖等。未来,攀枝花市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并进一步提升劳动者的就业和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