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环保志 1996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攀枝花市环保志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环境管理、环境监测与科研、环境质量、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等篇。
编纂人员:彭明瑞
编纂单位:攀枝花市环境保护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1965-1985
出版时间:1996年
目录
封面
攀枝花市环境保护志
图片
《攀枝花市环境保护志》编纂委员会
编写人员
序 言
凡 例
目 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篇 环境概况
第二篇 环境管理
第三篇 环境监测与科研
第四篇 环境质量
第五篇 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
附 录
后 记
· 攀枝花市环保志 1996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攀枝花市环保志 1996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攀枝花市环保志(1996年版)》作为一部系统记载攀枝花市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全面展现了这座资源型城市在环境治理、政策推动、技术革新与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努力与成就。文章将从历史背景与编纂意义、环境问题与治理实践、环保政策与制度建设、社会动员与公众参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力求还原1996年这一时期的真实面貌,并凸显其对后续环保事业的启发价值。本文不仅总结了攀枝花在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生态挑战,也反映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为改善环境付出的努力与探索。通过对这一版本环保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攀枝花在环境保护领域走过的一条艰难而坚定的道路。这条道路既折射出地方与国家在环保理念上的转型,也蕴含着资源型城市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与经验。整篇文章旨在帮助读者理解1996年这一版本环保志的独特价值,并从中汲取经验,为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1、历史背景与编纂意义
《攀枝花市环保志(1996年版)》诞生在中国环境保护事业逐渐制度化的重要节点。当时,全国范围内的工业城市普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而攀枝花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更需要系统梳理和总结环保工作经验。这部志书的编纂既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未来环保事业的鞭策。
在历史背景上,攀枝花市的开发与“三线建设”紧密相连,钢铁、煤炭、电力等产业高度集中,经济发展迅猛,但环境压力巨大。编纂环保志,正是为了回应城市建设与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推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与反思。
环保志的意义不仅在于资料的保存,更在于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历年环保举措的系统整理,这部志书为地方政府积累了治理经验,同时也为研究攀枝花乃至西南地区的环保史提供了宝贵文献。
2、环境问题与治理实践
20世纪90年代中期,攀枝花市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钢铁冶炼和煤炭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不仅影响了城市空气质量,还对周边生态系统构成威胁。环保志中对这些问题有着详尽的记载,揭示了工业城市在快速发展阶段的共性困境。
水体污染同样是治理重点。由于工业废水排放和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金沙江及其支流的水质一度受到威胁。环保志中记载了当时的治理措施,包括加强排污监测、建立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推广清洁生产。
在实践方面,攀枝花市逐步推行“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这一制度的落实,不仅改善了部分环境问题,也标志着环保逐渐进入制度化轨道。
3、环保政策与制度建设
《攀枝花市环保志(1996年版)》特别强调了政策和制度在环保中的作用。随着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攀枝花市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地方性环保规章,确保环境管理有法可依。
在制度建设上,环保志中记载了环境监测站、环保执法队伍的成立,以及重点污染源的监控机制。这些制度的设立,使得环保工作不仅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和监督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环保志还反映了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思路。政府在推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逐步尝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减轻环境压力,为后续可持续发展探索了路径。
4、社会动员与公众参与
环保志中体现了社会力量在环保事业中的作用。除了政府主导外,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群众团体也积极参与到环保实践中,为改善环境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
在公众参与方面,攀枝花市通过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市民的环保意识。中小学开设环保课程,媒体定期发布环保报道,这些举措为形成全民关注环境的氛围奠定了基础。
环保志还记载了一些典型案例,如居民自发组织的绿化行动、工厂与社区的环保合作项目。这些案例说明,社会动员不仅能够补充政府工作,还能够激发公众的责任感和创造力,使环保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总结:
《攀枝花市环保志(1996年版)》以翔实的资料和系统的编纂,展示了一个资源型城市在面对环境压力时的探索与努力。它不仅记录了90年代中期攀枝花的环保现实,更反映了地方在环境保护理念、制度和实践上的逐步转变。
从历史经验来看,这部环保志的意义远不止于1996年当下,而是为今天乃至未来的环保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它提醒我们,工业城市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才能实现可持续的长远目标。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