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工业志 1997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温州市工业志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记述温州市工业的历史与现状。按照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原则,依据志书体例,如实地记述客观事物,突出反映温州工业特点。 二、本志记述时间,上限追溯工业的发源,下限断至公元1993年。
编纂人员:钟普明
编纂单位:《温州市工业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1997年
出版单位:南开大学出版社
目录
封面
温州市工业志
温州市工业志编纂委员会
题词
图片
序言
凡例
目录
大事记
第一篇 工业综述
第二篇 市各工业行业和各县(市、区)工业概况
第三篇 人志企业选介
第四篇 入志名优产品选介
第五篇 入志工业企业名录
附录
编后记
版权页
· 温州市工业志 1997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温州市工业志 1997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温州市工业志 1997年版》作为一部系统梳理与总结温州工业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记录了温州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工业经济的崛起与变迁。该书不仅涵盖了温州工业的起源、结构与特色,还对产业布局、技术创新、企业经营、政策导向等方面作了全面剖析,是研究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料。本文将从编纂背景与历史价值、产业结构与发展特色、企业群体与经营模式、技术创新与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展开深入阐述,力求展现出这部工业志的宏观格局与细节价值。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温州市工业志 1997年版》既是温州工业发展的“历史镜子”,又是未来产业走向的启示录,为学界、政府与企业提供了多重参考。最终,本文将结合全书的精髓,对温州工业精神与社会意义进行总结,并强调其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
1、编纂背景与历史价值
《温州市工业志 1997年版》的编纂,处在温州改革开放近二十年的重要节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温州以“家庭工业”起家,逐步形成以轻工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1997年的工业志正好总结了从传统手工作坊向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企业转型的关键过程。编纂者以大量的实地调研、档案资料和企业数据为支撑,确保了内容的真实性与权威性。
从历史价值角度来看,这部志书不仅是地方经济史的一部分,更折射出温州人在特定时代的创造力与奋斗精神。它系统化地记录了温州工业的起点、路径和成就,使得后人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区域如何在全国改革浪潮中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这种价值远超数据本身,更是一种历史坐标。
此外,该志书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经验总结与决策依据。在九十年代,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温州作为民营经济的先行者,其发展经验如何在政策层面得到肯定和推广,部分答案可以在这部志书中找到。因此,它的历史意义不仅限于地方,还具有较强的全国性参照作用。
2、产业结构与发展特色
《温州市工业志 1997年版》对温州产业结构的描述,重点突出了轻工制造业的核心地位。温州以鞋业、服装、打火机、电器等产业为代表,形成了明显的专业化格局。这些产业往往集中在特定县市,表现出“块状经济”的特色,为后来的“温州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
产业特色不仅在于门类的多样性,更在于灵活的生产组织。温州的工业发展采取“多、小、散”的初期格局,却逐渐形成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这种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使得上下游企业协作紧密,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反应速度,增强了区域竞争力。
志书还对产业的社会影响作了描述。轻工业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推动了城乡结构的转型。许多农民在进入工业生产后,逐渐成为产业工人,并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产业发展与社会进步交织在一起,成为九十年代温州的一大显著特征。
3、企业群体与经营模式
志书对温州企业群体的描写极为细致。从家庭作坊、个体经营到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温州企业展现了多样化的形态。这种多样化背后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体现,也是当时温州经济活力的关键所在。1997年版工业志充分记录了这种企业群体的演变轨迹。
在经营模式方面,温州企业普遍采取灵活的市场策略,以价格竞争、产品创新和渠道多样化取胜。企业主在市场环境中敢于冒险,善于抓住机会,这种经营智慧成为“温州商人”广为人知的标签。同时,志书也反映了部分企业在品牌建设、质量控制方面的不足,为后人留下反思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志书还总结了企业群体的互助精神与合作模式。许多企业依托乡情、亲缘关系建立合作网络,在资金周转、技术交流、信息传递等方面互相支持。这种民间力量所形成的商业生态,不仅保障了企业的成长,也推动了产业整体繁荣。
4、技术创新与未来展望
《温州市工业志 1997年版》虽然成书年代较早,但其中已明显体现了对技术创新的关注。志书指出,温州部分企业已开始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探索产品升级的路径。这在九十年代的地方工业中,已是相当超前的趋势,说明温州产业不仅满足于数量扩张,更在追求质量提升。
志书在未来展望部分,对温州工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多方面思考。它强调了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为这些因素将决定温州能否突破传统轻工业的限制,迈向更高层次的现代化工业。这样的视野,使志书不仅是历史总结,更是一种战略启示。
同时,志书隐含的一个重要启示在于创新文化的培育。温州人以“敢为天下先”著称,技术创新不仅是机械设备的引进,更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型。这种创新精神在后续几十年的发展中得到验证,使温州成为全国民营经济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样本。
总结:
总体来看,《温州市工业志 1997年版》不仅是地方志书,更是一部记录时代变迁的宏大文献。它以详实的数据与案例,全面展示了温州工业从起步到壮大的轨迹,折射出民营经济与市场活力的强劲脉搏。这部志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历史记录,也在于为后来者提供了经验、智慧与启示。
通过对编纂背景、产业结构、企业群体和技术创新的系统梳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温州工业发展的独特路径。这种路径既根植于地方文化,又顺应了改革开放的大潮。1997年版工业志的出现,既是温州人的集体记忆,也是全国经济史的重要一环。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