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9)
页数:406页
《中医方剂问题》1988
全书以剖析方剂结构,阐述组方原旨,揭示选药目的,探索药物用量,旁及煎药方法等问题共分总论和各论二部分,包括基本概念、命名、源流、组成、治则、主治、异同、综合八大类问题,选题600道。
因图片上传压缩画质会受影响,实际文件清晰度会更高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中医方剂问题》9是一本涉及中医药方剂的专业书籍,深入探讨了中医药方剂的各种问题,包括方剂的命名、配伍原则、临床应用等内容。本文将从方剂命名、药性归经、药味归经和方剂的应用四个方面对该书进行详细阐述。
1、方剂命名
在《中医方剂问题》9中,作者对方剂的命名规范进行了详细介绍。方剂的命名通常包括药名、用药量、制法等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准确表达方剂的特点和用途。此外,方剂的命名也与药性、功效等因素相关,通过合理命名可以更好地理解方剂的作用。
在方剂命名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临床应用和病症特点,确保方剂名称简洁明了,方便医生和患者理解和应用。因此,方剂命名是中医药方剂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2、药性归经
药性归经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中医方剂问题》9中也对药性归经进行了深入探讨。药性归经是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归属等特点进行分类,有助于指导临床应用。
药性归经包括寒热温凉,苦甘辛咸等分类,每种药性都有其独特的作用特点。医生在运用药性归经理论时,可以根据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3、药味归经
药味归经是指药物的味道属性,也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在《中医方剂问题》9中,作者对药味归经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药味归经包括辛甘酸苦咸五味分类,每种味道都具有特定的作用和归经属性。医生在运用药味归经理论时,可以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提高疗效。
4、方剂的应用
方剂的应用是中医临床中的重要环节,《中医方剂问题》9也对方剂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方剂的应用需要考虑病情、体质、症状等多方面因素,确保方剂的合理使用。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剂,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剂使用方法,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总结:
《中医方剂问题》9深入探讨了方剂的命名、药性归经、药味归经和方剂的应用等问题,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临床指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