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10)
页数:287页
《中医临证备要》1963出版,1973再版
秦伯未、李岩、张田仁、魏执真合着
本书主要是帮助读者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之后,在临床上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来诊治疾病的。为了便于临床参考,本书就形体部位分为全身证状、头面证状、目证状、耳证状等20类,分别介绍临床常见证状400多种。每个证状各就病因、病机,结合四诊和其他兼证,分析其不同性质,从而详列相适应的治法。篇后附有辨证论治浅说,结合实际病例,说明在临证时,如何抓住主证,探讨病因,确定证候,进行治疗。因此,本书虽从辨析证状着手,但是仍以体现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证论治的特点为主。
本书所包括的病证,以内科为主,兼及妇科、儿科、外科和眼、喉等科,由于内容比较切合临床实际,具有临床手册的作用。
因图片上传压缩画质会受影响,实际文件清晰度会更高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中医临证备要》1963年10版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学入门教材,系统地总结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要点,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中医临证备要》1963年10版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其历史背景、内容特点、对中医学习的启示以及对中医实践的指导作用。
1、历史背景
《中医临证备要》1963年10版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编写的一部中医学教材,是中国现代中医教育的重要成果之一。这部教材的编写背景是当时中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旨在系统总结中医学的临床经验,为培养优秀的中医医生提供规范化的教学内容。
在当时的医学教育体制下,《中医临证备要》1963年10版对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中医学的学习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此外,这部教材还反映了当时政府对中医学的重视和支持,为中医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内容特点
《中医临证备要》1963年10版的内容包括对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则、常见病症的诊治方法、中药的运用等方面的详细介绍。这部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案例和临床经验,生动地展现了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性。
此外,这部教材还注重对中医学理论的讲解和阐释,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中医学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中医临证备要》1963年10版的内容丰富全面,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3、对中医学习的启示
《中医临证备要》1963年10版不仅是一部中医学教材,更是一部对中医学习的启示。通过学习这部教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掌握中医诊断和治疗的要点。
这部教材还强调中医学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提倡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中医临床能力和水平。
因此,《中医临证备要》1963年10版对中医学习者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学知识。
4、对中医实践的指导作用
《中医临证备要》1963年10版对中医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部教材系统总结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要点,对中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通过学习这部教材,中医医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诊疗水平,提升对疾病的认识和把握,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因此,《中医临证备要》1963年10版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每位中医医生必备的学习资料。
总结:
《中医临证备要》1963年10版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学入门教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对这部教材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启示学习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中医临床能力和水平。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