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土地志 199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桂林市土地志
内容简介: 本志详细地记述了桂林市土地的情况。
编纂人员:陈树
编纂单位:桂林市土地管理局
内容时限:-1998
出版时间:2000年
出版单位:广西人民出版社
目录
封面
图片
目录
凡例
序言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境域政区
第三章 土地资源
第四章 土地制度
第五章 土地市场
第六章 地价
第七章 土地赋税费
第八章 土地调查
第九章 土地登记
第十章 土地利用规划
第十一章 建设用地管理
第十二章 土地开发利用
第十三章 土地保护
第十四章 土地监察
第十五章 规章政策建设宣传
第十六章 统计财务档案
第十七章 土地管理机构
附录
编后记
编纂委员
· 桂林市土地志 199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桂林市土地志 199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桂林市土地志(1998年版)》是一部系统记录桂林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与管理体制的重要文献。它不仅对桂林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分布特征进行全面描述,还详细展现了土地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演变脉络。从地形地貌到土地分类,从农业耕地到城乡建设用地,从土地政策到生态保护,《土地志》既是历史资料的积淀,也是认识桂林社会经济发展的镜鉴。本文将从编纂背景与历史意义、土地资源特征分析、土地利用与开发实践、土地管理与政策导向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力求还原这部1998年出版的重要文献所折射的时代精神与区域价值。通过多维度的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桂林在山水之间的土地利用智慧,也能体会当时社会对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这不仅是对一部志书的阅读与再现,更是对桂林土地文明的一次深度剖析。
1、编纂背景与历史意义
《桂林市土地志(1998年版)》的编纂背景深植于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时代。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土地作为基础性资源,成为城乡建设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这一背景下,桂林市对土地的调查和志书的整理,既是响应国家对土地管理制度化的要求,也是对本地区资源状况的全面总结。
该志书的出版,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仅是地理资料的收集整理,更是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桂林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制度变迁的重要依据。在1990年代,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矛盾日益突出,而志书的编纂则成为地方政府理清思路、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
从文化传承角度看,这部土地志也延续了中国地方志书的传统。地方志作为“存史、资治、教化”的文献,承担着为政府服务、为学术研究提供史料、为公众普及知识的功能。桂林市土地志在这一传统中展现出现代特色,既注重科学性,又兼顾实践性,反映了当时地方治理的智慧。
2、土地资源特征分析
桂林地处广西东北部,以奇峰秀水闻名于世,其土地资源的独特性极大影响了区域发展。《土地志》对桂林的地形、土壤、气候条件进行了详尽描绘。桂林境内多为喀斯特地貌,石山林立,耕地资源相对紧缺,土地可利用性差异明显。这种特殊的自然背景为土地利用带来了挑战,也催生了独特的耕作方式。
从土地分类上看,桂林的土地大致可以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志书详细列举了各类土地的面积、分布及利用现状。例如,耕地主要集中在河谷冲积平原,适合水稻、蔬菜等农作物;而大面积的山地则被开发为林地,用于生态涵养和木材生产。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桂林“依山傍水”的土地格局。
此外,土地志还分析了桂林土地资源的潜力与局限。一方面,桂林丰富的林地和水域为旅游业与生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土地碎片化和耕地紧张的问题制约了农业规模化发展。这种矛盾在志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为后来的土地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3、土地利用与开发实践
在土地利用方面,《桂林市土地志(1998年版)》不仅记录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还详细介绍了城乡建设、工业开发及旅游业拓展对土地资源的影响。90年代,桂林作为旅游名城,其城市建设与旅游设施的扩展对土地利用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农业方面,志书对水稻、甘蔗、油茶等主要农作物的耕作分布和产出情况进行了说明。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农民依靠精耕细作提高产量,梯田和水利设施成为桂林农业的重要特征。土地开发过程中,也体现出传统农业向商品化农业转变的趋势。
非农业用地开发是志书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扩张,大量土地被转为建设用地,用于道路、住宅、工厂和旅游设施。尤其是阳朔、漓江两岸,因旅游开发而出现了新的土地利用模式。旅游业的兴起不仅带来经济效益,也提出了如何平衡开发与保护的难题,这在志书中有所反映。
4、土地管理与政策导向
土地管理是《桂林市土地志》的重点之一。志书系统梳理了土地制度的演变,从土地公有制的确立到土地使用制度的细化,反映了国家法律政策在地方的落实情况。90年代的土地管理强调有偿使用、合理开发,这一思路在志书中得到充分展现。
政策导向在土地保护中体现尤为明显。面对耕地紧张与生态环境脆弱的双重压力,桂林在耕地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志书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政策如何在基层落地,既规范了土地使用,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此外,志书还反映了当时土地纠纷与管理难题。随着城市化推进,土地征用与补偿问题频发。志书对这些问题的记录,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珍贵资料,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通过这些管理经验,可以看出桂林市在土地制度探索中的积极与不足。
总结:
《桂林市土地志(1998年版)》是一部集历史、地理、经济与政策为一体的综合性文献。它以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全面展现了桂林土地资源的特征与利用状况,为理解桂林在上世纪90年代的发展格局提供了丰富素材。这不仅是地方志书传统的延续,更是现代土地管理实践的真实写照。
通过对土地资源特征、开发实践与政策导向的深入解析,我们不仅能看到桂林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局限与潜力,还能感受到地方在发展中对生态与经济平衡的追求。《桂林市土地志(1998年版)》因此具有跨时代的价值,既是研究的对象,也是借鉴的镜鉴。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