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教育志(1865-2005) 201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竹山县教育志(1865-2005)
内容简介: 一、本志编纂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准确地记述竹山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做到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编纂人员:李大智
编纂单位:竹山县教育局
内容时限:1865-2005
出版时间:2011年
出版单位:中州古籍出版社
目录
封面
竹山县教育志
《竹山县教育志》编纂委员会
《竹山县教育志》总编室组成人员
《竹山县教育志》评审委员会
图片
前言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教育行政机构
第二章 党群组织
第三章 教育宗旨及其实施
第四章 学制演变与课程计划
第五章 教师
第六章 学前教育
第七章 小学教育
第八章 中学教育
第九章 特殊教育
第十章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第十一章 师范教育
第十二章 职业技术教育
第十三章 成人教育
第十四章 招生考试工作
第十五章 思想政治工作
第十六章 安全体育卫生文艺工作
第十七章 教学研究
第十八章 教学仪器实验与电化教学
第十九章 勤工俭学
第二十章 教育督导
第二十一章 教育经费
第二十二章 教育改革
第二十三章 基本建设
第二十四章 教育人物
附录
编后记
版权页
· 竹山县教育志(1865-2005) 201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竹山县教育志(1865-2005) 201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竹山县教育志(1865-2005)2011年版》是竹山县教育历史的一部重要文献,回顾了该地区自清朝末期至2005年间的教育发展历程。通过详细记录竹山县各时期的教育政策、学校建设、师资队伍与学术成果,这本志书为后人了解竹山县教育的变迁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文章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首先,竹山县教育的历史背景;其次,竹山县教育制度的演变;再者,竹山县学校建设的推进;最后,竹山县教育发展的未来展望。通过这些内容,本文试图全面呈现竹山县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竹山县教育的历史背景
竹山县的教育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那时的教育形式相对简陋,主要以私塾为主。尽管教育的普及程度较低,但已经有了初步的教育形式。随着清朝的衰落,社会动荡对教育体系产生了很大影响,而竹山县的教育事业也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革。特别是在民国时期,竹山县的教育迎来了重要的改革,逐渐呈现出现代教育的雏形。
进入20世纪后,竹山县的教育事业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投入。尤其是在建国初期,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使得竹山县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培训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1950年代,竹山县开始实施义务教育政策,农村学校的数量显著增加。这一时期,竹山县的教育理念开始逐步改变,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教育受到影响,但仍然有不少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坚守岗位。
改革开放后,竹山县的教育迎来了真正的春天。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地方政府的努力相结合,使得竹山县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90年代后期,竹山县教育资源的分配逐渐合理,学校建设逐步完善,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2、竹山县教育制度的演变
竹山县的教育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从清朝末期的科举制教育,到民国时期的现代教育体系,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普及教育和义务教育,竹山县的教育制度经历了多次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竹山县逐渐从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向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开始重视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建国初期,竹山县的教育制度主要依托国家的义务教育政策,实施基础教育普及。1958年,竹山县设立了第一所职业学校,标志着竹山县在教育层次上的多元化发展。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竹山县教育制度逐步融入到全国的教育大框架中,实施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及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制度。
进入21世纪后,竹山县的教育制度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特别是在教师资格认证、课程设置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竹山县的教育不仅强调基础教育的普及,还注重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3、竹山县学校建设的推进
竹山县的学校建设历程与当地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从最初的私塾到后来的公立学校,竹山县的学校建设始终贯穿着社会进步与教育改革的脉络。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竹山县的学校建设有了显著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
进入80年代,竹山县的学校建设迎来了新的契机。随着国家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竹山县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学校设施的建设和更新。许多老旧的校舍被新建或翻修,教学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尤其是在1990年代,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政策的加大支持,竹山县的学校不仅在数量上增加,在质量上也得到了提升。
2000年以后,竹山县的学校建设进入了现代化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许多学校开始引入电子教学设施,智能化、网络化成为新学校建设的标志。此外,竹山县还开始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和师生心理健康,学校不仅仅是学术知识的传播场所,更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基地。
4、竹山县教育发展的未来展望
竹山县的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首先,教育资源的分配仍不均衡,尤其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较大。虽然竹山县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缩小这一差距,但依然需要更加深入的改革。
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竹山县的教育也需要进一步提升现代化水平,尤其是在信息化教育和国际化教育方面。未来,竹山县的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国际视野的培养,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要求。
最后,竹山县还应继续加强教师的培养与引进,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竹山县的教育才能在未来持续发展和进步。
总结:
《竹山县教育志(1865-2005)2011年版》不仅是竹山县教育发展历程的缩影,也为其他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通过对竹山县教育制度、学校建设以及未来展望的分析,本文展现了竹山县教育的历史积淀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竹山县的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未来,竹山县应该继续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不断创新与努力,竹山县的教育事业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前行。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