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土壤志 1983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蚌埠土壤志
内容简介: 本志详实地记录了蚌埠地区的土壤状况、质量评价和土壤利用的科学管理。
编纂人员:童有林 , 吴锡钰
编纂单位:蚌埠市农林牧业局;蚌埠市土壤肥料志
出版时间:1983年
目录
封面
题词
蚌埠市土种志汇编人员
前言
蚌埠土壤分类系统
目录
第一章 黄棕壤
第二章 红色石灰土
第三章 紫色土黑色石灰土和粗骨土
第四章 潮土
第五章 砂姜黑土
第六章 水稻土
· 蚌埠土壤志 1983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蚌埠土壤志 1983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蚌埠土壤志 1983年版》作为一部详尽的区域性土壤研究资料,对于蚌埠市的土壤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记录与分析。通过系统的分类与描绘,书中对蚌埠的土壤类型、分布、特性以及土壤的利用和保护做出了详细阐述。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蚌埠土壤志 1983年版》进行深入分析:一是土壤类型与分布的描述,二是土壤性质与特征的分析,三是土壤利用与管理的探讨,四是土壤保护与改良的建议。通过这些内容,本文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蚌埠地区土壤资源概览及其发展潜力的思考。
1、土壤类型与分布
《蚌埠土壤志 1983年版》首先从蚌埠市的地理位置入手,详细描述了该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分布情况。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一地理特点决定了其土壤的多样性。土壤类型的分类主要包括潮土、黄土、灰土等多种类型,每一种土壤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分布区域与成因。
在蚌埠地区,潮土主要分布于低洼的江淮平原,这些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较为肥沃,适合农业生产。而黄土则分布在较为高耸的丘陵地区,土质较为干燥,适宜于经济作物的生长。灰土则主要分布在一些较为干燥、气候较为寒冷的区域,这类土壤在灌溉和施肥的管理下也能发挥较好的农业价值。
《蚌埠土壤志 1983年版》不仅仅列出了这些土壤类型的基本信息,还通过实际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呈现了各类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这一部分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为后来的土壤改良和农业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
2、土壤性质与特征
土壤的性质与特征是《蚌埠土壤志 1983年版》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书中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生物性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物理性质方面,蚌埠地区的土壤大多呈中性或微碱性,土壤的质地由砂土、壤土和粘土组成,这些土壤质地各有不同的透水性、通气性和保水性。
在化学性质上,蚌埠地区的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尤其是潮土地区的土壤有着较高的有机碳含量。土壤中的矿物元素如氮、磷、钾等含量适中,但部分地区由于长期种植单一作物,土壤的养分有所流失,这也是土壤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土壤的生物性质也对其肥力产生了重要影响。蚌埠地区的土壤微生物种类丰富,尤其是潮土区和黄土区的土壤微生物活性较强,这为植物的根系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支持。但部分地区的土壤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3、土壤利用与管理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蚌埠土壤志 1983年版》的另一重点。书中对蚌埠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农业利用现状做了详细的阐述。蚌埠地区的土壤类型多样,具有广泛的农业开发潜力。对于潮土区,适合种植水稻、蔬菜等水生或湿生作物;而黄土区则适宜种植经济作物如小麦、玉米、棉花等。
然而,随着农业发展,部分土壤面临着过度开发和利用的问题。例如,过度耕作和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的酸化、盐碱化等问题。土壤的养分流失也加剧了土壤的贫瘠。因此,土壤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书中提出了多项土壤管理措施,包括轮作、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等,以促进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土壤利用还涉及到耕作制度的合理安排。根据蚌埠地区不同土壤的特性,合理调整作物的种植结构,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还能够实现农田的长期生产力。通过对土壤类型和耕作方式的优化,土壤资源的使用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4、土壤保护与改良
土壤保护与改良是《蚌埠土壤志 1983年版》的最后一个重要主题。在蚌埠地区,由于长时间的农业开发,土壤的退化问题逐渐显现。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土壤保护的措施,包括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加强耕地轮作制度、控制水源灌溉的使用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壤的肥力。
对于土壤改良,书中也给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方案。比如在盐碱化地区,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料、种植抗盐作物等手段改良土壤,恢复土壤的生产能力。而在酸化土壤区域,则可以通过施用石灰等方法中和土壤酸性,提高土壤的pH值,从而改善土壤的适宜性。
此外,书中还特别提到,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遥感技术和土壤监测技术的应用为土壤的保护与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科技手段,土壤资源的管理和改良得到了更为精准的支持。
总结:
通过对《蚌埠土壤志 1983年版》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对蚌埠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书中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土壤资源的基本数据,还为后续的土壤利用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
《蚌埠土壤志 1983年版》通过细致的土壤分类与分析,为当地的农业发展规划、土地管理以及土壤改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研究蚌埠及其他类似地区的土壤资源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