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 2015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
【作者】:李约祉主纂;陕西省蒲城县地方办公室整理
【出版社】: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时间】:2015
【页数】:1217
【ISBN】:9787503455582
大事表
建置沿革志
沿革
疆域
城池
公所
堡寨
市镇
物产志
概论
植物
动物
矿物
土地陈报案
陕西省临时参议会第五届驻会委员会工作报告
陕西省各县临时参议会代表人致各机关电
晷候志
气候区域
气流
气温
气化
物候
人口志
宋代
明代
清代
民国
农工商志
农业
工业
商业
交通志
驿铺
急递铺
电报
邮政
电话
公路
津渡
驿运站
交通工具
大车道
吏治志(上)
概述
县令县尹知县
县尉
县丞
教谕训导
主簿
典史
巡检
把总
外委
派驻官员
县署附属机构
职官传
吏治志(下)
民国县署政府
新县制之组织
知事县长
教育长
承审
警佐
典狱官
县长传
财政志
甲 田赋
乙 盐法
丙 征榷
丁 财政
戊 金融
军警志
历代兵制
国民兵团
历代军事记
警察
自治保甲志
明代保甲制
清代乡联制
民国乡联 区村 联保及乡镇保甲制
编查之运用
选举志
议会议员选举
教育会代表选举
国民代表与议员选举
省县议员与乡镇民代表选举
国民大会代表选举
司法志
旧时司法情形
改革后司法制度
现时司法情状
教育志(上)
简述
家塾
考试
学宫
儒学
生员
廪增
武生
明伦堂
敬一亭
尊经阁
书院
考院
会馆
学田
文会
入学规礼
征荐
进士
举人
贡生
别途
官生
封荫
教育志(下)
清末教育简述
学校教育沿革
教育统计
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
国民学校名称之沿革
县立中山教育馆
地方行政工部训练所
童子军训练
蒲城私立勿幕图书馆
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员名录
宗教祠祀志
儒教祠
崇圣祠
孔庙崇祀本末
佛教祠
道教祠
群祠
名人祠
基督教
天主教
古迹志
古遗址
古陵墓
金石志
青铜器
苻秦碑石
后魏 北周及隋代碑志
唐代碑志
宋代碑志
明清石坊
礼俗志
旧礼制
旧节俗
新节俗
祥异
歌谣
人物志
贤能
汉
三国
梁
唐
五代
元
明
清
民国
忠勇
汉
晋
后魏
隋
唐
宋
金
元
明
清
民国
孝友(附耆寿)
梁
唐
宋
元
明
清
民国
附耆寿
学艺(附方技 侨寓)
金
元
明
清
民国
附方技
附侨寓
义行
金
明
清
民国
节烈(附贞寿)
金
明
清
民国
补遗
附贞寿
民国军政人物名录
文职
武职
文艺志(上)
著作
经类
史类
子类
集类
科学类
戏曲类
散文
诏令类
奏议类
论辩类
序跋类
传记类
箴铭类
颂赞类
哀祭类
书牍类
赠序类
杂记类
文艺志(中)
碑志
金
元
明
清
民国
文艺志(下)
诗歌
唐
宋
金
元
明
清
民国
附录
《采访册》魏子京
县志馆人员简介
特载
民国《蒲城县志稿》整理意见&张世民
后记
· 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 2015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 2015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 2015版》是一本具有历史价值的地方志书,它不仅回顾了蒲城县的历史沿革,还详细记录了该地区的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及文化风貌。这本志书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补充,融入了更多的历史档案和现代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通过对该书内容的分析,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探讨其重要意义:第一,回顾和整理蒲城县的历史文化;第二,剖析该书的编辑方法和修订过程;第三,解读蒲城县的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第四,探讨《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 2015版》对现代研究的启示与影响。
1、蒲城县的历史文化回顾
《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 2015版》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对蒲城县历史文化的回顾和整理。蒲城县,作为陕西省历史悠久的古县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从史前遗址到明清时期的文物遗存,该县的历史跨度较长,文化背景复杂多元。书中的记载详细回顾了蒲城县自古至今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及其历史影响,为后人提供了一个研究地方历史的基础框架。
这本志书不仅仅列举了蒲城县的历史沿革,还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和风土人情做了较为细致的描述。通过书中的记载,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蒲城县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地位变化与发展脉络。例如,在唐代,蒲城县曾为重要的军事重镇,而在明清时期,作为商贸发达的区域,它对陕西经济的贡献不可忽视。
此外,志书还深入探讨了蒲城县的民俗文化,包括其传统节庆、风俗习惯和地方方言等。这些内容不仅加深了对蒲城县文化传统的认识,也帮助读者理解了当地社会的演变与变迁。
2、编辑方法与修订过程
《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 2015版》是基于原有志书版本的修订与更新,编辑工作可谓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与初版相比,这次修订不仅添加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对许多原文进行修正和补充,力求使其更加精准和权威。编辑团队依托现代学术研究成果,重新审视了蒲城县的历史文化背景,尤其是对一些模糊或存在争议的历史事件进行细致考证。
为了确保修订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编辑团队广泛收集了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参考了大量地方档案、实地调查和学术研究成果。例如,对于蒲城县的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编辑们通过比对多方资料,重新核实了相关信息,为该书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历史资料。
除了内容的修订与补充,编辑过程还注重文本的规范化。新的版本在排版、字体、注释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增加了更多的图表和照片,以便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蒲城县的历史文化。这些精心设计的细节提升了书籍的阅读体验,并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
3、蒲城县的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
《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 2015版》对蒲城县的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作出了详细的阐述。蒲城县在历史上曾是农业为主的县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近现代,随着交通的改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蒲城县的经济逐步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
书中详细分析了蒲城县的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历程。例如,蒲城县的农业自古以来便是当地经济的支柱,特别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生产,长期支撑着地方经济。随着近现代商业的崛起,蒲城县的商业活动逐渐繁荣,特别是与邻近城市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除了经济的变迁,社会结构的变化也在《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 2015版》中得到了生动展现。特别是在民国时期,随着社会思想的解放,蒲城县的教育、文化以及社会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书中通过对地方社会组织、官员制度等方面的记录,为研究者提供了了解当地社会演变的宝贵资料。
4、对现代研究的启示与影响
《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 2015版》不仅是一本地方志书,更是一部具有现代研究价值的学术资料。通过对该书的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获取有关蒲城县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的深刻理解,进而为研究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地方治理提供启示。
首先,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为学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框架。尤其是在研究历史地名、人物、事件等方面,志书中的资料和分析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此外,书中所涉及的许多未解之谜和未曾公开的历史档案,也为历史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
其次,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看,《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 2015版》通过详细记录蒲城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书中提到的众多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为后代提供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依据,同时也提醒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不要忽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总结:
《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 2015版》作为地方志书的修订版,在丰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的研究成果,对于蒲城县的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深刻而全面的阐述。它不仅为地方历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通过对这本书的详细解读,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蒲城县的过去,还能够从中汲取对于未来发展的启示。总的来说,这本修订版的《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无论是对地方历史的还原,还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