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县农业志 1986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昌邑县农业志》
内容简介: 《昌邑县农业志》经过编志人员两介春秋的辛勤劳动,正式出版发行了,它不仅编纂了昌邑县的农业生产发展历史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和依据,而且为后代留下一部前有所稽、后有所鉴的历史遗产昌邑县的农业生产,随着社会的发展也相应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坎坷不平的道路。解放前,昌邑县劳动人民长期处在封建制度的束缚下,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剥削,农村经济破产,农业生产水平低,辛勤耕耘不得温饱。新中国成立后,昌邑县农业生产进行了重大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编纂人员:庄兆耐 , 任克俊 , 刘松江 , 李纯效 , 陆耀东 , 张汝璞 , 张培圣 , 夏尧东 , 董桂昌 , 穆开源
编纂单位:昌邑县农业局农业志编纂组
目录
封面
昌邑县农业志
图片
序
目录
概况
第一章 大事记
第二章 地理概况
第三章 气象
第四章 自然灾害
第五章 农业自然资源
第六章 封建土地制度
第七章 土改革命
第八章 农业合作化
第九章 农业生产责任制
第十章 农业机构的设置
第十一章 农作物
第十二章 耕作制度
第十三章 农业生产技术
第十四章 种子
第十五章 植物保护
第十六章 土壤与肥料
第十七章 果树生产
第十八章 瓜、菜
农谚
编后记
编纂人员
· 昌邑县农业志 1986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昌邑县农业志 1986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文以《昌邑县农业志 1986年版》为中心,探讨了这本书所体现的昌邑县农业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对地方农业的影响。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分别是农业历史背景、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昌邑县在农业方面的成就与特色,也反映了地方农业志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价值。通过深入分析《昌邑县农业志 1986年版》,本文力图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视角,了解这本书对昌邑农业的深远影响。
1、昌邑县农业历史背景
《昌邑县农业志 1986年版》详细记录了昌邑县农业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的农业变迁可追溯至数百年以前。昌邑县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地区,其土地、气候条件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农业经验为地方农业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早在汉代,昌邑县的农业就已有了初步的规划和组织,水利设施的建设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进入近现代,昌邑县的农业逐步从传统的自然经济模式转型为市场导向型经济。尤其是在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昌邑的农业开始出现变化。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渐提高,灌溉和施肥技术不断进步,导致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长。这一历史背景不仅展示了昌邑农业发展的脉络,也为后人研究农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昌邑县农业志 1986年版》里,农业的历史背景部分不仅仅讲述了历史上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更涉及了各种农业政策和社会背景的变化对昌邑农业发展的深远影响。这使得我们对昌邑县的农业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能够更好地评价其在中国农业史上的地位。
2、昌邑县农业经济发展
昌邑县的农业经济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昌邑县农业志 1986年版》一书中,作者详细分析了地方农业经济的构成、产业结构以及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从早期的粮食作物种植,到后来的经济作物如棉花、果蔬等的推广,昌邑的农业经济呈现出多样化和市场化的趋势。
其中,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农业产品的种类逐步增多,市场需求也推动了农民种植习惯的变化。例如,昌邑县的花生种植逐步推广,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此外,昌邑的畜牧业也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猪、牛、羊等养殖产业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此外,昌邑县还在农业经济中积极推行“农业合作化”理念,通过成立合作社、推广合作社模式,解决了部分农村地区小农经济的分散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在《昌邑县农业志 1986年版》中的相关章节,不仅详细记载了这些变化,还对其背后的政策支持和经济环境做了深刻的分析,展现了昌邑县农业经济的发展成果。
3、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昌邑县农业志 1986年版》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给予了高度关注,尤其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昌邑县在农业技术革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书中介绍了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着重讲述了农业机械化、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一系列技术手段的普及与推广。
其中,灌溉技术的进步尤为重要。昌邑县地处北方,水资源较为紧张,但随着现代灌溉技术的引入,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解决了农业生产中水源不足的问题。随着灌溉系统的完善,粮食作物的单产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回报。
除了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业科技的普及也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农业科研机构的设立与农技推广中心的建设,使得新型农作物品种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农民的知识层次也逐步提高,农业技术培训成为了昌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昌邑县农业志 1986年版》详细记录了这些技术进步的具体实践和成果,给未来农业生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昌邑县的农业不仅仅体现在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上,还深深扎根于浓厚的农业文化中。在《昌邑县农业志 1986年版》一书中,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从传统的农耕文化,到现代农业社会中农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认同,昌邑县的农业文化一直在不断发展。
在这本志书中,作者对昌邑县的农民节庆、农业生产的习俗以及传统的农耕技术进行了详细记载。这些文化元素不仅是昌邑县农业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当地社会认同的一部分。书中还提到,随着时代的变迁,昌邑的农业文化也在不断创新,新的农民文化形式逐渐涌现。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与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为地方农业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例如,昌邑县的农民传统上非常重视耕作仪式,许多节令性的农业活动和习俗具有较强的文化意义。这些传统不仅在民间广泛传承,也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一部分。而在现代农业实践中,农民也在逐步形成新的集体文化,共同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这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正是昌邑农业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总结:
通过《昌邑县农业志 1986年版》,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昌邑县农业的历史发展、经济成就、技术进步以及文化传承。这本书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昌邑县农业的成功经验无疑对其他地方的农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总的来说,《昌邑县农业志 1986年版》是一本集历史、文化、经济、技术为一体的全面农业志,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过去,更为未来农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深入研究和借鉴这些经验,昌邑县乃至更广泛地区的农业都能迈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