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志(上下卷)_1985和1999年版.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黄梅县志》上卷内容简介: 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部,与赣北、皖西相接壤,建县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文化发达,且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用马真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编纂一部反映本县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的新的《黄梅县志》,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内容时限:辛亥革命 ~ 1949
编纂单位:黄梅县人民政府
出版时间:1985年
出版单位:湖北人民出版社
<黄梅县志>下卷内容简介: 本卷记述了黄梅县在建国以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情况。
编纂人员:潘继安 , 熊锦华 , 洪昶
编纂单位:黄梅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1949-1985
出版时间:1999年
出版单位:中华书局
ISBN:7-101-02462-9
新编<黄梅县志>分上、下卷。下卷断限:上限接上卷,从1949年5月8日黄梅县全境解放时起,下限至1985年12月。为了便于读者了解黄梅县历史全貌和中国佛教禅宗在黄梅的历史地位影响,以及黄梅戏产生于黄梅的历史渊源,充实上卷,特将<建置区划>、<人口>、(黄梅戏>和<宗·教>4篇突破本书上限,贯通古今。
· 黄梅县志(上下卷)_1985和1999年版.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黄梅县志(上下卷)_1985和1999年版.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文将详细分析《黄梅县志(上下卷)1985年版与1999年版》的版本演变、编辑差异、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其在地方志领域中的重要性。从1985年版到1999年版,黄梅县志的编纂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积累,展现了地方志在记录和传承地域文化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四个方面的详细讨论,本文对这两版《黄梅县志》的不同特点和贡献进行了深度解析,揭示了其在地方文化保护、历史研究及社会发展的多重意义。
1、黄梅县志的版本差异
《黄梅县志》1985年版与1999年版在编纂过程中有许多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源于编辑时间的不同以及社会历史背景的变化。1985年版主要依靠前期的文献资料与地方记忆进行编纂,内容较为传统,且受限于当时的资料搜集和编辑条件,某些地方记载较为简略。而1999年版则在1985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和增补,新增了大量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料,并在技术手段上有所突破,呈现出更为详实和多元的地方历史面貌。
1985年版的《黄梅县志》强调的是对黄梅县历史的传承与再现,特别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基础性内容的记录上较为重视,尽管当时的资料收集与编纂条件相对局限,但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1999年版则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增加更多的地方性文献与口述历史资料,使得志书更具现代感和深度,也能更好地反映出黄梅县在新时代的社会变迁。
总的来说,两个版本在历史内容的呈现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编者对于黄梅县历史文化的重视和保护。1985年版更多是一种历史记录,而1999年版则是对历史的再思考与重塑,使得地方志的编纂更加符合当代社会对历史文化记忆的需求。
2、编辑与编纂的创新与挑战
《黄梅县志》1985年版的编纂工作虽然经历了当时的种种挑战,但编辑团队依然保持了较为传统的志书编纂方式,基于历史文献、口述史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力求忠实地记录黄梅县的历史发展。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手段的限制,很多细节和后来的历史变迁未能被充分展现,尤其是在图像、表格等形式的运用上较为简单。
到了1999年版,编纂团队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保留1985年版原有历史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更新与修订。随着现代化的编纂技术的引入,1999年版在信息的呈现上更加丰富与多样,除了文字的记录之外,还广泛应用了图表、照片等多媒体手段,使得历史的呈现更加生动。这一版的出版,更加注重地方文化的挖掘和现代化的展现,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记录上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和历史深度。
此外,1999年版在对地方人物、民俗、宗教等内容的深度挖掘上,也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整理,力求让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呈现出一个更加完整的黄梅县面貌。这种创新性的编纂方式,提升了《黄梅县志》的学术价值,也让它在地方志领域中具有了更多的影响力。
3、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与保护
《黄梅县志》作为一部地方志,不仅是对黄梅县历史的记录,更是地方文化的载体与传承者。1985年版的《黄梅县志》较为注重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基础性记录,尤其是对各个历史时期黄梅县的治理、经济变迁和文化发展的详尽描述。这些内容的记载,为研究黄梅县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于后人了解地方历史背景、社会变迁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到了1999年版,在延续1985年版传统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地方文化的深度发掘。编者不仅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梳理,还特别关注了黄梅县民间艺术、风俗习惯、传统节庆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的延续性。通过对这些文化资源的记录和保护,《黄梅县志》为黄梅县乃至整个地区的文化遗产保存做出了贡献。
通过这两版《黄梅县志》的编纂,可以看到地方志在历史文化保护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它不仅为学者提供了历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地方居民和后代传承了宝贵的地方文化财富。尤其是1999年版对黄梅县传统文化和社会风貌的深入挖掘,体现了历史的深刻性和文化的永续性。
4、《黄梅县志》的地方性研究意义
《黄梅县志》不仅是地方历史的记录,也是地方性研究的珍贵资料。1985年版的《黄梅县志》主要以黄梅县的行政管理、人口流动、农业经济等方面为主,展现了一个较为传统的地方社会面貌。这些内容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大地丰富了地方志的功能,使其成为地方行政管理者、历史学者和社会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1999年版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修订与补充,使得《黄梅县志》不仅局限于记录历史,还涉及到更广泛的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尤其是在地方性历史研究上,1999年版在学术性和专业性方面更具优势,为地方历史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角。这一版本更加强调黄梅县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地位,以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可以说,《黄梅县志》的两个版本不仅是黄梅县历史的总结,它更为地方研究者、文化学者和历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黄梅县历史文化的窗口。通过这两部志书的阅读,学者可以深入探讨地方历史,挖掘黄梅县在中国历史中的独特地位,为地方性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资源。
总结:
通过对《黄梅县志(上下卷)》1985年版与1999年版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地方志在历史记录与文化传承中的不可替代性。这两版《黄梅县志》虽然在编纂方法、内容呈现和历史深度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的厚重积淀。特别是1999年版,不仅在内容上进行了大幅度更新和补充,还通过现代化的编纂手段,使得地方志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需求。
通过这两版地方志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的传承过程。同时,《黄梅县志》也为地方历史研究和地方文化的保存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料。正是通过这些志书的编纂与出版,黄梅县的历史得以永续传承,地方文化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