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县扶贫开发志(1983-2006) 200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宣恩县扶贫开发志(1983-2006)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本县自1986年开展大规模扶贫开发和扶苏工作以来的历程和现状,力求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二、本志上限为1986年,下限为2006年,为保持有关史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少数事件适当上溯和下延,大事记延长至2007年12月。 三、本志体裁采用述、记、志、图、表,以志为主。采用章节目条体,事以类从,一事一章,以事标目。列《大事记》、《概述》,设《机构设置》、《贫困县的确立》、《扶贫开发》、《老区建设》、《人物名录》5章,共18节,并设《附录》,章以下设节、目,记述重点是扶贫开发。
编纂人员:刘需群 , 谢安友
编纂单位:宣恩县扶贫开发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1983-2006
出版时间:2008年
目录
封面
宣思县扶贫开发志
《宣恩县扶贫开发志》编纂委员会
《宣恩县扶贫开发志》编审人员
图片
序
凡例
目录
大事记
概述
第一章 机构沿革
第二章 贫困县的确立
第三章 扶贫开发
第四章 老区建设
第五章 人物
附录
后记
· 宣恩县扶贫开发志(1983-2006) 200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宣恩县扶贫开发志(1983-2006) 200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文围绕《宣恩县扶贫开发志(1983-2006) 2008年版》展开详细的分析与讨论。该志书全面记录了宣恩县自1983年以来在扶贫开发方面的努力与成就,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现了宣恩县在国家扶贫政策指引下,如何通过多种手段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提升扶贫成效的历程。文章将从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扶贫措施的具体举措、扶贫成效的评估与反思、以及宣恩县的扶贫经验和教训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力求全面呈现宣恩县在扶贫工作中的成果与挑战。同时,文章还将结合《扶贫开发志》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对今后扶贫工作的启示。
1、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
宣恩县的扶贫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初期的扶贫政策主要是响应国家关于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号召,实施的主要措施是通过资金、物资、技术的援助支持。这一阶段,宣恩县的扶贫工作主要依靠国家的直接扶持,政策的实施力度相对较弱,但逐渐形成了初步的扶贫体系。特别是在1986年,宣恩县响应国家号召启动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这一计划为后期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90年代后,扶贫政策逐步细化,宣恩县开始结合地方特色,针对不同贫困群体出台了差别化的扶贫措施。政府开始更多地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尤其是在交通、农业等领域的扶持政策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此时,扶贫政策的落实不仅仅依赖于国家层面的资金支持,更加注重了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资金的有效配置。
2000年后,随着中国扶贫战略的深化,宣恩县的扶贫政策逐渐过渡到全面精准扶贫阶段,开始注重贫困地区的精准识别与有针对性的帮扶。在这一阶段,扶贫工作不再仅仅依赖资金援助,而是结合了产业、教育、卫生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施策。这一阶段的政策实施显著提升了扶贫效果,为宣恩县的整体发展打下了基础。
2、扶贫措施的具体举措
宣恩县的扶贫措施具体体现在多方面的举措中。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扶持,再到社会保障,扶贫工作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宣恩县加大了交通、水利、电力等项目的投入,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这为后续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例如,通过修建乡村公路和水库,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产业扶贫方面,宣恩县特别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扶持特色产业,如茶叶、猕猴桃、柑橘等,推动了农民的增收。政府不仅提供技术培训,还支持农民合作社的建设,形成了良性的产业链条。此外,宣恩县还大力发展了乡村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
社会保障措施是宣恩县扶贫工作的另一重要方面。县政府为贫困人口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教育补贴等。特别是在教育方面,通过建校、助学金、奖学金等手段,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打破了贫困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这些具体举措的实施,不仅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也提高了民众的生活质量。
3、扶贫成效的评估与反思
从1983年到2006年,宣恩县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扶贫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不足。首先,虽然扶贫资金大量投入,但由于一些地方管理不善,部分资金未能真正到达最需要的贫困户手中。其次,扶贫政策的落实在不同地区的效果存在差异,一些偏远山区的扶贫成效相对较弱。
另外,扶贫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部分扶贫项目虽然短期内见效,但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可持续性。在产业扶持上,某些项目在初期取得了成功,但由于市场波动等原因,后来逐渐失去了效益。对于贫困群体的教育和技能培训,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但部分贫困家庭的就业难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因此,宣恩县的扶贫工作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今后的扶贫工作需要更加注重政策的精准性、扶贫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才能确保扶贫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4、宣恩县扶贫经验与教训
宣恩县的扶贫经验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扶贫过程中,宣恩县深刻认识到政策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是扶贫成功的关键。扶贫措施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一刀切”的政策。此外,宣恩县还特别注重贫困人口的参与性和自治能力,通过建立扶贫工作站和村级扶贫工作小组,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宣恩县的另一个经验是扶贫工作的长期性与持续性。扶贫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宣恩县通过持续不断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动员,使得扶贫成果得以积累和巩固。例如,扶贫工作不仅仅关注短期的贫困脱贫,更注重从根本上改变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
然而,宣恩县在扶贫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教训。扶贫工作中的资金管理、政策执行、产业选择等方面出现过一些失误,导致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和政策偏差。因此,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需要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和透明度,确保每一项扶贫政策能够真正惠及贫困群众。
总结:
通过《宣恩县扶贫开发志(1983-2006) 2008年版》的回顾,可以看出宣恩县在扶贫工作中取得的诸多成效,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扶贫政策的精准实施、扶贫措施的多样化以及扶贫成果的可持续性是今后扶贫工作的关键。今后的扶贫工作,应该更加注重长期规划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力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宣恩县的扶贫经验与教训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其他地区可以根据这些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适合的扶贫政策。总体来看,宣恩县的扶贫工作为全国扶贫事业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在未来的扶贫工作中借鉴。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