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土壤志 1984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京山县土壤志》
内容简介: 土壤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通过土壤普查,查清土壤资源家底,是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解放以来,我县在一九五八年进行了第一次土壤普查,二十多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耕作制度的改革,施肥结构、种植作物品种的改变,以及农田基本建设工作的发展,对土壤的理化性状、肥力水平、土体结构等带来了较大变化。根据国务院(1979)111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国和湖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暂行技术规程要求,在省、地、县各级党委和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县于一九八一年九月开始,至一九八三年五月验收合格止。
编纂人员:江克家
目录
封面
京山县土壤志
湖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验收书
目录
前言
概况
第一章 土壤形成的条件
第二章 土壤的形成过程
第三章 土壤分类和分布
第四章 各类土壤的主要特征特性
第五章 土壤肥力状况
第六章 土壤资源的评价及利用
第七章 高产水稻土的培肥及低产土壤的改良
第八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第九章 土壤普查成果应用
附件一:京山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总结
附件二:京山县第二次土壤普查人员名单
· 京山县土壤志 1984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京山县土壤志 1984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 《京山县土壤志(1984年版)》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土壤学领域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县域志书,它不仅系统总结了京山县境内的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及其成因特征,还结合当时的农业生产实际,探讨了土壤改良与合理利用的方向。本书体现了那个时代科学工作者深入实地、精准分类、服务生产的精神,同时也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将从编纂背景与历史价值、土壤分类与分布特征、农业利用与改良措施、学术意义与现实启示四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力求全面还原这部著作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通过系统阐述,我们既可以感受到《京山县土壤志(1984年版)》的资料价值和科学精神,也能对土壤与农业、自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本文最终将结合该志书进行总结归纳,凸显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1、编纂背景与历史价值
《京山县土壤志(1984年版)》的诞生,与20世纪70—80年代全国范围内兴起的县域志书编纂热潮密切相关。当时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自然资源调查,强调“因地制宜,科学用土”,因此许多地区相继开展了系统的土壤普查与志书整理工作。京山县土壤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问世的成果。
从历史角度看,这部土壤志不仅是地方自然资源调查的结晶,更是京山县农业发展史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当时农学科研人员对自然资源认识的深度,也呈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后续的农业规划和耕作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该志书的出版还体现了地方学术力量与国家战略之间的互动。京山县作为湖北中部的农业县,其土壤情况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与经济作物的布局,因此,土壤志的编纂在当时被赋予了超越学术本身的社会价值与政策意义。
2、土壤分类与分布特征
《京山县土壤志(1984年版)》最大的亮点在于对县域土壤的系统分类与分布规律的梳理。书中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与样本分析,将京山县的土壤划分为若干类型,涵盖水稻土、黄壤、紫色土、冲积土等多种形态。
该书不仅简单地罗列了土壤种类,还深入揭示了它们的成因机制与分布格局。例如,冲积土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土层肥沃,适合水稻与蔬菜种植;而黄壤则主要出现在丘陵地带,保水性较差,需要通过施肥和耕作措施进行改良。
志书还结合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土壤空间分布做出了科学分析。这种以自然地理为基础的研究,为农业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坚实的参考,显示出当时土壤学与地理学、农学的跨学科融合。
3、农业利用与改良措施
《京山县土壤志(1984年版)》并非单纯的科学分类书籍,它还紧密结合农业实践,提出了具体的利用与改良措施。例如,对于低洼地带的水稻土,志书强调排涝与养分补充的必要性,以确保稻作稳产高产。
在丘陵地区的黄壤利用方面,志书提出了增施有机肥、改良耕作方式、种植耐旱作物等建议。这些措施不仅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也体现了科学研究服务于实践的宗旨。
对于紫色土与冲积土,志书同样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良方案,如合理灌溉、轮作休耕、平衡施肥等。这些技术措施,既具有科学性,又具备可操作性,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4、学术意义与现实启示
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县域土壤志,《京山县土壤志(1984年版)》在学术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它在土壤分类、分布研究方法以及数据采集等方面,均体现了当时学界的先进水平,为后来的县域土壤研究提供了范例。
更重要的是,这部志书的价值并未随着时间而消逝。即便在今天,它仍然是京山县农业与生态研究的重要历史文献。现代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对比当年的土壤调查数据与当下的监测结果,分析环境变化与农业发展的动态趋势。
这部志书还给我们以现实的启示:任何关于土地的研究与利用,都离不开扎根实地的调查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它提醒我们要重视土壤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在新的发展阶段依然要继承那种科学严谨、服务社会的研究精神。
总结:
《京山县土壤志(1984年版)》不仅是一部地方土壤资源的系统总结,也是京山县农业历史发展的缩影。它从土壤分类、分布、改良到利用,全面展现了当地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重要成果,这部志书承载了丰富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今天重读这部土壤志,我们不仅能够汲取历史经验,更能在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启示。它所倡导的科学精神与实用价值,依然值得我们在新时代传承与弘扬。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