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县粮食志 198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蕲春县粮食志》
内容简介: 一、本志编纂立足干粮油购销、储运、加工等环节,生产方面仅有涉及,旨在探索粮油购销变化。二、本志上限为民国元年(1912),下限为1986年。为溯吏源,上限有时溯至明、清时代,甚至还远,但笔墨不多,目的在于弄清来龙去脉。
编纂人员:董必平
编纂单位:蕲春县粮食局
目录
封面
蕲春县粮食志
题词
图片
序
凡例
概述
目录
第一章 机构沿革
第二章 粮食贸易
第三章 油脂(料)经营
第四章 粮油价格
第五章 服务农业
第六章 粮油仓储
第七章 粮油运输
第八章 粮油加工
第九章 经营管理
第十章 杂记
大事记
附录
续记
《蕲春县粮食志》编纂领导小组
编辑人员
编后记
· 蕲春县粮食志 198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蕲春县粮食志 198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蕲春县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农业县,粮食生产在地方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989年版《蕲春县粮食志》系统地记载了蕲春县在历史、经济、文化及粮食生产等方面的种种成就与变迁。本文将从四个主要方面对《蕲春县粮食志》进行详细阐述:首先分析其历史背景及编纂的意义,其次讨论蕲春县粮食生产的发展历程,接着探讨粮食文化的多样性与地域特色,最后总结该志书在推动当地粮食生产及文化保护方面的深远影响。通过深入剖析这些方面,旨在全面呈现该志书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
1、《蕲春县粮食志》的历史背景与编纂意义
《蕲春县粮食志》作为地方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于1989年。这本志书的编纂背景与我国对地方文化、历史及资源的重视密切相关。在20世纪80年代,地方志编纂工作逐渐成为我国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蕲春县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农业基础的县域,编纂粮食志,不仅有助于系统整理地方农业历史,还为粮食生产的规划与发展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在1980年代,中国的经济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开始逐步展开。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粮食生产,蕲春县的粮食志编纂正是应时而生。志书中通过梳理历史发展,记录了蕲春县不同历史时期的粮食种植结构、产量及相关政策的变迁,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的粮食生产状况。
此外,蕲春县的粮食志还具有独特的地方性历史价值。通过详细记录地方粮食生产的变化,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各类学术研究者提供了参考。这种志书的编纂,不仅是一项历史文献工作,更是蕲春县对自身文化和农业遗产的珍视与保护。
2、蕲春县粮食生产的发展历程
蕲春县的粮食生产,作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之一,其发展历程呈现出与国家、地方政策和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图景。从清朝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后,蕲春的粮食生产经历了从自给自足到集体化生产,再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转变。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人民公社化的推进,蕲春的粮食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志书中详细记录了蕲春县不同历史时期的粮食作物种植情况,以及当时的粮食产量、科技应用等重要数据。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蕲春的粮食生产逐渐走上了市场化道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粮食种植模式、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渐发生变化,农民的收入也大幅提高。
此外,志书中还特别强调了蕲春县农业的多样性。除了传统的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蕲春县还积极推动了其他农作物的种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粮食供应体系。这种多元化的粮食生产模式,不仅为地方经济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也为当地居民的饮食文化增添了丰富性。
3、蕲春县粮食文化的多样性与地域特色
粮食生产不仅仅是经济活动,也与当地的文化息息相关。蕲春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县,其粮食文化充满了地方特色。从早期的农耕文化到现代的农产品消费文化,粮食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志书通过对粮食文化的深入挖掘,展示了蕲春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独特饮食习惯和风俗。
蕲春县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造就了多样化的粮食作物。志书中详细描述了蕲春的水稻、玉米、红薯等地方特色作物,以及它们在当地饮食文化中的作用。例如,蕲春的水稻品种口感独特,深受当地人喜爱,而当地的米饭和米粉等食品,成为了蕲春传统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蕲春的粮食文化还体现在农业节令和节庆活动中。例如,每年丰收季节,蕲春地区会举行“丰年祭”,这种习俗展示了人们对粮食的敬畏与感恩。志书中对这些节庆习俗的记载,为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4、《蕲春县粮食志》的影响与意义
《蕲春县粮食志》不仅是一部地方性的志书,也对蕲春县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该志书为蕲春县的粮食生产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记录,这些数据对后期农业规划、政策制定和农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政府还是科研机构,都可以通过这些资料更好地了解蕲春的农业发展趋势,制定更加合理的粮食生产方案。
其次,《蕲春县粮食志》还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通过对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记录,不仅保护了地方历史遗产,还促进了当地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志书的出版,不仅是对蕲春农业历史的总结,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志书的出版和广泛传播,提升了蕲春县在外界的知名度。作为地方农业生产的典范,蕲春的粮食生产模式和文化特色通过这本志书被更多人知晓,也为外部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推动了当地经济和农业的持续发展。
总结:
《蕲春县粮食志》1989年版不仅是地方历史的重要文献,更是蕲春县农业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见证。通过这本志书,我们可以看到蕲春县粮食生产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以及农业发展的多维度表现。它对地方志书编纂工作的推进、对粮食生产研究的促进以及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的来说,《蕲春县粮食志》1989年版,是蕲春县农业历史的珍贵记录,也是地方文化的象征。它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为当地粮食生产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