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县邮电志 (1369年-1993年)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蕲春县邮电志》(1369年-1993年)
内容简介: 一、《蕲春县邮电志》在断限上原则遵循1369-1993年,但本意系邮电专业志,属经济部类,故上限追溯到明朝甚至到唐朝,下限断为1993年。二、本志采用白话文记述体,遵照横排竖写的方式,以事实为经,以时间为纬,纵横交错,经纬成篇。三、全部志书有文字记述、图表和照片,但照片均在卷首集中反映,其余图表,则穿插于文字叙述之中,达到互为补充,图文并茂。
编纂人员:陈介侯
编纂单位:《蕲春县邮电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1369-1993
目录
封面
蕲春县邮电志
题词
图片
《蕲春县邮电志》编纂委员会
《蕲春县邮电志》工作人员
序言
凡例
蕲春县邮电志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驿递通信
第二章 地下交通
第三章 机构沿革
第四章 邮政
第五章 电信
第六章 企业管理
第七章 党群组织
第八章 附录
勘误表
版权页
· 蕲春县邮电志 (1369年-1993年)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蕲春县邮电志 (1369年-1993年)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文围绕《蕲春县邮电志(1369年—1993年)》展开系统的梳理与阐述,力求在历史纵深与现实价值的双重视角下,展现蕲春县邮电事业的沿革与意义。该志书作为中国地方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蕲春县自明代洪武二年起至20世纪末邮电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也是研究华中地区社会变迁与通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参考。从文献编纂背景到邮电事业的历史发展,从邮政制度的传承演变到电信体系的形成,从社会经济的推动到文化交流的促进,每一环节都折射出地方与国家发展大势的互动。文章通过四个方面的深入解读,揭示邮电志不仅承载了地方史志的资料功能,更为理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播脉络和民生变迁提供了珍贵线索。最后,本文还将结合《蕲春县邮电志》对其价值与意义进行总结归纳,突出其在研究华中地区邮电历史中的独特地位。
1、编纂背景与史志价值
《蕲春县邮电志》之所以独具特色,首先源于其编纂背景与历史使命。地方志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承载着一方地域的历史记忆,而邮电志则在其中集中体现了通讯事业的发展脉络。1369年至1993年的时间跨度,既涵盖了明清时期的驿传体系,也见证了近现代邮电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编纂此志的过程,本身就是对邮电史料的整理与考证。编纂者通过查阅官方档案、地方资料以及口述材料,将分散的记载加以系统化。这不仅保障了史料的完整性与权威性,也为后世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第一手资料。
史志价值还体现在学术研究和现实应用两方面。一方面,它为研究华中地区邮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文献,弥补了国家层面邮电史研究的地方细节。另一方面,它对于地方政府规划通讯基础设施、理解社会发展需求,也起到了经验借鉴的作用。
2、邮政制度的历史沿革
蕲春县的邮政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的驿传体系。洪武年间,国家为维系政令传递与军事联络,设置了驿站,蕲春作为重要的交通节点,自然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通道。这一制度虽以服务官方为主,却为后来的邮政发展奠定了雏形。
进入清代,驿传体系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完善的邮政制度。清政府在全国范围推行信使制度,蕲春县的邮件传递效率有所提升,也逐渐延伸到民间,为普通百姓服务。
民国时期,邮政制度经历了近代化改革。随着铁路、公路建设以及区域商业的繁荣,蕲春县的邮政业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新式邮局的设立,使得邮政服务从单一的政务用途扩展到民用和商业领域,极大推动了地方经济的交流。
3、电信事业的发展进程
电信事业是《蕲春县邮电志》的另一大亮点。自清末电报系统引入以来,蕲春县逐步建立了电信基础设施。虽然初期规模有限,但其出现标志着通讯手段的现代化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电信事业的发展。蕲春县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县级电话局,随后逐步扩展到乡镇和农村。这一过程体现了国家政策在基层的落实,也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使信息传递更为便捷。
到1993年为止,蕲春县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信网络,电话普及率显著提高。与此同时,电信事业还与广播、电视等新兴传媒形式相结合,推动了信息传播的多元化,进一步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4、社会经济与文化影响
邮电事业的发展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蕲春县作为华中地区的重要县份,其邮电体系的完善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邮政的畅通,使农产品能够更快地进入市场,地方经济逐渐与区域乃至全国市场接轨。
在文化层面,邮电体系推动了信息的交流与思想的传播。书信、报刊以及广播的流通,使蕲春县民众能够更及时地获取外界信息,拓展了视野,也增强了地方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这对于社会进步与文化启蒙具有深远意义。
此外,邮电事业还承担着公共服务功能,成为联系政府与民众的重要桥梁。无论是政令传达,还是百姓生活中的通信需求,邮电系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作用在突发事件和社会变迁中尤为突出,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总结:
综观《蕲春县邮电志(1369年—1993年)》,其内容不仅忠实记录了地方邮电事业六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华中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进步的缩影。从驿传体系到现代邮电网络,从政务专用到民用普及,它展现了通讯事业与地方社会互动的全过程。这部志书既是研究地方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理解国家通讯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回望这一志书,更能体会其价值所在。它不仅帮助我们追溯历史、总结经验,也为未来邮电及信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正因如此,《蕲春县邮电志》超越了单纯的文献意义,成为蕲春县乃至华中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