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志 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志
内容简介: 为时四年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志》编纂工作业已告竣,这是江华教育史上继往 开来的大事,是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教育局的具体领导和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大 力支持下取得的成果,是志编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已为古今中外的历史所证明。通过教育疏导,集中全民意 志,建立精神国防,培养民族英才,致力国家建设,则祖国富强可期,民族振兴在望, 这是我县基础教育的出发点。 本志遵循经世致用的原则,广泛取材,追忆了江华教育的往昔,记述了繁荣振兴的 当代。它是自清同治九年( 1870年)以来
编纂人员:雷留日
编纂单位: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委员会 编
内容时限:1870-1985
出版时间:1990年
出版单位:湖南省地质测绘印刷厂出版
目录
封面
编委会
图片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教育行政
第二篇 学校党群组织
第三篇 初等教育
第四篇 中等教育
第五篇 少数民族教育
第六篇 成人教育
第七篇 体育卫生
第八篇 教 师
第九篇 教学研究
第十篇 教育经费与勤工俭学
第十一篇 人 物
大事记
后记
版权页
封底
· 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志 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志 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志 1990年版》是一本详细记录了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发展历程的历史性文献。这本教育志对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教育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涵盖了自该县建县以来的教育变革、发展成果、教育制度和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文章从四个主要方面对《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志 1990年版》进行了详细分析,分别是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教育体系与结构、教育事业的成果与影响,以及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探讨,不仅展示了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的辉煌历程,还揭示了教育事业在推动当地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方面的重要作用。
1、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发展历程
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教育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教育主要以地方的私塾和民间的传统教育为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推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教育逐渐开始发展并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在1949年之前,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教育状况相对较为落后,教育资源的匮乏和民众的文化意识普遍较低,导致教育普及程度较低。随着国家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逐步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逐渐影响到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各个方面。
1950年代起,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教育得到了初步的建设,政府开始进行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兴办起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教育的覆盖面逐渐扩大,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逐步实现了基础教育的普及。这一时期的教育政策重点是扫盲和基础教育的普及,针对瑶族人民的特殊文化背景,政府还特别注重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推动了民族地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1980年代末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繁荣,教育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校设施不断完善,教育资源的分配逐渐公平,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在此背景下,《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志 1990年版》对教育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呈现出江华教育事业从落后到逐步繁荣的历程。
2、教育体系与结构
《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志 1990年版》对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教育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江华县的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三大层级。尤其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显著提高,几乎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到基础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财政投入、教育制度的改进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基础教育外,江华瑶族自治县还大力发展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具备农业、手工业等领域实际技能的劳动力,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江华县的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农村地区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不仅满足了当地的生产需求,也为不少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
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教育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随着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高,政府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逐步采取了均衡发展策略。尤其是对山区、偏远地区的教育扶持,致力于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平衡。学校教学设施的改进、师资力量的增强,以及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使得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框架。
3、教育事业的成果与影响
《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志 1990年版》详细列举了教育事业在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众多成果与影响。在教育普及方面,江华县的基础教育普及率逐年提升,几乎实现了“适龄儿童上学”的目标。通过大力发展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江华县的文化素质整体提高,许多原本贫困地区的孩子通过接受教育走出了大山,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
在文化传承方面,教育的普及不仅提高了瑶族人民的文化水平,还为瑶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许多学校特别注重瑶族的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设立瑶族语言、民俗、舞蹈等特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这样不仅增强了瑶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教育事业的成果还体现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上。通过教育的推动,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人力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越来越多的瑶族青少年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这不仅提升了当地的整体经济水平,也为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4、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尽管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志 1990年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依然是一个突出问题。尽管政府已采取措施,但山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的差距仍然较大。
其次,部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仍然较为陈旧,缺乏创新和灵活性。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学校,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最后,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教育事业还面临着资金和人才的双重压力。虽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教育资金仍然紧张。而在教师队伍方面,尽管逐步提高了师资待遇,但部分地区仍然难以吸引到优秀教师,导致教育质量难以进一步提升。
总结:
总体来看,《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志 1990年版》为我们全面呈现了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果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它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为当前和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未来,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教育事业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在解决资源不均衡、提升教育质量、优化师资力量等方面加大力度,以推动地方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民族团结。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