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城乡规划志 1945-1985 198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徐州市城乡规划志 1945-1985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市城市规划的历史和现状。包括县镇规划、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测绘、城市建设档案等。
编纂人员:秦培升
编纂单位:徐州市城乡规划志编纂领导小组
内容时限:1945-1985
出版时间:1988年
目录
封面
徐州市城乡规划志
序
凡例
图片
目录
第一编大事记
第二编城市规划
第三编县镇规划
第四编丰沛铜矿区建设规划
第五编城市规划管理
第六编城市测绘
第七编城市建设档案
徐州市城乡规划志编纂成员名单
编后记
· 徐州市城乡规划志 1945-1985 198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徐州市城乡规划志 1945-1985 198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徐州市城乡规划志 1945-1985 1988年版》是一部系统记述徐州四十年城乡规划发展的重要文献,它不仅展现了城市从战后废墟中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也为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史提供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全书紧扣时代变迁,涵盖了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经济与社会结构优化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方方面面,既有对政策制定的深度解读,又有对实践成效的详实记载。本文将从编纂背景与史料价值、城市格局的演变与布局、社会经济与规划互动、城乡统筹与未来启示四个角度展开阐述,既注重历史纵深的叙述,也关注现实经验的提炼,力求展现这部规划志的学术意义与现实价值。通过全面的分析与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徐州城乡规划的发展脉络,也能为当下和未来的城市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1、编纂背景与史料价值
《徐州市城乡规划志 1945-1985 1988年版》的成书,离不开徐州在近现代城市发展历程中的特殊地位。作为华东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徐州在抗战结束后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城乡规划志的编纂,正是为了总结四十年间徐州从战后重建到逐步现代化的整体历程,从而为后续规划提供经验与借鉴。
从史料角度来看,该志不仅收录了大量的规划图纸、政策文件和会议记录,还系统整理了不同阶段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效果。这些史料的保存和整理,为研究徐州及全国类似城市的规划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与实践价值。
此外,本书的出版时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对于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有着迫切需求。城乡规划志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为当下和未来的建设提供参照,它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至今仍未褪色。
2、城市格局的演变与布局
徐州在1945年至1985年间的城市格局演变,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烙印。抗战结束初期,徐州城市基础设施破败不堪,市区范围狭窄,居住与工业区混杂。随着社会逐步稳定,城市规划开始注重功能分区,工业、居住、商业逐渐形成初步的空间结构。
进入20世纪50至60年代,徐州被确立为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城市布局因此向着“以工业为核心”的方向调整。煤矿、机厂等大规模布局,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快速聚集,同时也带来了住房、交通与公共设施的巨大压力。这一时期的规划强调以生产为中心,居住与公共生活设施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
到了70年代末至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徐州城市规划开始逐渐向现代化转型。城市格局在工业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商业、教育、文化设施得到了强化,城市空间的多元化趋势愈加明显。这一时期,城市功能区划逐渐合理,空间布局更趋科学,为后续城市的扩展奠定了基础。
3、社会经济与规划互动
城乡规划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徐州在四十年的规划历程中,经济结构的变化始终对规划方向产生深远影响。50年代的工业优先战略,使得规划侧重于资源配置与生产力布局,这也带动了徐州工业城市形态的逐渐成型。
在社会生活层面,随着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对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加。城乡规划的调整因此不仅服务于生产,也逐渐服务于民生。例如,在80年代初,徐州规划文件中特别强调改善住房条件与市政设施,标志着规划思路从单纯“工业优先”逐渐转向“综合发展”。
同时,社会经济改革为城乡规划注入了新的动力。市场机制的逐步引入,促进了城市建设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与开发模式。徐州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一套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的规划体系,体现了城乡规划与社会经济互动的双向推动。
4、城乡统筹与未来启示
徐州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城乡关系的处理始终是规划的重点。城乡规划志详细记录了城市扩张与乡村发展的互动过程,揭示了城乡统筹在徐州规划实践中的重要地位。从郊区矿区的布局到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城乡之间逐渐形成了互补与协调的发展格局。
在城乡统筹方面,徐州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方面,城市的工业发展带动了乡村经济的活跃;另一方面,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这使得规划者不得不思考如何在发展中保持平衡。因此,城乡规划志既是成绩的总结,也是问题的反思。
对于未来而言,这部规划志所传递的启示在于:城市发展不能忽视乡村,城乡之间必须形成有机联系,才能保证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徐州四十年的规划经验告诉我们,城乡统筹不仅是一种规划理念,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
总结:
《徐州市城乡规划志 1945-1985 1988年版》作为一部系统性、综合性的地方志书,真实地记录了徐州在战后恢复、工业化推进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规划实践。它不仅是一部地方性的资料汇编,更是一部具有普遍参考价值的城市发展文献,展示了城市格局、社会经济和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
通过对其内容的梳理与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徐州在四十年间的规划逻辑与发展经验。这些经验既反映了时代特征,也为今天和未来的城乡规划提供了借鉴。正如这部志书所展示的,科学的规划与务实的实施,是推动城市持续进步的根本动力。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