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物资局志 1960-1986 1986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徐州市物资局志 1960-1986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徐州市物资局发展的历史以及各项工作情况。包括物资供应、经营管理、生产加工、物资流通体制改革、科技教育等。
编纂人员:赵省印 , 王博华 , 张则刚 , 孙学彦
编纂单位:徐州市物资局志编纂办公室
内容时限:1960-1986
出版时间:1986年
目录
封面
徐州市物资局志 1960-1986
编委会
图片
目录
序
概述
大事记
1986年徐州市物资局及公司仓库网点分布位置示意图
第一章组织机构
第二章计划管理
第三章物资资源
第四章物资供应
第五章物资节约
第六章经营管理
第七章生产加工
第八章物资流通体制改革
第九章政治工作
第十章科技教育
第十一章劳动工资
第十二章局属各公司简况
附录
编后话
徐州市物资局志编纂委员会
徐州市物资局志评审人员
· 徐州市物资局志 1960-1986 1986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徐州市物资局志 1960-1986 1986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徐州市物资局志 1960-1986 1986年版》是一部系统记载徐州市物资局在二十余年间发展历程的志书。它不仅涵盖了1960年至1986年间徐州市物资系统的设立、机构变迁与工作任务,还细致展示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资局在保障城市运行、协调生产要素、推动经济发展中所承担的重要使命。本书通过对组织架构、业务范围、制度建设、管理经验的详细记述,折射出当时国家宏观政策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研究该志书,不仅有助于还原徐州地区物资流通的历史轨迹,也能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鲜明特征。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与设立原因、组织架构与职能演变、物资调配与经济贡献、社会影响与历史价值四个方面,结合《徐州市物资局志 1960-1986 1986年版》展开深入阐述,力求全面展现这一志书所承载的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
1、历史背景与设立原因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经济在经历“大跃进”与三年自然灾害后,国家层面迫切需要恢复经济秩序。徐州市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基地,物资供给问题尤其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徐州市物资局的设立顺应了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经济运行的总体部署,承担起保障生产资料与生活物资供应的关键任务。
徐州市物资局的成立不仅是地方行政架构调整的结果,更是中央经济政策下沉的重要体现。当时国家强调“计划优先”,物资局被赋予了统一调度、分配和管理的职能,从而确保煤炭、钢铁、建材等大宗物资的合理配置。志书对这一历史背景的记述,生动展现了徐州与全国经济大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此外,物资局的设立还与徐州市工业体系的快速扩张紧密相关。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和城市建设的加快,物资局成为协调供需关系、维持市场平衡的核心部门。志书对其设立原因的详尽描述,不仅具有史料价值,也揭示了经济制度与地方治理之间的紧密联系。
2、组织架构与职能演变
《徐州市物资局志》对机构沿革的系统梳理,展现了物资局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调整与变化。最初,物资局规模有限,主要负责几个关键品类的分配。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其内部逐渐设立专门科室,如煤炭科、钢材科、仓储科、运输科等,以应对多样化的需求。
在20世纪70年代,物资局的职能进一步扩展,不仅限于分配物资,还承担了物资采购、储备与应急调配的责任。特别是在能源紧缺、运输紧张的时期,物资局通过制度化的管理手段保障了城市与工业部门的稳定运行。志书记录了这种演变过程,为研究地方行政机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进入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机制转型,物资局的角色也随之调整。一方面继续维持必要的计划性调配,另一方面开始探索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交易的方式。这种转型过程,正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地方层面的真实映射,志书对此有详尽记载。
3、物资调配与经济贡献
物资局在徐州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煤炭作为徐州的支柱产业,其产销平衡直接关系到地方和全国能源供给。志书记载了物资局如何通过合理调度,确保煤炭在工业生产、城市生活中的稳定供应。这一制度化调配机制,有效缓解了当时因供需矛盾造成的紧张局面。
除煤炭外,钢材、建材、化工产品等同样由物资局统一管理与分配。志书显示,在大型建设项目与重点工业工程中,物资局通过优先保障、统筹安排,使得基础设施建设得以顺利推进。这种保障作用,为徐州市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物资局的仓储与运输体系建设,也为徐州经济发展提供了长期助力。志书中有详细的仓库布局、铁路与公路运输协调机制的描述,这不仅仅是对物资调配的记录,更体现了地方政府在有限条件下通过科学管理实现资源优化的智慧。
4、社会影响与历史价值
《徐州市物资局志》的价值不仅在于经济层面,更体现在其社会意义。物资局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无论是粮油分配、布匹供应,还是其他日常用品的调配,物资局都承担着稳定社会的重要职能,志书对此有着鲜明的记录。
志书的撰写时间为1986年,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这使其兼具回顾与展望的双重功能。一方面,书中详尽总结了物资局二十余年的实践经验,为后人理解计划经济的运作逻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它也成为研究经济体制转型过程的重要参照。
从历史价值看,《徐州市物资局志》不仅是一部地方志书,更是经济史、社会史的重要文献。它展现了徐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国家经济布局中的作用,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与社会治理中的责任与智慧。这使得该志书具有跨学科研究的意义。
总结:
综上所述,《徐州市物资局志 1960-1986 1986年版》通过对历史背景、组织架构、物资调配及社会影响的全面记述,完整呈现了徐州市物资局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部行政志书,更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历史见证。
作为地方文献,它的史料价值与研究意义不容忽视。无论是研究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逻辑,还是探索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制度变迁,该志书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与启发。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它既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也是理解徐州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