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大事记1948-1977_1986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长春市大事记1948-1977》
【作者】:长春市档案馆编
【出版社】:长春市档案
【时间】:1986
【页数】:320
【ISBN】:
一九四八年
一九四九年
一九五○年
一九五一年
一九五二年
一九五三年
一九五四年
一九五五年
一九五六年
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八年
一九五九年
一九六○年
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二年
一九六三年
一九六四年
一九六五年
一九六六年
一九六七年
一九六八年
一九六九年
一九七○年
一九七一年
一九七二年
一九七三年
一九七四年
一九七五年
一九七六年
一九七七年
索引
· 长春市大事记1948-1977_1986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长春市大事记1948-1977_1986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长春市大事记1948-1977_1986版_》是一部全面记载长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期近三十年历史的重要文献。书中以编年体形式,细致地记录了城市在政治格局变动、经济建设起伏、社会生活演变及文化教育发展等方面的重大事件。这段历史不仅折射出长春由解放战争后的战火废墟逐渐成长为新兴工业城市的轨迹,也展现了它在东北乃至全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文章将从政治变革与城市治理、经济建设与工业格局、社会生活与民生改善、文化教育与精神风貌四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旨在通过解读这部大事记的内容,重现长春在历史洪流中的坚毅与辉煌,同时总结其对于当代城市发展的启示。
1、政治变革与城市治理
1948年,长春解放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节点,城市的政治格局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春市大事记1948-1977_1986版_》首先记录的便是这一历史转折,标志着长春由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纷乱走向了新中国的统一治理。在这一背景下,城市政权的接管与重建成为长春迈入新纪元的第一步。
新中国成立后,长春市政府逐步建立起稳定的行政体系。大事记中详细记载了市政机构的设立与完善,涵盖城市治安管理、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干部培养。这些措施不仅使长春逐步形成规范化的治理秩序,也为后续社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随着全国范围内的政治运动展开,长春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从土地改革到“三反五反”,再到“文化大革命”,大事记忠实记录了这些运动在地方的实践与影响。它既展示了长春市民在历史洪流中的积极参与,也揭示了政治运动对社会治理的复杂作用。
2、经济建设与工业格局
长春自解放之初便被赋予工业重镇的战略地位。大事记多次强调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它们不仅成为新中国工业化的重要象征,更深刻改变了长春的城市结构与经济命脉。通过回顾这些事件,我们能清晰看到长春在国家工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1950年代至1970年代,长春的经济建设紧随国家计划经济的步伐,重点集中在重工业和机械制造领域。大事记中记录的各类工厂投产、技术革新和产能突破,展现了城市在“工业立市”战略中的扎实进展。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与城市扩张。
尽管如此,长春的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大事记同样反映了“三年自然灾害”及“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秩序的冲击。许多企业陷入停滞,生产效率下降,但这段曲折的经历恰恰彰显了长春在困境中不断探索与调整的韧性。
3、社会生活与民生改善
政治与经济的发展最终落脚于社会生活的改善,大事记对这一点的记录尤为细致。自1948年起,长春逐步恢复并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水电供应及公共交通,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随着工业建设的推进,长春的住房、医疗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大事记中提及的各类医院、学校及居民社区的建设,反映了政府对民生的重视。这些民生改善不仅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使长春逐步形成现代化城市的雏形。
然而,社会生活也经历了动荡与考验。特殊年代的物资短缺、政治运动中的社会撕裂,都在大事记中有所体现。长春的百姓在艰难中坚持生活,展现出东北人民特有的坚韧与乐观精神。
4、文化教育与精神风貌
文化与教育的发展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长春市大事记1948-1977_1986版_》对长春的教育事业做了大量记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的重建,到重点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设立,长春逐渐成为东北地区的教育高地。
在文化生活方面,大事记中提到的剧院、图书馆、文化馆等机构,成为长春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电影产业和文艺创作方面,长春凭借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崛起,逐步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奠定了“电影城”的地位。
尽管在某些时期,文化与教育事业受制于政治环境的发展而遭遇限制,但总体而言,长春在这三十年间形成了鲜明的文化气质。这种精神风貌,不仅影响了一代人的价值观念,也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总结:
《长春市大事记1948-1977_1986版_》不仅是一部地方史料,更是长春城市记忆的缩影。通过对政治变革、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的系统记载,它为我们全面了解长春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重要历程提供了坚实依据。这些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长春从战火废墟到现代化城市的奋斗史。
在今天回望这段历史,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长春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特殊地位,也能从中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它既是历史的记录,也是未来发展的启示,提醒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就,继续为城市的繁荣而努力。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