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贤县文化馆志(1950-1992) 1994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有需要联系网页弹窗
县志简介
《进贤县文化馆志》(1950-1992)
内容简介: 本志断限,上限起子1950年5月,下限止于1992年12月。本志采用述,记,表,图、录等形式,包括序言、概述,纪事、获奖情况,人物党团组织、文萃集存等部分。
编纂人员:章荣芳
内容时限:1950-1992
目录
封面
进贤县文化馆志
题词
图片
目录
序
编辑说明
一、概述
二、群文纪事
三、获奖情况
四、人物
五、党团组织
六、文萃集存
编后记
《进贤县文化馆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人员
· 进贤县文化馆志(1950-1992) 1994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进贤县文化馆志(1950-1992) 1994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有需要联系网页弹窗
摘要:《进贤县文化馆志(1950-1992)》1994年版是一部全面记录进贤县文化馆四十余年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它不仅详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贤县文化馆在政治、经济与社会背景下的建设过程,还展现了该馆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文将从文化馆的发展历程、主要职能与活动、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社会影响与历史价值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力求勾勒出该书所承载的文化精神与历史意义。文章将结合史料与现实,透视文化馆作为基层文化阵地的独特价值,揭示它在促进文化普及、保存地方记忆、推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桥梁作用。通过对志书的分析,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进贤县文化馆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工作实况,更能深刻感受到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联结。这部志书是地方文化的缩影,也是基层文化发展与国家宏观文化政策对接的真实见证,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与研究意义。
1、文化馆的发展历程
进贤县文化馆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随着新政权的建立,文化事业逐渐受到重视,进贤县文化馆应运而生,成为全县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在起步阶段,馆舍条件简陋,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但凭借坚定的文化信念和服务意识,逐步建立起初步的文化服务体系。
进入20世纪60至70年代,文化馆的发展与国家政治环境紧密相连。尽管经历了特殊时期的波动,但文化馆始终在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方面发挥作用,组织宣传、文艺演出和政策教育,成为宣传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窗口。文化馆不仅是文化生活的场所,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政治教育职能。
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化馆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渐增加,进贤县文化馆在设施、人员和活动形式上都有了显著改善。文化馆不仅扩展了文化活动的范围,还引入了新的艺术门类,推动群众文化进入更加多元化的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以群众服务为中心的文化服务体系。
2、主要职能与活动
进贤县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其职能不仅限于文化演出,更在于全面服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它既是文化宣传的中心,也是文艺创作与展示的平台。志书中记录的各类活动,反映出文化馆在社会中的综合作用。
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文化馆的重要工作之一。节庆期间的文艺晚会、地方戏曲演出、书画展览等,都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大众的审美水平与文化素养。
此外,文化馆还承担着文化普及教育的任务。例如,开展各类艺术培训班,面向青少年、干部及普通群众,教授书法、舞蹈、音乐等技艺。通过这些培训,文化馆不仅培养了一批业余文艺骨干,还为地方文艺团体输送了人才,促进了基层文化力量的壮大。
3、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
文化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它通过组织文艺培训、举办竞赛、开展辅导,不断发现和培养具有潜力的文化人才。在进贤县,许多后来在省市舞台上崭露头角的艺术工作者,都曾在文化馆接受过启蒙教育与实践锻炼。
除了培养人才,文化馆还重视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贤县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如地方戏曲、民歌、传统工艺等。文化馆通过收集整理、举办展览和学术交流,将这些传统文化发掘出来,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在志书的记载中,文化馆不仅是文艺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地方记忆的守护者。它通过系统的记录与保存,使进贤县的文化脉络得以延续,为后人研究地方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构成了文化馆最为核心的使命之一。
4、社会影响与历史价值
进贤县文化馆不仅在文化领域发挥作用,也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深远影响。它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增强了地方社会的凝聚力,成为群众沟通交流、情感联结的重要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文化馆还承担着塑造地方形象的责任。
从历史价值的角度来看,《进贤县文化馆志(1950-1992)》本身就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它系统记录了四十余年的文化发展轨迹,展现了一个地方文化事业与国家历史进程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进贤县的文化史,也为研究中国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了案例。
更为重要的是,文化馆志承载了集体记忆。它通过记述活动、人物与成果,保存了社会变迁中的文化印记,使得后人能够从中窥见时代的风貌。无论是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还是作为地方文化认同的载体,它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总结:
《进贤县文化馆志(1950-1992)》1994年版,集中展现了文化馆在四十余年中走过的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从文化事业的起步,到多样化的群众活动,再到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它全面体现了文化馆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多重角色。通过这部志书,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文化馆不仅是文化传播的场所,更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这部志书不仅为地方文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依据,也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提醒我们,在社会发展与文化创新的进程中,基层文化机构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进贤县文化馆的故事,是地方文化与国家命运交织的见证,更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