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县志 公元1930年至公元1980年_1984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庆阳县志 公元1930年至公元1980年》
【作者】:庆阳县志编纂领导小组
【出版社】:
【时间】:1984
【页数】:432
【ISBN】:
第一编 概况
第一章 历史沿革
目录
第二章 自然概貌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地形与地势
第三节 水系
第四节 气候
第五节 土壤
第六节 地质
第七节 物产
第八节 自然灾害
第三章 户口、土地
第一节 户口
第二节 土地
第一节 民族
第二节 宗教
第四章 民族、宗教
第五章 行政区划
第二编 政治
第一章 政权组建概况
第一节 国民党在庆阳县境内设立的各级组织概况
第二节 共产党在庆阳设立的党政军机构概况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九二七年一九三七年)
第一节 土匪、军阀明争暗斗、割据称霸、鱼肉人民
第二节 官匪盘剥,庆阳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第三节 国民党势力入庆
第四节 刘志丹,谢子长在庆阳的革命活动
第五节 庆阳游击队的建立
第六节 庆北根据地的建立与党组织的始建
第七节 马岭苏区的开辟与区委的建立
第八节 红二十五军途经庆阳,教导师进驻庆阳城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一九三七年——一九四五年)
第一节 三八五旅驻防庆阳
第二节 西峰八路军办事处始末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组织
第四节 陇东摩擦事件
第五节 减租减息
第六节 大生产运动
第七节 优待移民难民
第八节 农业生产中各种互助形式
第九节 拥军优属
第十节 庆阳知识青年从军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一九四六年——一九四九年)
第一节 国民党积极的发动内战
第二节 庆阳边区人民迫于迎战
第三节 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庆阳的组建情况
第四节 三五九旅突围北上途经庆阳
第五节 清算减租与土地征购
第六节 地方武装
第七节 支前
第八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政治
第九节 庆阳光复,西峰解放
第一节 土地改革
第五章 建国后的七年(一九五○年——一九五六年)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
第三节 “三反”、“五反”运动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十年中的主要运动概况(一九五六年——一九六六年)
第一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
第三节 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第四节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第一节 运动初期的概况及战斗队的形成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九六六年——一九七六年)
第二节 清理阶级队伍
第三节 整党建党及斗、批、改运动
第四节 一打三反运动
第五节 批清运动
第六节 批林整风与批林批孔运动
第八章 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实现工作重点转移
第九章 司法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典型案例
第十章 民政
第三编 经济
第一章 农业
第一节 建国后农业体制的变革
第二节 推广新农具及农业机械化
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
第二章 林业
第一节 建国前的林业概况
第二节 建国后的林业生产
第三章 畜牧业
第四章 水利电力事业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水利
第三节 电力事业
第五章 工业
第一节 建国前工业生产概况
第二节 建国后工业生产的发展
第三节 石油工业
第六章 交通运输
第七章 城镇建设
第八章 财政税收
第一节 财政
第二节 税收
第九章 邮电
第一节 建国前的邮电事业
第二节 建国后邮电事业的发展
第十章 金融
第一节 建国前金融概况
第二节 建国后的金融事业
第十一章 田赋征收与粮油管理
第一节 田赋征收
第二节 粮油管理
第十二章 商业
第一节 建国前商业概况
第二节 建国后国营商业的发展
第三节 供销合作事业
第四节 工商管理
第二节 物资经营
第十三章 物资管理
第一节 机构设置
第四编 文化、教育、卫生、科技
第一章 文化艺术
第一节 群众文化
第二节 戏剧、电影
第三节 广播、电视
第四节 图书发行
第五节 名胜、古迹
第六节 报刊
第二章 教育
第一节 建国前的教育概况
第二节 建国后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第三章 体育事业
第四章 医疗卫生
第一节 建国前二十年的医疗卫生状况
第二节 建国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药物管理
第五章 计划生育
第一节 各种科研机构的建立
第六章 科学技术
第二节 科学成果
第五编 人物
第一章 党政闻人
第二章 模范人物
第三章 知名人士
第四章 革命烈士
第一章 风俗
第六编 杂记
第二章 民谣、农谚、对联、歇后语
第三章 方言
大事记(1930年—1980年)
庆阳县县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庆阳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名单
庆阳县县志绘图摄影人员
庆阳县县志编纂办公室工作人员简历
编后记
· 庆阳县志 公元1930年至公元1980年_1984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庆阳县志 公元1930年至公元1980年_1984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庆阳县志 公元1930年至公元1980年_1984版_》是庆阳市地方志的重要文献之一,全面记录了庆阳县在1930年至1980年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历史发展。这一版本的县志,不仅为庆阳地区的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地方历史文化提供了清晰的脉络。文章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该县志的内容,具体包括:其编撰背景与历史意义,内容结构与编排方式,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与社会变革,以及该县志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与价值。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方志在记录历史与传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1、编撰背景与历史意义
《庆阳县志 公元1930年至公元1980年_1984版_》的编撰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该版本的编撰并非单纯为了记录一个地区的历史,而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编撰者意识到,庆阳地区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变迁需要系统性总结,以便为地方发展提供历史依据。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志的编撰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走访历史见证人,以及实地调查,最终使得庆阳县志能够全面反映该地区在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面貌。
其历史意义首先在于,它为庆阳这一地区的地方历史提供了详实且可信的记载。尤其在政治动荡的年代,许多历史事件容易被遗忘或曲解,县志作为地方政府的官方记录,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其次,它为后代研究者提供了研究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基础数据。许多历史事件、人物与社会风貌,通过这本县志得以准确地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避免了历史的断裂。
因此,《庆阳县志》不仅具有地方性价值,也具有更广泛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在地方志的编撰过程中,作者不仅注重了对传统文化的记录,也特别强调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变革的记录,成为研究庆阳地区乃至西北地区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2、内容结构与编排方式
《庆阳县志 公元1930年至公元1980年_1984版_》的内容结构严谨、编排合理,是地方志编撰中的典范之一。全书分为若干个大类,如总论、地方概况、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人物等。每个部分都经过了精心的分类与整理,使得读者可以按照不同需求查阅相关信息,既具备学术研究价值,也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具体来说,县志的第一部分是对庆阳县地理、历史、文化的总体描述,这一部分通常涉及庆阳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变化及其历史沿革。第二部分主要聚焦于该县的社会制度、行政体制以及地方政务等方面。这些内容系统地展示了庆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发展。第三部分则侧重于描述经济和文化生活,涵盖了农业、手工业、交通、教育、宗教等多个层面,展现了庆阳从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县志的编排方式非常注重历史的时间性和事件的逻辑关系。每一章的开头都有简洁明了的时间背景说明,而在具体事件描述上也注重逻辑顺序与层次感的建立,这样的编排方式大大提高了文本的可读性和系统性。对不同类别的资料进行系统整合,并通过清晰的章节划分,使得县志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工具,更是理解和研究地方历史的有力工具。
3、历史事件与社会变革
《庆阳县志 公元1930年至公元1980年_1984版_》详细记录了庆阳地区在1930年至1980年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尤其是社会变革的进程。例如,抗日战争期间,庆阳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支点,发生了许多抗战的历史事件。该县志深入描述了当时的抗日活动、抗日武装斗争以及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研究中国西北抗战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此外,解放战争时期,庆阳地区也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县志通过对这一时期的详细记录,揭示了地方政府的组织调整、人民群众的生活困境及社会变革带来的深远影响。书中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描述,不仅局限于战事和政治,更涉及到了地方经济的衰退与恢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多方面内容。
进入新中国建立后的1950年代至1980年代,庆阳地区的社会变革愈发显著,特别是在农业集体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运动等方面,县志详细列举了庆阳人民在这些历史事件中的奋斗和贡献。县志的这一部分内容,对于了解中国西北农村的社会变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4、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与价值
《庆阳县志 公元1930年至公元1980年_1984版_》不仅仅是一部地方志,它的历史记录和社会变革的反映,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首先,地方志的出版为地方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基础。这本县志通过对庆阳历史和文化的细致记录,不仅帮助现代人了解历史,也使得这一地区的传统文化得以保存,成为后人研究和传承的宝贵资源。
其次,县志中的许多内容对于当代的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例如,庆阳地区在历史上对农业的重视,今天依然对该地区的农业政策制定和农村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县志的学习和借鉴,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经验,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发展政策。
最后,庆阳县志也为现代的文化自信提供了支持。通过阅读县志,庆阳人民可以更加认同自己的文化根脉,增强地方认同感。历史的记载不仅是一段段数字的罗列,更是地方文化、民众情感和社会精神的体现,这对于当今的地方文化复兴和民众精神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结:
《庆阳县志 公元1930年至公元1980年_1984版_》作为一部地方志,凭借其严谨的编撰方法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成为了庆阳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通过该县志的编纂,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庆阳这一地区在过去五十年间的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及其文化特色。
同时,县志的存在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更为今天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它不仅是庆阳地方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地方文化与社会变革的传播者。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