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农机化志_1992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庆阳农机化志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庆阳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农业机械修造、农业机械经营、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科技等。
编纂人员:冯建全
内容时限:0000-1988
出版时间:1992年
· 庆阳农机化志_1992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庆阳农机化志_1992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庆阳农机化志_1992版_》是一部集中反映甘肃庆阳地区农机化发展历程的重要志书,它不仅记录了从解放初期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机推广与应用的完整脉络,更揭示了地方农业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与宝贵经验。本文将从编纂背景与价值、历史脉络与成就、技术推广与应用、社会影响与启示四个方面对《庆阳农机化志_1992版_》进行系统阐述。通过多维度剖析,可以发现庆阳农机化的发展既是国家农业现代化战略的缩影,也是地方农民生产方式深刻变革的真实写照。这部志书不仅是一份资料汇编,更是推动区域农业向机械化、科学化迈进的重要见证。在阅读中,我们能清晰感受到农机化带来的生产力解放,见证庆阳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坚实步伐,也能从中汲取经验智慧,启示当代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方向。
1、编纂背景与历史价值
《庆阳农机化志_1992版_》的编纂工作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当时全国范围内地方志编纂热潮兴起。庆阳作为陕甘宁老区的重要农业基地,农机化发展历程对于总结区域经济与社会变革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该志书应运而生,以地方志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保存了农机化的历史轨迹。
编纂者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广泛查阅了地方档案、统计数据和政府文件,还深入农村实地调研,访谈了大量农机推广人员和农民代表。这种“口述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使志书既有宏观层面的统计分析,又有微观视角下的鲜活记载,增强了其历史真实性和学术价值。
该志书的出版不仅为研究庆阳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更为后来的地方经济史、社会史乃至农业政策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它承载了地方记忆,见证了农机化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中的关键作用。
2、农机化发展历史脉络
庆阳农机化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当时,国家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农机化几乎是从零起步,地方以畜力和手工为主的生产方式难以满足粮食增产需求。五十年代后期,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的初步投入,庆阳逐渐建立了农机站,农机推广开始有了雏形。
六七十年代,受国家政策和技术条件制约,庆阳农机化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但依然出现了一批典型的应用案例。比如在重点产粮区试点引进小型拖拉机、脱粒机和水泵,解决了部分农户在耕种、收割、灌溉中的劳动力不足问题。这一阶段虽规模有限,但为后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进入八十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政策大大激发了农村经济活力。农机合作组织逐渐兴起,地方农机管理体制也得到完善,政府加大了对农机购置的补贴和贷款支持。《庆阳农机化志_1992版_》详细记录了这一时期庆阳农机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农机在粮食增产、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
3、技术推广与应用实践
庆阳农机化的推广工作以政府主导为主,同时辅以市场力量。农机管理部门通过技术培训班、现场演示会和农机下乡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的接受度和操作能力。这种“政策引导+技能培训”的模式,使得农机不仅进入农村,更进入农民的生产实践。
在应用层面,庆阳结合自身地理和气候条件,重点推广了适应旱作农业的小型拖拉机、播种机和节水灌溉设备。这些设备不仅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也缓解了长期以来因劳动力紧缺导致的农时延误问题,极大提升了农业劳动效率。
此外,志书还记载了农机维修体系和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过程。农机具的普及不仅需要购买,还需要维修与保养。庆阳通过建立农机修配点、培训维修工人,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为农机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社会经济影响与启示
农机化的普及直接改变了庆阳农村的社会结构。过去依赖人畜力的大规模繁重劳作被机械替代,使农民能够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进而有更多精力投入副业、手工业和外出务工。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农村经济收入,也加速了城乡交流与人口流动。
从经济效益来看,农机化显著提升了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庆阳逐步由传统自给自足的农业格局,向市场导向型农业转变。农机化的推广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增强了地方经济的竞争力。
在更长远的启示意义上,《庆阳农机化志_1992版_》告诉我们,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新,更是制度创新和社会变迁的过程。农机推广必须结合地方实际,注重农民的接受程度与配套服务的完善,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力提升。
总结:
《庆阳农机化志_1992版_》作为一部系统记载庆阳地区农机化进程的志书,全面呈现了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的发展过程。它不仅是农业机械化实践的见证,也是地方社会经济变迁的重要记录。通过其翔实的资料与生动的案例,我们能够清晰看到庆阳农业在国家现代化战略引导下的艰难探索与辉煌成就。
在当下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这部志书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提醒我们,农业发展的道路必须因地制宜,既要有技术突破,更要有制度保障和服务配套。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现代农业稳步前行,真正实现农民富裕与农村繁荣。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