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县水利志 1993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长清县水利志》
内容简介: 一、《长清县水利志》的编写,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本着“详今略古、秉笔直书”的精神,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点,实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达到教育、资政、存史的目的。本志是长清县第一部水利史实资料型的专志,上限原则上从1840年,如有资料可适当上述,下限为1990年底,卷首为大事记和概述,正文九章,包括:自然条件、水旱灾害、河道治理、水库塘坝工程。农田水利、水利管理、抗旱防汛、水利基本工作、机构人文,共39节,卷末设附录。
编纂人员:孟兆征
编纂单位:长清县水利水产局《水利志》编写组
目录
封面
长清县水利志
《长清县水利志》编纂人员
题词
序
凡例
图片
目录
大事记
概述
第一章 自然条件
第二章 水旱灾害
第三章 河道治理
第四章 水库塘坝工程
第五章 农田水利
第六章 水利管理
第七章 抗旱防汛
第八章 水利基本工作
第九章 机构人文
卷未附录
编后记
· 长清县水利志 1993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长清县水利志 1993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长清县水利志(1993年版)》是一部系统记载长清县水利发展历程、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及社会影响的重要文献。这部志书不仅反映了该县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水系特点,还全面展示了水利事业在区域农业、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全书在梳理历史沿革的同时,亦揭示了各项工程兴建背后的社会动因与技术手段,体现了地方治水智慧。本文将围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长清县水利事业的发展背景与历史沿革;二是重点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三是水利对农业与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四是1993年版水利志的编纂价值与现实启示。通过逐层剖析,可以全面认识长清县水利事业的历史意义与长远影响,也为今天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文章最后将结合志书整体价值进行总结,力求呈现一部地方水利志的全貌和精神。
1、发展背景与历史沿革
长清县地处济南西南部,地势复杂,南有泰山余脉,北濒黄河,境内河流纵横,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从古至今,长清人民始终将治水视作安居乐业的基础。1993年版《长清县水利志》对这一背景做了系统梳理,呈现出从自然条件到人文活动的紧密联系。
在历史沿革方面,早在秦汉时期,当地就有简单的沟渠引水措施。明清时期,县域水利建设逐渐加强,出现了较为完善的堤防和水渠系统。进入近现代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和农业需求扩大,治水的任务更显紧迫。志书通过编年与专题结合的方式,详细记录了各阶段治水举措。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清县水利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水利建设,各类水库、泵站和引水渠相继兴建。这一历史沿革不仅体现了时代变迁,也为1993年志书的编纂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积累。
2、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长清县水利志》对县域内的重要水利工程作了详尽的记载,其中包括水库、渠道、堤防等基础设施。典型的如白云水库、孝里水库等,这些工程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也在防洪抗旱中发挥了核心作用。通过志书的文字与数据,可以看出每一项工程背后凝聚着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共同智慧。
在管理方面,志书着重体现了“以县为主,群众参与”的模式。许多水利工程建设之初依靠民工投劳,建成后则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确保日常运行与维护。志书特别强调了水利工程的制度化管理,这为后续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此外,志书还记录了工程在使用中的技术改进与养护措施。例如渠道硬化、泵站电气化等,不仅提升了效率,也体现了科技进步对地方水利事业的影响。这些详实的资料为后人研究县域水利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
3、水利推动农业与经济
长清县作为农业大县,水利与农业发展密不可分。志书多处提到,灌溉体系的建立极大提高了耕地复种指数,改善了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特别是在干旱年份,水库蓄水与引渠灌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保障,减少了灾害性损失。
水利的完善不仅改变了农业生产格局,也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随着水资源调配能力的增强,农村手工业、养殖业得以更好发展,地方财政收入也逐渐增加。志书对这些变化有着详实记载,揭示了“治水兴农、农稳则县兴”的逻辑。
社会层面上,水利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社会的凝聚力也增强。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集体协作模式,还推动了乡村组织结构的优化。这些都说明水利工程不仅是经济基础设施,更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4、志书编纂价值与现实启示
1993年版《长清县水利志》作为地方志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以翔实的资料和规范的体例,将长清县几千年治水实践系统化、条理化,为研究区域水利提供了坚实依据。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政府决策,都能从中找到有价值的参考。
从现实启示来看,志书展现了人与水关系的历史经验。它提醒我们,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合理利用与保护同样重要。治水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制度与社会组织问题,需要政府与民众的共同参与。
此外,志书的编纂本身也体现了地方文化自觉。通过记录地方治水实践,长清县展现了自身的发展脉络与治理智慧,这对于增强区域文化认同、提升社会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总结:
综观《长清县水利志(1993年版)》,可以看到一部地方水利事业的发展史。从古代简陋的沟渠到现代化的水库泵站,长清人民在不断的治水实践中积累经验,推动了社会经济进步。这本志书将历史沿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与社会效益完整呈现,为后人理解水利的重要性提供了全面图景。
作为地方志,它不仅是长清县治水成就的总结,更是一部具有借鉴意义的治水经验录。无论是历史研究者,还是当下的水利建设者,都能从中汲取智慧。长清县水利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地方与水共生的故事,也启示着未来的发展道路。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