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城回族区志管城民俗_1989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管城回族区志管城民俗》
【作者】: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出版社】:
【时间】:1989
【页数】:188
【ISBN】:
一、城乡社会
1.街道的形成和命名
2.村落的形成和命名
3.家族称谓
4.亲戚
5.邻里
二、集市庙会
1.集市
2.庙会
三、社会职业
1.民间八作
(1)木工
(2)泥瓦匠
(3)油漆匠
(4)铁匠
(5)棚匠
(6)石匠
(7)窑匠
(8)纸扎匠
2.饮食行业
3.理发行业
4.生意经辑录
(1)古今生意经
(2)经营方法
(3)经营作风
(4)商品陈设
(5)服务态度
(6)经营十八则
(7)旧商店人员称谓
四、生活习俗
1.衣着
2.饮食
3.居住
4.行旅
五、人生仪礼
1.通礼
2.诞生
3.祝寿
4.婚嫁
(1)汉族婚姻
(2)回族婚姻
(3)特殊婚姻
5.丧葬
(1)汉族丧葬
(2)回族丧葬
6.男子留发、剪辫
7.妇女缠足、放足
六、岁时节日
1.现代节日
2.传统节日
3.宗教节日
4.二十四节气
七、民间文艺
1.民间传说
(1)管城是个船城
(2)舍利塔的传说
(3)城隍庙的花隔扇
(4)吕祖轩的传说
(5)裴昌庙旧闻
(6)黄殿坑的传说
(7)巴巴墓的传说
(8)张园怪石
(9)熊儿桥趣闻
(10)磨盘街的来历
(11)皮场庙的传说
(12)回民怒打李拐公
(13)冯玉祥的故事
(14)四根石明柱的故事
(15)凤凰台的传说故事
(16)金水河的传说
(17)盐店后街的由来
2.民间游艺
(1)东街的旱船舞
(2)西街的小车舞
(3)书院街的狮子舞
(4)南关的龙灯舞
(5)西关的高跷舞
(6)北大街的二鬼?跌舞
八、方言、顺口溜、谚语、歇后语、俚语
1.方言
2.顺口溜
3.谚语
4.歇后语
5.俚语
6.黑话暗语
7.回族语言
九、管城古景(郑州八景)
十、社会蛀虫
1.地头蛇陈跃龙
2.青帮头目陈资衡
十一、附录
1.管城传统名药
(1)金家烧伤药
(2)黄家眼药
(3)芦医庙的肥儿丸
(4)十八里河的猪肝散
2.帮派会门
(1)青帮
(2)洪门史略
(3)红枪会
3.江湖流派
(1)江湖种类
(2)江湖来历
(3)江湖隐语和忌讳
(4)江湖行规
(5)江湖谋生方法
4.乞丐
(1)乞丐种类
(2)乞丐始祖
(3)乞丐行规
(4)乞丐始末
编后语
· 管城回族区志管城民俗_1989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管城回族区志管城民俗_1989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管城回族区志管城民俗_1989版_》一书,深入探讨了该书中所呈现的管城回族区的传统民俗,涵盖了节庆活动、婚俗、饮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等方面。首先,文章简要概括了该书的整体内容,并强调其对管城回族文化的重要性。接着,文章逐一分析了书中的四个主要民俗领域,具体阐述了管城回族区在节庆活动中的特点、婚俗的传统与变化、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手工艺品的艺术价值和传承。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阐述,旨在呈现一个丰富多元、充满活力的回族民俗面貌。最后,文章总结了《管城回族区志管城民俗_1989版_》在保存和传承管城回族区民俗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并对该书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1、管城回族区的节庆活动
管城回族区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体现了回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根据《管城回族区志管城民俗_1989版_》的记载,回族的节庆活动大多与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相关,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这些节庆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体现,也是回族人民团结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每到节庆时,社区内的回族居民会进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从宗教仪式到传统舞蹈,再到特色美食的制作,都展现了节日的浓厚氛围。
其中,开斋节作为回族最重要的节庆之一,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节日期间,信徒们会举行集体祷告,感谢真主的保佑,并通过慈善捐赠等活动来帮助贫困人群。与此同时,开斋节也是家庭聚会的重要时刻,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互赠礼物,展现浓浓的人情味。古尔邦节则以祭祀和牲畜宰杀为主要仪式,象征着回族人民对真主的敬畏与虔诚。
此外,回族社区还会举办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庆祝活动,如庙会、舞龙舞狮等,融入了许多回族本土文化元素。这些节庆活动不仅仅是宗教仪式的延续,更是回族民俗的体现,是文化认同和社区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2、回族的婚俗与家庭生活
回族的婚俗是回族民俗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管城回族区志管城民俗_1989版_》中详细描述了管城回族的婚礼习俗,婚俗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充分展示了回族对传统礼仪的重视。回族的婚礼仪式通常分为多个阶段,婚前、婚中、婚后每一个环节都讲究程序和礼仪,体现了回族社会中家庭、宗教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婚前,双方家长会进行充分的商议和谈判,决定婚约。订婚仪式通常较为简单,婚礼则是一场盛大的庆典。在婚礼的正式仪式中,新娘会穿上传统的回族婚礼服饰,婚礼现场充满着宗教仪式感,牧师为新人祈祷,祈求真主保佑新人百年好合。在婚礼的宴席上,亲朋好友们会共同庆祝,享用各种传统美食。
婚后的生活也充满了传统色彩,夫妻双方会遵守传统的家庭角色分工,妻子通常负责家庭日常事务,而丈夫则承担外出工作和经济支撑的责任。尽管现代化进程中一些婚俗有所变化,但传统的家族观念和对婚姻的尊重依然保留在回族社会中。
3、管城回族区的饮食文化
管城回族区的饮食文化富有地方特色,融合了回族的宗教信仰与生活习惯。《管城回族区志管城民俗_1989版_》详细介绍了回族传统饮食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回族的饮食文化讲究清真,即食物必须符合伊斯兰教的教义要求,肉类食品必须是经过合法屠宰的。同时,回族的饮食习惯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与其他民族的饮食文化截然不同的特色。
在传统回族饮食中,面食占据了重要地位,像馍、包子、烤饼等都深受回族人民的喜爱。尤其是在节庆或重大场合上,回族的传统美食如羊肉泡馍、手抓羊肉、羊杂汤等常常成为宴席的主打。除此之外,回族的餐桌上还常见一些清真菜肴,这些菜肴不仅口味丰富,而且制作工艺精细,展现了回族人民的烹饪智慧。
回族的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也得到了创新与发展。许多传统美食逐渐融入了现代烹饪技巧,同时也吸纳了其他民族的饮食元素,使得回族的饮食文化更为丰富多样。无论是在管城回族区的街头巷尾,还是在节庆庆典的宴席上,回族的饮食文化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4、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管城回族区的传统手工艺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回族民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管城回族区志管城民俗_1989版_》中详细记载了回族地区的手工艺传统,包括刺绣、编织、陶瓷和木雕等。回族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艺术价值,代表了回族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刺绣是管城回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回族妇女常常以绣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美学观念。刺绣图案多以花鸟、吉祥符号为主题,色彩鲜艳,技法精湛,既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又体现了回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编织工艺同样在回族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传统的地毯、挂毯和服饰等均是手工编织的艺术品。
此外,陶瓷和木雕也在管城回族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回族的陶瓷作品通常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但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使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木雕艺术则多体现在建筑装饰和家居用品中,回族木雕以细致的雕刻技艺和富有宗教意味的图案著称,展现了回族人民的精湛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总结:
《管城回族区志管城民俗_1989版_》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详细的回族民俗文化档案,书中从节庆活动、婚俗、饮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等方面展示了管城回族区丰富多样的文化面貌。通过这本志书,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回族人民的传统与信仰,也能够感受到他们对祖先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作为一本地方志书,《管城回族区志管城民俗_1989版_》在保存和传承管城回族民俗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它都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料,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回族这一重要民族的传统与文化。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