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交通志 198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徐州市交通志》
【作者】:徐州市交通志编纂委员会
【时间】:1988
【页数】:129
序
前言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公路
第一节 国道
第二节 省道
第三节 县乡公路
第四节 郊区公路
第五节 矿区公路
第二章 桥粱
第一节 市区桥梁
第二节 郊区桥梁
第三节 干线桥梁
第三章 管理
第一节 公路管理
一、机构
二、活动
三、机具设备
四、科研成果
第二节 运输管理
一、机构
二、运输市场管理
三、交通监理
第三节 交通行政机构演变
第四章 运输
第一节 货运
一、企业机构
二、运输工具
三、货运生产
四、支前运输
第二节 客运
一、企业机构
二、运输工具
三、线路站点
四、客运生产
一、交通工业
1.企业演变
2.产品及产值
二、水运
1.航道
2.港口
3.船舶
4.徐州专区轮船运输公司
5.徐州市轮船运输公司
6.航政
三、历任主要负责人名录
跋
编后记
· 徐州市交通志 198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徐州市交通志 198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徐州市交通志 1988年版》是对徐州地区交通发展历史与现实的系统总结,也是研究区域经济、城市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该书以翔实的数据、丰富的资料,展现了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方面的交通建设进程,揭示了交通与城市格局、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章将从编纂背景与意义、交通格局与结构、公路铁路建设、水运航空发展四个方面,全面解析此书的价值和内涵。通过对徐州交通史料的梳理,不仅能感受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城市发展的雄心与步伐,也能为今天的城市交通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本文将结合《徐州市交通志 1988年版》展开论述,既呈现当年的宏观交通格局,也体现地方志书对后世的文化与学术贡献。
1、编纂背景与历史意义
《徐州市交通志 1988年版》的编纂背景是新中国地方志修纂热潮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国家重视地方志书的编纂,旨在保存地方历史,积累社会记忆,指导未来建设。徐州作为华东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志的整理与出版尤为必要,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总结,也为改革开放后的交通发展提供参考。
在这本志书中,编者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发展为导向”的原则,广泛收集民国以来乃至更早时期的交通资料,形成一部体系完整的交通文献。其历史意义在于,它不仅保存了徐州区域交通发展的原始记录,还将徐州在全国交通网络中的地位呈现出来,成为研究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重要窗口。
这本志书对于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学术界乃至普通读者,都有多方面的价值。对政府来说,它是交通建设与规划的参考资料;对学术界来说,它是研究徐州发展轨迹的重要史料;对普通读者来说,它是了解家乡历史的一扇窗口。
2、交通格局与总体结构
徐州地处南北交通要冲,自古以来便有“九省通衢”之称。《徐州市交通志 1988年版》对这一格局进行了详细描述,展现了徐州在华东乃至全国交通中的枢纽地位。该书指出,徐州的交通不仅服务于本地经济,更是区域间流通的重要纽带。
志书系统梳理了徐州交通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的互联互通。铁路干线贯穿南北,公路连接城乡,水运则依托京杭大运河及地表河道,形成了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这一总体结构,不仅为徐州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支撑,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交通格局的演变,也体现了不同时代政策与经济环境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的徐州,正处于由传统交通向现代化交通转型的关键阶段,《交通志》对这种变化的呈现,为后来的研究者理解徐州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发展逻辑提供了宝贵资料。
3、公路铁路建设进程
在铁路方面,《徐州市交通志 1988年版》记录了陇海铁路、京沪铁路在徐州交汇的历史,使徐州成为华东地区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铁路的贯通不仅带来了大量人口的流动,也促进了煤炭、钢铁等大宗物资的快速运输,为徐州“工业重镇”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在公路建设方面,该书详细记载了徐州境内的国道、省道以及县乡道路的兴建情况。改革开放初期,徐州积极改善公路交通条件,修建和拓宽了多条干线道路,逐步形成了辐射城乡、连接省际的公路网络。这一建设进程,使徐州城乡联系更加紧密,农副产品运输效率明显提高。
公路与铁路的协调发展,是徐州交通体系的一大特色。《交通志》通过对线路走向、运输量、建设过程的记载,真实反映了徐州在国家交通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也揭示了交通与区域经济互动的深层逻辑。
4、水运航空与未来展望
水运方面,《徐州市交通志 1988年版》记录了大运河在徐州境内的重要地位。作为历史悠久的水运通道,大运河不仅承载了徐州的文化记忆,更在当时承担了煤炭、建材、粮食等物资的运输任务。志书还对中小型航道的利用与改善进行了详细描述,体现了徐州对水运价值的持续重视。
航空方面,志书特别提到徐州观音机场等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当时的航空运输尚处起步阶段,但其出现标志着徐州交通的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虽然航线有限,但航空的开通拓展了徐州与全国主要城市的联系,为未来发展留下了巨大潜力。
展望未来,志书不仅停留在总结过去,还对徐州交通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它提出,徐州需要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方面协同发展,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交通格局,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远见性,为今天研究徐州交通提供了宝贵启示。
总结:
《徐州市交通志 1988年版》是一部凝聚了历史智慧与实践经验的重要文献。它不仅完整记录了徐州交通的发展历程,更通过对各类交通方式的系统梳理,展现了城市与交通之间的互动关系。徐州的交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局部走向全国,这一进程在志书中都有鲜明体现。
通过研究这本志书,人们不仅能理解徐州在全国交通网络中的独特地位,也能从中汲取区域发展与交通建设的经验。它不仅是地方志书的成果,更是社会记忆与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值得反复研读与利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