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县土地志 199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易门县土地志
内容简介: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记述了明清、民国时期的土地史,更以大量全新而翔实的史料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土地试用制度的演变过程和土地管理事业发展的客观实际。
编纂人员:杨和源
编纂单位:易门县人民政府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局
出版时间:1998年
目录
封面
易门县土地志
编纂领导小组职名
编纂组职名
图片
序(一)
序(二)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土地资源
第二章 土地制度
第三章 地籍管理
第四章 建设用地管理
第五章 土地开发农田保护与土地利用规划
第六章 科技在土地中的应用
第七章 土地法规宣传与土地监察
第八章 土地管理机构
附录:
编写《易门县土地志》参阅书目
后记
· 易门县土地志 199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易门县土地志 199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文通过对《易门县土地志 1998年版》进行详细分析,全面探讨了该土地志的背景、内容、价值和影响。文章首先概括了该书的出版背景及其重要性,随后从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现状、土地历史的演变、土地管理的变革以及土地志的社会影响等。每个方面都结合具体数据和实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易门县土地志》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其对今后土地管理和资源保护的意义。
1、易门县土地志的出版背景
《易门县土地志 1998年版》是易门县在开展土地管理和资源保护工作过程中,经过多年收集和整理的地方性文献。这本书的出版,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的管理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进行的。土地志的编纂不仅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的一次全面审视,更是对土地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总结。
易门县地处云南省中部,地理条件复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具有典型的高原山区特点。为了科学合理地管理土地资源,当地政府决定编纂《易门县土地志》。这本土地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0年代末期,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专业论证,最终在1998年完成并正式出版。该书不仅具有历史学、地理学、资源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还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该土地志的出版,不仅是对易门县土地资源的全面总结,也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它通过对易门县各类土地资源的详细记录和分析,展示了当地土地管理的具体情况,成为了当时地方政府和学者研究土地管理问题的重要参考资料。土地志的出版背景,体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高度重视。
2、土地资源的现状与特点
《易门县土地志 1998年版》详细记录了易门县各类土地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面等不同类型土地的分布情况。易门县地处滇中高原,土地类型多样,地形复杂,属于典型的山区县。耕地面积相对较少,但水土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
根据《易门县土地志》中的数据,易门县耕地面积主要集中在川谷地区,特别是沿河谷地带,由于当地水源充足,灌溉条件良好,农业生产比较繁荣。然而,山区的土地由于坡度陡峭、土壤贫瘠,开发难度较大,这导致了土地的利用存在较大差异。该书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土地的利用现状,并对其潜力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此外,土地志还特别关注了林地和草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易门县的林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但由于过度采伐和人类活动的干扰,部分地区的森林生态环境受到了威胁。草地则主要分布在山区,高原草甸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过度放牧和草原退化的问题。土地志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并提出了合理的土地保护与利用措施。
3、土地历史的演变与变迁
《易门县土地志 1998年版》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详细记录了易门县土地的演变过程。从明清时期到近现代,易门县的土地利用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早期的土地利用主要以农耕为主,土地权属关系较为简单,农业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特别是近代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土地利用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易门县土地志》中,作者通过考察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和土地使用状况,揭示了土地权属和利用的历史演变。例如,在清朝时期,易门县的土地主要是由地方豪强和地主控制,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受到严重限制。直到民国时期,土地制度逐渐发生了改革,土地使用权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和保障。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调整和土地改革的实施,易门县的土地利用逐步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土地的利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传统的农业用地到现代的城乡建设用地,易门县的土地利用格局不断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体现了土地资源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
4、土地管理的变革与挑战
《易门县土地志 1998年版》对土地管理体制的变革进行了详细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易门县的土地管理体制经历了从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尤其是1990年代,国家开始推行土地承包制、土地流转以及集体土地入市等政策,这些政策对土地管理的影响深远。
土地志中详细介绍了易门县在土地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比如,在土地承包制的实施过程中,当地政府通过土地流转市场的建立,推动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监管,特别是在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实施了严格的土地使用限制。
然而,土地管理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土地权属不清、土地纠纷较多,易门县在土地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志在分析这些问题时,提出了合理的管理措施,并为未来的土地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总结:
通过对《易门县土地志 1998年版》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不仅详细记录了易门县的土地资源现状,还全面总结了土地历史的演变和土地管理的变革。它为研究地方土地管理、资源保护以及城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易门县土地志的出版,标志着地方土地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化。
在未来,随着土地管理政策的进一步深化,《易门县土地志》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地方政府进行土地规划和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术界研究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文献。可以说,《易门县土地志》是易门县土地管理历史的一部“活档案”,对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