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县供销社志(1946-1989)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汪清县供销社志》(1946-1989)
内容简介: 《汪清县供销社志》主要从1946年秋大兴沟农民生产运销合作社区联社创办时起,下限到1986年,有的章节延到1989年。本社志资料来源以县档案馆存档资料为主,调查资料为辅。1946年年至1949年无存档,幸获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档案馆编纂的《中·共延边吉东吉敦地委重要文件汇编》中杨刚毅于1948年6月19日撰写的《汪清县合作社研究》一文和吉林省商业厅于1949年1月15日出版的《吉林商业》小册子中由雷子骏和李长林合写的《汪清县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一文,弥补了这段空白。
编纂人员:宋振铎
内容时限:1946-1989
· 汪清县供销社志(1946-1989)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汪清县供销社志(1946-1989)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汪清县供销社志(1946-1989)》作为地方志类的重要文献,不仅记录了汪清县供销社自新中国成立前夕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轨迹,也折射出国家经济体制变迁的时代风貌。这部志书所记载的内容,从供销社的建立背景到体制完善,从服务农业生产到保障城乡生活,从经济调节职能到改革探索,都展现了供销系统在特定历史时期所承担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首先回顾供销社的发展起点与历史背景,揭示其在新中国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其次探讨供销社在农业服务和物资流通中的作用,凸显其与农民息息相关的纽带功能;再次分析供销社在改革开放中的转型与挑战,展现其如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最后总结供销社对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通过多维度的阐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汪清县供销社的发展逻辑与历史价值,为研究地方经济史和供销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1、供销社的历史起点
汪清县供销社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46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局势动荡时期。为了保障百姓生活必需品供应,初步的供销合作形式开始在汪清地区萌芽。这一阶段,供销社尚处于零散和探索性的状态,但其孕育了后续体制化发展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经济体系的重建,供销合作社被纳入政策扶持的重点领域。汪清县供销社逐步建立起县、区、乡三级网络,成为国家与农民之间的重要桥梁。这一时期,供销社不仅承担物资供应任务,还承担组织农民参与合作经济的职责。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深入推进,供销社成为支撑农村经济体系的支点。汪清县供销社逐步壮大,从一个简单的供货渠道,演变为全面服务农村经济的综合组织,奠定了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2、农业服务与物资流通
供销社的核心功能在于服务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日常所需。汪清县供销社在化肥、农药、农具等方面的供应,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为地方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供销社承担了农产品收购与销售的职责。农民的粮食、山货、副产品通过供销社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既解决了农民的销售难题,又保障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这种双向流通机制使供销社成为城乡经济联结的重要枢纽。
在城乡物资紧缺的年代,供销社还承担了调剂余缺、平抑物价的重要角色。通过有序的流通安排,供销社缓解了市场供求矛盾,保障了社会的基本稳定,为地方经济秩序的维持作出了贡献。
3、改革开放中的转型
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供销社的功能与体制也迎来了深刻变化。汪清县供销社在这一背景下,逐步探索市场化的经营模式。
在转型过程中,供销社的商品种类不断拓展,经营领域逐渐突破传统的农业物资,开始涉足工业品、日用品等领域,以适应城乡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这种调整不仅提升了供销社的竞争力,也为地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转型并非一帆风顺。随着个体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崛起,供销社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挑战。如何保持自身优势,避免边缘化,成为汪清县供销社在改革中必须直面的难题。这一阶段的探索为后续供销系统的改革和再发展积累了经验。
4、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
从1946年至1989年,汪清县供销社不仅是物资供销的渠道,更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它通过农业服务和市场流通,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供销社的存在,有效促进了城乡之间的物资交流与经济互补。农民通过供销体系进入市场,城市居民通过供销网络获得保障,这种双向互动推动了地方经济的整体繁荣。
更为重要的是,供销社所积累的经验与体制探索,为后来市场经济下的流通体系改革提供了启示。它既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探索过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总结:
《汪清县供销社志(1946-1989)》不仅是一部地方经济发展的记录,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新中国农村经济体系建设的历程。从初创到发展,再到转型,供销社始终与国家经济大势和农民生活紧密相连,其历史价值不可替代。
在当下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回顾汪清县供销社的发展轨迹,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合作经济与流通体制的演变逻辑,也为探索现代供销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