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连平地面气候资料 1961-1970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广东省连平地面气候资料 1961-1970》
【作者】:广东省气象台编
【出版社】:广东省气象台
【时间】:
【页数】:37
【ISBN】:
一、测站位置及观测时间
二、统计说明
三、统计项目
1.历年各月本站平均气压(毫巴)
2.历年各月平均气温(摄氏度)
3.历年各月极端最高气温(摄氏度)
4.历年各月极端最低气温(摄氏度)
5.历年各月逐旬平均气温(摄氏度)
6.历年各月逐旬日最高气温≥30.0℃日数
7.历年各月逐旬日最高气温≥35.0℃日数
8.历年各月日最低气温≤0.0℃日数及其初终期
9.历年各月平均绝对湿度(毫巴)
10.历年各月最大绝对湿度(毫巴)
11.历年各月最小绝对湿度(毫巴)
12.历年各月平均相对湿度(%)
13.历年各月最小相对湿度(%)
14.历年各月降水量(毫米)
15.历年各月逐旬降水量(毫米)
16.历年各月一日最大降水量(毫米)
17.历年各月日降水量≥0.1毫米日数
18.历年各月日降水量≥50.0毫米日数
19.历年各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及其量(日降水量≥0.1毫米)
20.历年各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
21.历年各月地面平均温度(摄氏度)
22.历年各月日照时数
23.历年各月日照百分率
24.历年各月平均风速(米/秒)
25.历年各月定时最大风速及其风向
26.累年各月各风向频率
27.累年各月各风向最大风速(米/秒)
28.历年各月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29.历年各月大风(≥8级)日数
30.历年各月雾日数
31.历年各月雷暴日数及其初、终期
32.历年各月降雪日数及其初、终期
33.历年各月霜日数及其初、终期
· 广东省连平地面气候资料 1961-1970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广东省连平地面气候资料 1961-1970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文通过对1961年至1970年间广东省连平地区的地面气候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水状况以及季风影响等多个方面的变化趋势。首先,概述了连平地面气候的基本特点,并阐明了该地区气候的时间与空间变化规律。其次,重点分析了1961-1970年间气温的波动性,特别是冬季与夏季温度的差异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接着,文章探讨了降水量的季节性分布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情况,并指出降水分布对该地区水资源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季风气候的作用,分析了季风带来的降水与气温的交替变化对连平地区气候模式的影响。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详细分析,本文为深入理解广东省连平地区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1、连平地区气候基本特征
广东省连平位于珠江三角洲东部,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季炎热且湿润,气温较高,降水丰富;冬季温和干燥,气温适宜,降水较少。春秋两季温差适中,湿度适中,常见阴雨天气。由于地处山区,连平地区的气候受地形和海陆气流的影响较大,形成了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差异。
在这十年的气候数据中,连平的气温变化表现为一定的波动性,尤其是夏季高温时期,温度经常超过35℃,而冬季温暖期,温度通常不低于10℃。同时,降水量在不同季节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夏季和秋季是降水量的高峰期,而冬季和春季则是相对干旱的时段。
总体来说,连平地区的气候适合农作物生长,尤其是水稻等湿润环境适应性强的作物。但由于气温和降水量的季节波动,农业生产有时也面临气候风险,如旱灾和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
2、1961-1970年气温变化分析
1961-1970年间,连平地区的气温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波动。根据气温数据分析,该时期的年平均气温约为20.5℃,夏季的最高气温往往在7月和8月出现,常常突破35℃,而冬季的最低气温则出现在1月和2月,最低温度接近10℃。这些变化显示了连平地区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夏季受热带气候影响,冬季则受冷空气的控制。
尤其是1967年至1970年之间,连平经历了一段相对较为寒冷的时期,气温较往年有所下降,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大气环流的异常有关。这一变化对当地的农作物生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水稻等温度要求较高的作物,出现了一定的减产现象。
除了年度温度的变化,季节性气温的波动也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影响。例如,春秋季节的气温适宜,农作物生长较为顺利;但夏季的高温和冬季的低温极端天气则可能影响作物的产量,尤其是对温敏性较强的作物。
3、降水量与季节性分布
降水量是影响连平地区气候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1961至1970年期间,连平年降水量的平均值为1800毫米左右。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夏季和秋季是降水的高峰期,尤其是6月到9月之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这一时期,连平地区常出现较强的季风雨,特别是台风带来的降水量,常导致短时间内降水量剧增,造成洪涝灾害。台风的到来不仅带来大量降水,还可能伴随着强风、雷暴等极端天气,严重影响当地农业和居民生活。
与此相对,冬季和春季降水量较少,气候干燥。降水的季节性分布对农业生产具有深远影响,农作物的灌溉需求主要集中在干旱季节,尤其是水稻等水需求较高的作物,需要依赖冬季的降水储备和春季的灌溉来确保生长。
4、季风气候对气候的影响
广东省连平地区的气候受季风的显著影响,尤其是东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交替。夏季,东南季风带来了丰富的水汽,导致降水量增多。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气温骤降,降水减少。季风的交替作用是连平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1961-1970年间,季风的变化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产生了深刻影响。例如,1963年和1968年,由于季风变化较大,连平地区出现了气温偏低的现象,而强季风降水则导致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季风的强弱直接决定了降水量的多少,强季风年份降水量较大,弱季风年份则降水较少。
此外,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强季风年,降水较多,农作物生长迅速,但若降水过多,则可能引发水涝灾害;而弱季风年,则可能出现旱灾,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总结:
通过对1961-1970年广东省连平地区气候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该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温暖湿润的夏季与温和干燥的冬季形成鲜明对比。气温和降水的波动性对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旱灾和暴雨等。
未来对连平地区气候的研究应更多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尤其是气温和降水的异常波动。此外,季风气候的强弱变化也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以期为农业生产和气候适应策略提供更加精确的预警和应对措施。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