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电业局志 第一卷 1908-1985_2003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本溪电业局志 第一卷 1908-1985
内容简介: 本志书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南,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思想,坚持求实存真的方针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努力展现本溪电业的光辉历程和业绩,使其成为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相统一的一部著述,以发挥存史、资治、教化的功能,为本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编纂人员:于文通
编纂单位:本溪电业局志编审委员会
内容时限:1908-1985
出版时间:2003年
出版单位: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7-5381-4074-3
· 本溪电业局志 第一卷 1908-1985_2003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本溪电业局志 第一卷 1908-1985_2003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溪电业局志 第一卷 1908-1985_2003版_》是一部全面记录本溪电力事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志书,它不仅梳理了近八十年间本溪电业局的创建、成长与变革,而且以翔实的资料、丰富的案例,展现了一个地方电力行业与社会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紧密结合的轨迹。本文将从编纂背景与志书价值、历史发展与制度演进、电力建设与技术进步、社会影响与文化传承四个方面,对这部志书进行系统的分析与阐述。在叙述过程中,既注重史实的逻辑性和延续性,也重视其中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对本溪电业局志的细读,我们不仅能看到本溪地区电力事业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脉络,还能体会到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电力行业所承担的重要使命。这部志书在史料保存、经验总结和社会启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研究地方电力工业史和东北区域经济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1、编纂背景与志书价值
《本溪电业局志 第一卷》的编纂起点,源自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范围内地方志修纂的热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地普遍认识到总结行业发展经验、保存历史资料的重要性。本溪电业局志的诞生,既是地方电力部门主动留存发展记忆的努力,也是社会整体加强历史档案建设的体现。
志书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对史料的系统性收集。电业局自1908年最早的发电设施建立开始,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和改革,积累了大量关于电力运行、设备更新、企业管理的资料。这些信息被有序整理,填补了地方电力行业史料散落、片段化的空缺。
同时,志书也具有教育与借鉴意义。对于电力行业的干部和职工而言,它不仅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本经验书,能够为后续的管理和技术创新提供参照。对于普通读者,它让人们了解到电力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公众对行业的认同感。
2、历史发展与制度演进
本溪电业局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创期,从1908年到抗战前夕,电力设施规模较小,服务范围有限,多数集中于工业和少数城市居民。电力管理模式也较为简陋,多依赖私人资本和地方政府的有限支持。
第二阶段是战时与动荡时期。在日本侵占东北及随后的战争年代,本溪电力系统经历了严重破坏。电力设施被掠夺、毁坏,电业管理也处于失序状态。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仍有部分电力人员坚守岗位,保障基本的工业用电。
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恢复与扩张。国家将电力事业纳入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范围,本溪电业局得到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大规模恢复发电设施,并逐渐扩展输配电网络。制度上,电业局逐步从地方分散管理向统一规范管理转变。
第四阶段是改革开放后的制度创新。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电业局在经营方式、企业机制和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探索。志书中对于这些制度演进的记录,不仅展现了一个企业的发展逻辑,也折射了中国整体改革的轨迹。
3、电力建设与技术进步
在技术层面,本溪电业局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和城市建设。从最初的小型火力发电机组,到后来的大中型电厂建设,本溪电力供应能力不断提升。这种提升不仅解决了工业用电的需求,也逐步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
输配电网络的建设是另一个重要标志。志书中详细记载了从简易的城区线路,到跨越城乡的电网建设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电力设施的物质扩张,也体现了电力技术人员在克服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上的智慧。
技术革新同样贯穿其中。无论是发电设备的更新换代,还是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引入,都展示了本溪电力系统的与时俱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化电力调度和管理体系逐渐建立,使得供电更加稳定和高效。
此外,电力建设的技术积累还带动了人才培养。大批电力工程师、技术工人通过项目建设和设备运行积累经验,成为本溪电力事业的中坚力量。志书的记录,不仅展示了技术成果,更突显了人的作用。
4、社会影响与文化传承
电力事业的发展对本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它直接改善了人民生活质量。从照明、电器使用到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电力逐渐改变了本溪人的生活节奏与生活习惯,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其次,电业局作为一个大型企事业单位,也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组织文体活动,还是参与地方公益事业,电业局都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增强社会凝聚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电力事业塑造了“奉献、责任、坚守”的行业文化。许多电力职工在恶劣条件下保障供电,他们的故事被记录在志书中,成为激励后人、传递精神的重要财富。这种文化传承,使电力事业不仅是物质生产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社会精神的象征。
此外,电业局志还使这种文化得以文献化和持久保存。通过文字记载,许多曾经默默无闻的电力人和他们的贡献被后世铭记,这无疑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再创造。
总结:
《本溪电业局志 第一卷 1908-1985_2003版_》以系统的编纂方法、丰富的史料支撑和鲜活的事例展现了一个地方电力事业近八十年的发展历程。从电力的萌芽到制度的完善,从技术的提升到文化的积淀,志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全面而立体的历史画卷。
这部志书不仅是一部地方行业志,更是一部社会发展史和民生变迁史。它让我们看到电力如何融入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也启示着今天的人们珍惜历史、总结经验、不断前行。它的存在,为研究东北工业史、电力史及地方社会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