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腾冲县水利志_1988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有需要联系网页弹窗
县志简介
腾冲县水利志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腾冲县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水利建设、电力建设、水利管理等。
编纂人员:王仕文 , 吕文超
编纂单位:腾冲县水利志编纂组
内容时限:1644-1985
出版时间:1988年
出版单位:腾冲县水利电力局
· 腾冲县水利志_1988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腾冲县水利志_1988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有需要联系网页弹窗
摘要:《腾冲县水利志(1988版)》是一部系统记述腾冲县水利事业发展历史、工程建设成就与治理经验的重要地方志书。全书以丰富的史料、详实的数据、扎实的调查为基础,全面反映了腾冲地处滇西高原的独特地理环境对水系分布、灌溉体系及民生经济的深刻影响。本文从自然水系与地理特征、水利建设与治理成就、民生保障与农业灌溉、水利管理与社会变迁四个方面,对该志的核心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入阐述,揭示其在地方水利史研究中的独特价值与现实意义。《腾冲县水利志(1988版)》不仅是一部记录地方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文献,更是反映人与水关系变迁的镜鉴,展现了腾冲人民“因水立县、以水兴业”的智慧与坚韧精神,为后人研究云南西部水利事业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自然水系与地理特征
腾冲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地处高黎贡山与怒山之间,是典型的高原山地地貌地区。境内山峦起伏、河谷纵横,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水系格局。《腾冲县水利志(1988版)》在“自然环境”章节中,系统描绘了县内主要河流如龙江、潞江、腾河等的源流、流向与水量分布,展现出腾冲水资源的多样性与区域性特点。
该志详细记录了腾冲县丰富的地热资源与泉水分布情况。腾冲素有“热海”之称,地热温泉密布,对当地气候调节、农作物生长与居民生活均起到重要作用。书中不仅统计了主要温泉点的流量、水温与矿物质含量,还分析了其形成机理与开发利用价值,体现出当时水利部门对地热与地表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前瞻性认识。
同时,《水利志》对腾冲的降水特征也作了详尽分析。腾冲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降水量集中于夏季,雨量丰沛而分布不均,易导致旱涝并发的自然现象。志书通过对各年降雨量、蒸发量及水文变化的长期记录,揭示出“水多而不稳、水丰而不均”的自然规律,为后续水利工程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2、水利建设与治理成就
《腾冲县水利志(1988版)》以翔实的史料记录了腾冲县自建国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水利建设的全过程。从小型山塘到中型水库,从渠道整治到堤坝加固,志书对每项工程的规划背景、施工过程、技术参数及社会效益均有具体记载,展示了腾冲人民在艰苦环境中治理山水、改造自然的奋斗历程。
志书中重点介绍了腾冲县几项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如龙江水库、松山引水工程、荷花塘灌区等。这些工程不仅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还有效防治了洪涝灾害,推动了农业产量的稳步提升。特别是龙江水库的建设,被视为腾冲水利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其设计科学、施工艰巨,凝聚了当时数千名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
此外,书中还系统总结了“以工代赈”“群众自建”“集体联建”等水利建设模式。面对资金不足、技术匮乏的现实困境,腾冲人民通过集体动员、因地制宜的方式完成了大量水利工程。志书通过大量统计图表与实地记录,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在水利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集体智慧。
3、民生保障与农业灌溉
腾冲县作为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其经济命脉与农田水利密切相关。《腾冲县水利志(1988版)》在“农业水利”部分,对全县灌溉体系的建设与运行进行了详尽记述,揭示了水利设施对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志书中提到,全县耕地面积有限,但通过修筑渠道、山塘、水库,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志书对灌溉面积变化的记录显示,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腾冲县有效灌溉面积由数万亩增长至十余万亩,这一增长得益于数百条中小型渠道的修建与维护。特别是在粮食增产、经济作物发展及农村用水改善方面,水利设施的投入发挥了显著作用,为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书中还对农村饮水安全作了专章论述。腾冲地处山区,村落分散,供水条件复杂。志书记载了“引泉入村”“修渠到户”等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过程,体现出地方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努力。到1988年,全县多数村寨已能实现安全饮水,群众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这一成果标志着腾冲水利事业向民本化、生活化方向的重要转变。
4、水利管理与社会变迁
《腾冲县水利志(1988版)》不仅关注工程与技术,更注重管理体制与社会结构的演变。志书详细描述了腾冲县从传统“乡约治水”向现代化水利管理机构的过渡过程,反映出地方行政体制与社会组织在水利治理中的协同变化。这一过程展现了从经验治水到科学治水的历史跨越。
书中提到,随着人民公社体制的形成与改革,水利管理也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的演变。各级水管单位逐步建立,水利干部的培训、技术推广和设备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特别是在1980年代初期,国家实行“以水养水”“专款专用”政策后,腾冲县的水利事业进入制度化管理阶段,运行效率与可持续性显著提高。
此外,《水利志》还对社会风貌的变化进行了深刻反映。水利建设不仅改变了自然景观,也促进了社会结构与文化认同的重塑。各地在治水过程中形成了互助协作的传统,孕育了“修渠立德”“筑坝为公”的民风。这种“以水凝心”的社会氛围,成为腾冲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志书所传递的精神财富。
总结:
《腾冲县水利志(1988版)》作为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部记载水利工程与水文地理的专业文献,更是一部展示地方社会变迁与民生改善的综合性历史档案。它通过系统的资料整理和科学的叙述方法,构建出腾冲人民与自然共生、与水共荣的宏大图景,彰显了地方志文化的独特价值。
回顾《水利志》所呈现的历史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从贫瘠走向富足、从分散走向统一的水利发展历程。它不仅记录了工程建设的辉煌成就,更启示了后人以科学治水、生态治水的理念继续前行。此志的出版,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腾冲水利事业的启发与激励。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