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林业志 1996-2008 200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会泽林业志 1996-2008
内容简介: 本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据曲靖市林业局续志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会泽林业发展和现状,实事求是进行记述。
编纂人员:朱兴忠
编纂单位:会泽林业局
内容时限:1996-2008
出版时间:2009年
出版单位:中国林业出版社
目录
封面
会泽林业志
《会泽林业志》编纂委员会
《会泽林业志》编辑部
《会泽林业志》撰稿人员
序言
凡例
题词
图片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森林资源
第二章 林业勘察
第三章 造林绿化
第四章 森林保护
第五章 林产品经营
第六章 乡(镇)林业站、林场建设
第七章 林政管理
第八章 林业资金
第九章 林业科技
第十章 林业机构
人物
附录
编后记
版权页
· 会泽林业志 1996-2008 200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会泽林业志 1996-2008 200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会泽林业志 1996-2008(2009年版)》是对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林业发展历程的一次系统总结与科学梳理。它以纪实、数据与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景式地展示了会泽县在12年间林业建设的历史进程、生态变迁与政策革新。这部志书不仅是林业部门的重要参考资料,更是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印记。从林业资源的调查与保护,到造林绿化工程的推进;从林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到生态文化的形成与延续,《会泽林业志》以鲜明的时代脉络,记录了一个山区县如何在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寻求平衡的探索历程。它既是历史的总结,也是未来的启示。通过深入解读这部志书,我们能够看到会泽林业人坚守生态、发展绿色的执着信念,也能理解区域生态治理对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
1、林业资源的演变与保护
1996年至2008年,是会泽林业资源动态变化最显著的阶段。根据《会泽林业志》的统计数据,全县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不足30%逐步提升至2008年的45%以上。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政府持续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政策的成果。全县范围内多个生态脆弱区得到有效修复,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使得珍稀树种与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得以恢复。
在林业保护方面,《会泽林业志》系统记录了县域内各主要林区的植被类型、资源分布及变化趋势。志书详细列出了重要林种,如思茅松、云南松、滇桤木等主要树种的分布面积与生态价值。特别是对天然林区的管护体系进行了详尽说明,从林区划界、监测机制到群众参与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保护网络。
此外,林业资源保护也面临着现实挑战。志书指出,非法采伐、过度放牧、火灾等问题在早期依然存在。会泽县通过建立林政稽查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逐步遏制了资源破坏行为。这一系列治理举措,为后续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造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成效
《会泽林业志》对造林绿化工程的成就进行了系统性总结。从1996年起,会泽县实施大规模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面积数十万亩。其中,城乡结合部、主要公路沿线、矿区复垦地成为重点绿化区域,使得“青山入城、林带成景”的生态格局初步形成。
生态建设不仅局限于数量上的增长,更体现为质量的提升。志书特别强调了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的合理搭配,以及水源涵养林、经济林、防护林等多功能林体系的建设。通过科学造林、混交林推广、林种优化等措施,林木生长质量显著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加强。
在绿化与生态修复的同时,会泽县还注重“绿色文化”的培育。志书中提到,每年植树节,全民义务植树成为制度化活动;学校、机关、企业纷纷建立“绿色基地”。这种全民参与的生态意识,使林业发展从“政府主导”转向“社会共建”,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3、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1996年至2008年,会泽县的林业经济结构经历了由“木材主导”向“多元发展”的转变。《会泽林业志》详细记载了林业产业化进程中从传统砍伐向林下经济、生态旅游和林产品加工业的拓展。特别是在退耕还林政策推动下,核桃、板栗、花椒等经济林逐步成为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志书指出,会泽县在此期间建立了多个林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推动了木材、竹制品、松脂等产业链延伸。同时,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完善,使得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等环节实现了科学化管理。通过技术创新,林业产业综合产值持续上升。
值得关注的是,志书特别提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理念。会泽县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强调可持续性原则,避免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这种生态经济模式,使林业成为带动农村经济振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
4、林政管理与生态文化传承
《会泽林业志》不仅是自然资源的记录,也是一部反映制度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地方志。林政管理方面,志书系统总结了县级林业行政机构的演变历程,从组织架构调整到职责细化,展现了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尤其是2000年后,会泽县陆续建立了林业执法队伍、生态监测站和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确保林业工作有序开展。
在法制建设上,志书详细记载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在地方的贯彻实施情况。林政案件的查处、公民林权的确认、集体林改的推进,都体现了依法治林的基本原则。志书还特别关注林农权益的保障,通过确权发证、收益分配等制度,让林农真正成为林业发展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除行政管理外,《会泽林业志》还记录了林业文化的延续与创新。会泽县在多民族共居的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山林信仰与生态伦理。志书中提到的“护林祭山”“古树敬木”等民俗,不仅是文化遗存,更是生态意识的体现。这种文化上的自觉与敬畏,为地方生态治理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力量。
总结:
总体来看,《会泽林业志 1996-2008(2009年版)》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的综合性志书。它用详实的数据与系统的逻辑,展示了会泽林业在改革开放后十二年间的发展轨迹。从资源保护到产业转型,从生态修复到文化传承,志书的每一个章节都折射出地方政府与百姓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这部志书不仅总结了历史经验,更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它告诉我们,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而是一场持续的社会变革。会泽的林业实践证明,只要坚守绿色底线,坚持科学规划与全民参与,就能让山更青、水更清、林更盛。未来的会泽,将在这部志书奠定的生态根基上,书写新的绿色篇章。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