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县粮食志_1986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嘉鱼县粮食志》
内容简介: 一、本书为章节体记叙文,以横排门类的方式,纵叙本部门购、销、调、存、加各环节的发生和发展。二、本志上限时间,据事依时上溯,下限时间为一九八五年。三、本志纪年,一九四九年前,以帝王年号、民周年号、括注公元纪年,以后一律使用公元纪年。四、本志文字,除数据以阿拉伯字、机械及产品型号必要时以英文标记外,一律以汉字书写,引文数字按原文字样不变。
编纂人员:朱德民
编纂单位:湖北省嘉鱼县粮食局
· 嘉鱼县粮食志_1986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嘉鱼县粮食志_1986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
《嘉鱼县粮食志(1986版)》是湖北省地方志编纂体系中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专业志书,它系统记载了嘉鱼县从建国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粮食生产、流通、管理及政策变迁。全书以详实的资料、科学的结构和深厚的地方特色,展现了嘉鱼县粮食事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体系转型的历史轨迹。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回顾嘉鱼县粮食生产的历史脉络与区域特征;二是剖析粮食流通与储备体系的构建及演变;三是探讨粮食管理体制与政策实施的实际成效;四是总结《嘉鱼县粮食志(1986版)》在地方史料与农业研究中的学术与现实价值。通过全面的分析,本文旨在揭示这部志书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与社会变革,为理解中国地方粮食制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史证与启示。
1、嘉鱼县粮食生产的历史演进
嘉鱼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气候温润,土壤肥沃,自古即为鱼米之乡。早在明清时期,当地农业已以稻谷为主导,辅以麦、豆、薯等多种粮食作物。《嘉鱼县粮食志(1986版)》对这一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梳理,详细记述了县域耕地分布、作物结构与传统农耕方式,为研究区域农业史提供了翔实依据。
建国初期,嘉鱼县在土地改革的推动下,粮食生产迎来了制度性变革。志书记录了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的演变过程,揭示了农业集体化对粮食产量的促进作用与阶段性问题。这一时期的粮食产量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标志着县域农业从个体经营向集体生产的根本转变。
进入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为嘉鱼县粮食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志书对各乡镇承包模式的探索进行了深入描写,展示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升与粮食结构的多样化发展,为后续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2、粮食流通与储备体系的建设
《嘉鱼县粮食志(1986版)》对粮食流通体系的形成与演变进行了详尽记载。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嘉鱼县迅速建立了以县粮食局为核心、乡镇粮管所为基础的购销网络。这一体系确保了国家粮食供应的计划化与安全性,同时也体现了地方执行中央政策的效率。
随着时间推移,嘉鱼县的粮食仓储与运输体系逐渐完善。志书详细描述了仓库的建设规模、储粮技术、运输路线与设备配置,反映出从人工搬运到机械化操作的技术进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新型粮库的兴建,嘉鱼县的储粮能力显著提升,粮食损耗率明显下降。
改革开放后,嘉鱼县在保持政策性储备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流通模式。志书记录了粮食供销公司、个体粮贩、乡镇企业多元参与的格局形成过程,这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活力,也为粮食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契机,显示出地方经济体制改革的活跃实践。
3、粮食管理体制与政策执行
粮食管理体制的演变贯穿了嘉鱼县粮食事业的发展全过程。志书从行政建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等方面,对县粮食局及其下属单位的组织体系进行了清晰描述,呈现出计划经济时代严格的管理体系与分层调度模式。
在政策执行方面,志书对粮食统购统销、价格调控、储备制度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记录,揭示了地方在执行国家粮食政策中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例如,在特殊年份,县级政府通过临时调度与政策补贴,保障了城乡粮食供应的平衡,充分体现了地方行政体系的应变能力。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家粮食体制改革的推进,嘉鱼县逐步建立了“计划指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机制。志书记录了这一时期粮食部门在政策调整、价格放开和购销自主权下放中的探索,为后来县域粮食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4、《粮食志》的史料与现实价值
作为地方志体系中的一部专业志,《嘉鱼县粮食志(1986版)》不仅是一部经济史料,更是一部社会变迁的缩影。志书中大量统计数据、政策文件、口述资料,为研究地方农业经济、社会组织变革与政策执行提供了第一手依据。
学术价值方面,该志以规范的编纂体例和翔实的资料,填补了嘉鱼县地方史研究中的重要空白。它不仅帮助学者了解地方粮食制度的运行逻辑,也为研究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县级治理模式提供了可资比较的样本。
现实意义上,《嘉鱼县粮食志(1986版)》对于当代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政策具有启示作用。通过回顾历史经验,可以发现嘉鱼县在粮食组织化生产、政策保障、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积累,依然对当下农业现代化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总结:
《嘉鱼县粮食志(1986版)》以其全面的资料和严谨的结构,系统呈现了嘉鱼县粮食事业从传统农业到现代管理的历史转折。这部志书不仅记录了农业生产的数字与制度,更展现了一个地方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不断适应与创新的历程。它让读者看见粮食不仅是经济命脉,更是社会稳定与民生福祉的基石。
从历史到现实,《嘉鱼县粮食志》是一面映照时代的镜子,也是嘉鱼人民勤劳智慧的见证。它的存在使地方志不仅成为记忆的容器,更是未来发展的参照。无论从史学研究、政策制定还是社会教育角度看,这部志书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