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曲靖风物志 199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新编曲靖风物志》
【作者】:杨朝俊,龚金才主编
【出版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时间】:1999
【页数】:350
概览
名胜古迹
如诗如画的珠江源
秀美的多依河
雄奇峻秀的九龙瀑布
神奇的鲁布革
巧夺天工的花山湖
寥廓山
佛教胜地翠峰山
超凡脱俗的青峰山
庄严宏大的朗目山寺
珠星朗耀金钟山
毓秀钟灵山
滇北草原大海梁子
罗平油菜花海
麒麟公园
“神鸟”乐园—会泽县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沾益天生洞
师宗城子洞
陆良彩色沙林
从翠云山到鹭鸶村
师宗“飞来寺”与通玄洞
陆良千佛塔
富源胜境关
宣威东山寺
珠江源头第一桥—成方桥
老年人的乐园—耆英馆
江西会馆与文昌宫
八塔台古墓群
新石器时代遗址—尖角洞
白石江古战场
曲靖的古化石
曲靖最早的稻谷
爨宝子碑
爨龙颜碑
大理国三十七部会盟碑
陆良古城
历史文化名城—会泽
著名“陆路码头”—沾益
古镇越州
古镇潦浒
云南唯一的水族乡—古敢
亿元新村—保度
红军长征过曲靖
“九·五”起义与沾益播乐中学
民族风情
饶有情趣的苗族“游方”
富源水族的婚俗
罗平彝族的婚丧习俗
烤茶相婿
黑尔六月“粽子节”
罗平彝族的“送客菜”
杀年猪
寻甸六哨彝族立秋节
踩花山—苗族的狂欢节
布依族的“跳把式”
纳色仆的“跳歹”
罗平布依族
布依三月歌如潮
布依族的五色花饭
富源水族民歌
民族文化
雕塑
滇东戏坛正春风
罗平布依族的曲艺
宣威“走老丑”
独具特色的曲靖版画
民间文学
《紫溪传》探微
曲靖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
地方志编纂概述
罗平彝族的箍箍帽
多彩的罗平彝族服饰
富源水族服饰
布依族的吊脚楼
会泽的民居民宅
布依族的家教
历史文化名人
孟获
唐玄宗题匾安国寺
李士安与雅户村
明副都御使唐时英事略
邓伯生与挖泥寨土陶
曲靖孙髯翁与昆明大观楼长联
八大山人在曲靖
孙士寅与鬻琴碑
杨半城轶事
何辅龙与翠云山石阙
太守宋湘在曲靖
窦垿与岳阳楼长联
清官喻怀仁
何桂珍及其《训蒙千字文》
李午廷与慈禧
云南护国讨袁名将马文仲
名医陈子贞
刘雨村轶事
赵樾与梁启超
急公好义的浦钟杰
殷承瓛与蔡锷
德政惠民的熊从周
护国元勋唐继尧
迤东教育家谢显琳
周建屏
孙志曾与杨杰
抗日名将王甲本
桂涛声及其《在太行山上》
教育学家朱勃
徐文烈
徐文礼
导弹专家张福学
风味饮食 土特产品
曲靖历史上的名特风味食品
罗平鸡?
陆良麻衣馓子
宣威菜豆花
花山带皮羊肉
胡辣鱼
洋芋鸡
沾益辣子鸡
黑皮子
宣威火腿
陆良板鸭
寻甸牛干巴
会泽稀豆粉
曲靖蒸饵丝
烧饵?
曲靖韭菜花
马龙藠头
富源酸菜
罗平生姜
乐业辣椒
寻甸板栗
师宗柑桔
盐水石榴
罗平老厂酒
富源大河猪
会泽斑铜器
富源铁锅
奇花异木
金所皮带香
滇东兰花
马雄山“三品”
核桃王
滇东高原的古银杏
陆良古茶花
驾车湾华山松
交通 食宿
秦修“五尺道”
发展变化的现代公路建设
改革开放后的公路建设
“文明走廊”工程
铁路建设
旅游交通线
后记
· 新编曲靖风物志 199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新编曲靖风物志 199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新编曲靖风物志(1999年版)》是一部全面展现云南曲靖自然风貌与人文风情的重要地方志书,它以严谨的史志编纂方法、丰富的史料内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构建了一幅立体的曲靖风物画卷。全书系统记述了曲靖的山川形胜、气候生态、物产资源、历史沿革、民俗文化以及社会变迁,既有地理与经济的宏观描写,也有人物与风情的细腻刻画。这部志书的出版,不仅是对曲靖历史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地方记忆与文化自信的重要象征。本文将从“地理风貌与自然资源”“历史脉络与人文积淀”“民俗传统与文化精神”“经济发展与时代变迁”四个方面,对《新编曲靖风物志(1999年版)》进行深入解读,全面展示这部地方志在知识价值、文化意义与时代精神上的深远影响。
1、地理风貌与自然资源
《新编曲靖风物志(1999年版)》首先以丰富的篇幅描绘了曲靖的地理风貌。从乌蒙山的巍峨壮丽,到南盘江的蜿蜒流淌,书中展现出曲靖地形多样、山水相依的自然格局。作为滇东门户,曲靖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之地,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气候温润宜人,四季分明,为农业和生态多样性提供了良好条件。
在自然资源的记述上,该志书展示了曲靖得天独厚的矿产与农业资源。煤、磷、铁、铜等矿产储量丰富,是云南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而马龙的烤烟、宣威的火腿、陆良的稻谷更是远近闻名。书中不仅列举了各类资源的分布情况,还分析了其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为地方经济规划提供了详实依据。
此外,书中对曲靖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有体现。1990年代正值生态意识逐渐增强的时期,《风物志》通过自然地理的系统描写,呼吁人们在开发中保护生态平衡。这种“以志为鉴”的编纂精神,使该书超越了单纯的地理描述,成为一部具有生态意识的时代文献。
2、历史脉络与人文积淀
曲靖自古为滇东重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新编曲靖风物志(1999年版)》在历史部分,对从远古滇池文化至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进行了系统梳理。书中记载了曲靖作为“滇黔咽喉”的战略地位,尤其在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作用,使曲靖成为中原文化与西南民族文化的交汇点。
该书在人文部分对名人轶事的记录尤为详尽。明代的状元杨升庵、抗战时期的民族英烈、近现代的教育先贤与文艺名家,都被列入风物志中。这些人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曲靖精神的体现者。他们的故事构成了地方文化的血脉,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曲靖人坚韧、包容与奋进的精神气质。
同时,书中还细致考证了曲靖地方文献、碑刻、传说等历史遗存,为地方志研究者提供了宝贵资料。其文字朴实却富于史学价值,在众多地方志中显得尤为扎实与真诚。通过这些历史篇章,我们得以窥见一个由多民族共生、文化交融构成的古老而生动的曲靖。
3、民俗传统与文化精神
《新编曲靖风物志(1999年版)》在民俗文化部分展现了曲靖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书中详细介绍了彝族、回族、苗族、布依族等多民族的节庆活动,如火把节、花山节、赶集会等,描绘出一幅多民族共荣共融的生活画卷。每一个节日、每一种礼仪,既承载了历史的记忆,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情感表达。
在传统技艺与民间艺术的描述中,该志书记录了曲靖剪纸、刺绣、彝族银饰、地方陶艺等民间工艺的流传状况。编纂者以生动的文字还原了这些艺术形式的制作过程与文化意义,使读者得以感受地方手工艺的精妙与灵魂。它不仅是艺术的传承,也是民族精神的物化体现。
此外,书中对民间信仰与地方宗教也给予了恰当的记载。曲靖地区的庙会文化、祭山祭水传统、祖先崇拜等,都体现出人们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这种精神内核,正是曲靖文化延续千年的根基所在。可以说,《风物志》的民俗部分,不仅是对传统的保存,更是对文化生命力的再发现。
4、经济发展与时代变迁
《新编曲靖风物志(1999年版)》的经济篇章记录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曲靖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从传统农业县到区域性工业城市,曲靖在1990年代经历了结构性转型。书中详述了煤电化工、烟草加工、粮油产业等支柱行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地方政府与民众在经济建设中的努力与成就。
同时,该书也关注城乡差异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它记录了城市扩张、农村改革、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内容,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曲靖的经济版图。特别是对农业现代化和水利工程的记述,为理解当时云南区域经济格局提供了重要参考。
更具前瞻性的是,《风物志》通过大量数据与案例,展现了曲靖在面对市场化浪潮时的应对策略与文化自觉。书中不仅强调物质发展的成果,更关注社会公平、教育普及与文化建设的平衡,体现出1990年代地方志书独有的人文关怀与历史担当。
总结:
《新编曲靖风物志(1999年版)》是一部集地理、历史、文化与经济为一体的综合性地方志著作。它以详实的资料和鲜活的文字,全面勾勒出曲靖的自然生态与人文风貌,既是一部地方百科全书,也是一份文化传承的载体。从宏观到微观,从山川草木到人物风情,皆体现了曲靖这片土地的灵气与底蕴。
作为20世纪末地方文化建设的成果,《风物志》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印记,也为后人研究区域发展与民族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它所传递的,是一种对地方的热爱与对文化的敬重,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精神信念——让历史说话,让风物留香。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