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电业局志 1916-1986 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河池电业局志 1916-1986》
【作者】:河池电业局志编纂委员会编
【出版社】:河池电业局
【时间】:1990
【页数】:185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电网
第一节 电源
主网电源
并网小水电
用户自备电厂
第二节 网区电源厂
第三节 变电站
第四节 输电线路
第二章 供电
第一节 网区负荷
供电范围
供电量
第二节 调度
调度机构
调度管理
调度设备
变电站管理
第三节 供电管理
输电线路管理
网络完善
线损管理
运输设备管理
第四节 安全管理
市政用电
工业用电
农业用电
第一节 用电结构
第三章 用电
生活用电
第二节 管理机构
第三节 三电
计划用电
节约用电
安全用电
第四节 营业
报装
电价
收费
第一节 各县电力发展情况
第四章 农电
输电线路
变电站
第二节 农电设备
第三节 农村用电结构
第四节 农电管理
机构与电价
农电整改
事故选例
计划编制分工
第五章 计划、技术管理
第一节 计划管理
计划实施
第二节 技术管理
技术规程
技术责任制
技术革新
技术资料管理
第一节 财务管理
成本管理
第六章 财务、物资管理
收支管理
资金管理
第二节 物资管理
第七章 劳资管理
第一节 劳动力调配
第二节 队伍来源
第三节 工资奖励
第四节 职工培训
第一节 生产、生活用房
第八章 行政管理
第二节 福利设施
第三节 占地面积
第四节 集体企业
第九章 机构沿革
第一节 局机构沿革
第二节 局内设机构沿革
第十章 党群组织
第一节 党的组织
第二节 工会组织
第三节 团的组织
· 河池电业局志 1916-1986 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河池电业局志 1916-1986 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河池电业局志 1916-1986 1990年版》作为一部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地方性文献,详细记录了河池地区电力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从河池电业局的创办到改革开放后的电力改革,这本志书展示了一个地方电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蜕变过程。文章将围绕该志书的四个重要方面进行详细探讨,包括河池电业局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技术发展与人员建设等内容。通过分析这些方面,本文不仅对电力事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同时也揭示了地方电力企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最终,文章将在总结中回顾该志书的重要意义,并展望地方电力事业的未来。
1、河池电业局的历史背景
河池电业局的创建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在1916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电力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河池地区的电力供应最初由一些民营小型电力公司承担,电力生产设备简陋,供应不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认识到电力事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开始考虑组建一个更为专业的电力机构来统一管理电力资源。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河池电业局于20世纪20年代初正式成立。成立初期,电业局面临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困境,且资金短缺,难以开展大规模建设。然而,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农业生产的需求增加,电力的供应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电业局逐步获得政府的支持与投资,开始有了发展的空间。
在电业局的历史背景中,最为关键的是战后电力需求的急剧增加和地方经济的逐步复苏。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电力产业逐渐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地方电力公司的改革与发展也因此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这一时期,河池电业局开始进行设备更新与技术引进,为后来的电力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重要事件与发展历程
《河池电业局志 1916-1986 1990年版》中记载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其中一些重大事件标志着电业局发展历程的关键节点。例如,在1958年,河池电业局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电力设备改造,新增了多台发电机组,大大提高了电力生产能力。这一事件不仅提升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也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上世纪60年代,由于国内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河池电业局迎来了一个困难时期。受限于技术、资金与管理等方面的不足,电力生产和供应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造成了电力短缺和频繁停电的现象。这一时期,电业局的领导班子开始进行深刻反思,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强人员培训、引进外部资金以及与外地电力公司合作等。
进入80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浪潮给河池电业局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国家对地方电力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电业局开始全面进行现代化建设,采用先进的电力技术,引进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并开始建设现代化的电力网络。1986年,河池电业局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电力供应不仅满足了地方经济需求,还逐步实现了区域性电网的互联互通。
3、技术创新与电力发展
《河池电业局志 1916-1986 1990年版》中对河池电业局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描述,展示了该局如何应对电力生产中的技术挑战,并逐步实现技术进步。20世纪初期,河池地区的电力生产主要依赖传统的火力发电机组,设备老旧,效率低下。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业局逐渐引进了更为高效的发电设备,并对现有的电网进行优化改造。
特别是在1950年代,随着国家对电力行业的重视,河池电业局获得了更多的技术援助和资金支持。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电业局逐步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并加强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电力技术的革新使得河池电业局在确保电力稳定供应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电力生产效率。
到了80年代,随着国家对电力系统的整体规划,河池电业局开始全面推广信息化建设,引进了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并在电网运行、负荷调度等方面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此举不仅大幅提升了电力调度的精确性和效率,也有效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失误,保证了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4、人员建设与组织发展
电业局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的进步,还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和高效的组织管理。《河池电业局志 1916-1986 1990年版》详细记录了电业局在人员建设方面的努力与成就。从创办初期的几名技术人员,到后来的数百名专业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电业局始终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在1950年代,河池电业局通过组织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加强了电力系统的管理与运维能力。与此同时,电业局也开始向外地招募电力技术人才,确保关键岗位有人才担当。这一阶段,电业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和业务考核,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河池电业局逐步建立了规范化的管理体系。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提升员工的凝聚力与集体主义精神,电业局形成了较为高效的团队合作氛围。此外,电业局还注重员工的福利待遇,逐步实现了员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使得电力系统的运作更加稳健高效。
总结:
《河池电业局志 1916-1986 1990年版》不仅是对地方电力事业的详细记载,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这本志书通过梳理河池电业局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电力事业在地方经济与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从电力技术的引进与创新到管理体制的改革,河池电业局的发展历程为全国范围内的电力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的来说,河池电业局在90年的发展中,逐步从一个地方性的小型电力公司成长为现代化的电力企业,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电力行业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地方政府与企业如何在国家战略的支持下实现共同发展。未来,河池电业局将继续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更多地区的电力需求提供保障。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