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上县民间文学集成资料_1989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有需要联系网页弹窗
县志简介
【书名】:《汶上县民间文学集成资料》
【作者】:郭荫泉主编
【出版社】:
【时间】:1989
【页数】:263
【ISBN】:
民间故事目录
神话
昙山的来历 郭荫泉
昙山娘娘庙的神像 苑季唐
昙山顶上挂笮草 林营
水牛山的由来 郭荫泉
狗和兔子为什么有仇 赵中英
风物传说
宝塔镇妖 何树瀛
饮马泉和八角琉璃井 郭荫泉
罩亡河和刘古墩的传说 田园
和尚墓的传说 王光庭
几个村名的由来 赵有雨
次邱村名的由来 赵中英
马踏湖的传说 孙汉卿
古城再现 张旗厚
高山桥 张宪路
人物传说
孔子留靴中都 田园
玩童做了圣人师 汪林
识鸟语的公冶长 汪林
子路服输 汪林
白英的传说 何敬伦、王家贵
王彦章的传说 郭荫泉、郑培敏
王命新先生轶事 马兴才、马正华
冯玉祥将军请客 高贵营 杨昌峰
秃尾巴老李的故事 张旗厚
1、秃尾巴老李的来历之
2、秃尾巴老李的来历之二
3、秃尾巴老李的来历之三
4、秃尾巴老李的来历之四
5、“淹山东”
6、笔管避难
7、大战小白龙
8、老李买桃
9、现形
1、路林的传说 郭荫泉、张宪路
路尚书的传说
2、路迎敬关公 马兴才、郭荫泉
3、关公助阵 张宪路
4、塑关公神像 何敬源、郭荫泉
5、计除恶徒 郭荫泉
6、仁义胡同的来历 郭荫泉、王恩正
刘韵珂的传说
1、魁星点头与红灯引路 郭荫泉
2、逼死原配夫人 孙汉卿
3、杀官报恩 郭荫泉
4、丁忧添子 孙汉卿
6、巧断人命疑案 冯绪同、郭荫泉
5、莲藕喂猪 孙汉卿
7、纳妾 孙汉卿
8、进贡鲤鱼 孙汉卿
9、刘韵珂送闺女 王乃夫、郭荫泉
渠二穷的故事
1.渠二穷赶考 李德显
2.治酒糟鼻 郭荫泉
3.揽讼 郭荫泉
4.正堂小民 郭荫泉、王恩正
5.赴百日喜宴 郭荫泉、王恩正
6.巧劝骂街婆 郭荫泉
7.拱孝帽子 李德显
8.渠二穷过摆渡 张宪路
猫和狗 杨文革
鲤鱼精报恩 崔文臣
动植物传说
馍馍草的传说 孙汉卿
猴腚为什么红 韩美荣
故事
分水龙王庙的大和尚 郭荫泉
钦差报恩 张旗厚
檀家楼的传说 张旗厚
正月十五散灯的来历 郭荫泉
画眉的来历 马兴才、郭荫泉
慢八亩的传说 郭荫泉、王国顺
镖喊桐城 刘霖洲
邵康节的瓷猫 王乃夫、郭荫泉
掏金人 郝艳梅
三开铡 孙汉卿
丁翰林智除恶僧 崔文臣
朱家庄改名高家庄 王长爱
人心无尽蛇吞象 韩美容
王员外见阎王 汪林
王小与龙女 汪林
蜜蜂说媒 汪林
后续赵子龙 汪林
朋友 周华
王二与王三 陆兰一、周华
公平交易 孙汉卿
财主家的“宝” 蔚忠立
白石郎 周华、韩美容
不见黄河不死心 郭荫泉、徐恩社
箭箭不离屁眼 郝艳梅
鸡猫狗的故事 田园、刘霖洲
破庙闹鬼 郝艳梅
孝子故事六篇 汪林
1.曾子的孝行
2.靴打芦花
3.郭巨埋儿
4.丁郎刻母
5.董天星
6.带老人庄的传说
一个屠夫的故事……………………………李德显(168)不孝妇的故事二则 李德显
(扒灰)一词的来历 郭荫泉
四秀才作诗 王乃夫
天香池 王乃夫
韩岩答对 王俊川、郭荫泉
刘玉林见宫 王天佐
笑话
沛然下雨 苑季唐、郭荫泉
项羽拿破仑论 郭荫泉
蛤蟆咬死大爷 郭荫泉
二郎庙山门序 郭荫泉
秀才颂钩狗状 李怀庆、郭荫泉
寡妇改嫁 郭荫泉
尼姑还俗 郭荫泉
斋齐之案 郭永平、郭荫泉
穷秀才与吝财主 郭荫泉
贾斯文送帐子 郭荫泉
跩文学生………………………………………马兴才、郭荫泉(190)白字先生 郭荫泉
风流诗案 郑培敏、郭荫泉
兄弟联诗 郭荫泉
断老弦 郭荫泉
白字县长 林营
王二戏县官 林营
溜之乎也 郑茂勇
一文未得 汪林
打着灯笼找我 汪林
韩复渠作诗 汪林
俩近视眼 汪林
囫囵吞“饺” 汪林
土地爷叹气 汪林
我不哭啦 汪林
傻子学话 郭荫泉
赔进去了 苑季唐
刘本功的爹吃点心 郭荫泉
刘老太爷盗“宝匣” 郭荫泉
昏庸县令 郭荫泉
看谁吹得大 赵中英
急性子 赵中英
瓮里跑不了瘸鳖 郭荫泉
挂家堂 郭荫泉
药蚤妙方 郭荫泉
找裤子 郭荫泉
园梦 郭荫泉
流氓遭打 郭荫泉
捡帽子 郭荫泉
听书迷 郭荫泉
属猪的 范世安
写贴 范世安
照镜子 范世安
一窝骡 蔚忠立
屁哧的公公 韩美容
雇人哭爹 张翠玲
你冻我儿我冻你儿 孙汉卿
民间歌谣目录
幸福不忘共产党 赵中英
汉奸县长姚学柱 吴中宣、王恩正
八路军的独立营 吴中宣
国民党真混帐 韩美荣
穷人忙 韩美荣
张宗昌坐济南 崔新堂
锅里煮的张宗昌 崔新堂
别跟财主家干活 刘霖洲
小扛活的盼阴天 刘霖洲
旧社会里民遭殃 张宪路
泥瓦匠睡草房 张宪路
日本鬼卖汽水 王恩正
小红孩扛红枪 孙汉卿
小山喳 李德显
小巴狗 李德显
小花猫 李德显
小蚰子 李德显
俺家娶了个花婶子 县志办公室供稿
小白鸡 李德显
月姥娘圆圆 韩美荣
汶河南岸两件宝 任西仁
北泗汶名西瓜 任西仁
大白山下云尾烟 任西仁
汶河边上有能人儿 任西仁
十八岁的大姐儿岁的郎 王恩正
老两口睡觉争炕头 孙汉卿
十道黑 王家贵
姊妹三人来梳头 王家贵
老虎学艺 王家贵
巧三十 王家贵
十八扯 王恩正
十不足 韩美荣
送穷神 韩美荣
二姑娘歌 汪林
说瞎话 汪林
儿歌二首 汪林
民间谚语目录
二十四节气谚语………………………郑培敏(255)气象谚语 郭荫泉
生活谚语 郭荫泉
· 汶上县民间文学集成资料_1989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汶上县民间文学集成资料_1989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有需要联系网页弹窗>
摘要:本文以《汶上县民间文学集成资料(1989版)》为中心,对该书的编纂背景、内容结构、地方价值与时代意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从编纂背景看,我们探讨当时社会文化环境、地方文史工作基础与编纂目的;从内容结构看,我们剖析其篇目体系、文体分布与编辑特色;从地方价值看,我们论述其在乡土文化保存、地方认同构建、学术研究支撑中的作用;从时代意义看,我们考察它对地方志书体系完善、民族民间文学振兴以及后续出版与传播的影响。文章在结尾处对全文进行综合归纳,重申《汶上县民间文学集成资料(1989版)》在汶上文化史与中国地方民间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旨在让读者对这部集成资料有系统认识,并唤起更多对地方民间文学的关注。
一、编纂背景考察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地方文化与文史研究进入一个相对活跃的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各地文化自觉和历史传承意识增强,地方文献资料的整理、地方志编纂、乡土文化保护成为文化部门与学界关注的重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山东省及其下属县市逐渐兴起编纂民间文学集成资料的热潮。汶上县处于鲁中南部,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成为地方民间文学整理的价值重地。
在汶上县内部,也具有一定的文史工作基础。地方文化部门、文史编纂机构以及热心地方文化的文人学者,长期从事方言、传说、歌谣、俗语等民间文献的收集与整理。这些积累为系统性编纂《汶上县民间文学集成资料》提供了素材基础。可以想见,在编纂前期,编辑团队可能走访调查,收集口述、地方手稿、民间流传文本等。
从编纂目的看,汶上地方文化界希望通过这部集成资料“定本化”本地的民间文学作品,一方面为乡土文化留痕,另一方面也为学术研究提供可靠底本。通过集成整理,可以避免民间文学的散失、变异和断代,同时给后来者以参照与研究依据。
此外,当时国家层面重视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考察,也间接为这类集成资料的编纂提供了政策环境与舆论支持。地方政府可能也给予一定的资源、经费或人力支持,使得集成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二、内容结构分析
《汶上县民间文学集成资料(1989版)》在结构安排上应有篇目体系设计。通常,此类集成资料会按文体分类,例如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谜语、俗语、俚曲、地方戏曲、方言故事等。每一类别下再按地域、题材或索引排序。这种结构既有系统性,也方便读者按类别查找。
在具体篇目分布方面,可能呈现“传说篇”“故事篇”“歌谣篇”“俗语篇”“谜语篇”“方言篇”等多个子集。在传说篇中会收入汶上县境内各乡村流传的神话、佛道故事、土地公故事等;在故事篇中可能有历史传说、英雄轶事、地方奇闻;歌谣篇中则包括节庆歌谣、民间小调、山歌小调等。
在编辑特色上,该集成资料可能对不同版本、地方变体加以考证、校对,并在文字上作适当整理,以保证通顺易读但又接近原貌。此外,编辑者可能为每篇作品编写注释、来源、方言标注、校勘说明和索引目录,以提升学术价值与可用性。
在附录与索引方面,《集成资料》很可能设有“乡镇沿革对照表”“方言说明”“人物地名索引”“音韵注释”“校勘说明”等,使全书成为地方民间文学的重要参考工具。这样一来,读者既可阅读文学文本,也能方便查证出处与变体。
三、地方价值体现
首先,在乡土文化保存方面,《汶上县民间文学集成资料(1989版)》无疑是一个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现代化推进,许多口头传统、地方传说、方言说法逐渐淡失。该资料将这些在田间屋舍、口头流传的内容凝固下来,保存了当地民众的文化记忆。
其次,在地方认同的构建方面,这部资料在文化自豪感与归属感的塑造上具有积极作用。汶上当地居民、研究者在阅读本土文学作品时,会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从而增强地方认同感。尤其是对年轻一代而言,这样的集成资料成为了解家乡文化的一扇窗口。
第三,在学术研究支撑方面,这部集成资料为民俗学、文学学、历史学、方言学等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第一手资料。研究者在分析地域性文化变迁、民间文学类型流变、口头传统的传播机制等问题时,可以以此作为可靠依据。地方高校、文化研究机构、文史部门都可引以为基础文献。
此外,在文教推广与社区文化建设中,这类集成资料还有潜在应用价值。学校、图书馆、文化馆、乡土文化节等场合,可以用里面的故事、歌谣作为素材,编排地方文艺节目、亲子读本、社区讲座等,拉近民间文学与大众的距离。
四、时代意义探讨
在地方志书体系中,《汶上县民间文学集成资料(1989版)》是重要的补充。传统地方志往往侧重地理、人物、经济、风俗等宏观记述,而民间文学作为一种细节性、情感性强的文化载体,容易被忽视。这部集成资料填补了地方志体系中关于口头文学、民间文化表达的空白。
从更广的视野看,它也代表了中国地方文献整理与民间文学振兴的一个环节。20世纪后期,中国很多地区陆续编纂民间文学集成资料,这样的成果在文化学界形成一种补充力量。汶上的这部资料恰好嵌入在这一历史进程之中,具有一定的标志意义。
它还可能影响后续版本与传播形式。在后来几十年里,随着出版条件改善、数字化技术兴起、地区文化研究兴盛,像这类集成资料可能被重新整理、再版、数字化出版、网络传播,从而让民间文学走出农村、进入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在这一过程中,1989版作为“原始版本”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此外,这部资料的出版也具有传播效果和示范意义。它可以作为其他县市编纂民间文学集成资料的参考模式,提供组织结构、编辑方法、注释标准、索引方式等可借鉴经验。对于推动地方文化普及、加强民间文学活态传承具有积极示范作用。
总结: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汶上县民间文学集成资料(1989版)》不仅是一部地方文学的集大成之作,更是乡土文化保存的重要载体和学术研究的基础文本。从编纂背景来看,它顺应时代潮流与地方文化自觉;从内容结构来看,它在文体分类、编辑特色、附录索引等方面体现了系统性与科学性;从地方价值来看,它在文化保存、地方认同和研究支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时代意义来看,它补足地方志书体系、参与中国地方文化整理的进程,并可能影响后续的出版与传播。
综上可见,《汶上县民间文学集成资料(1989版)》在汶上文化史、山东地方文化研究以及中国地方民间文学研究领域都占据重要地位。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版本整理、注释扩充、数字化传播,让这部资料在新环境下焕发新的生命力。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