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林业志 1662-2010 2014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榕江县林业志 1662-2010》
【作者】:贵州省榕江县林业志编纂领导小组编
【出版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时间】:2013
【页数】:383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林业机构
第一节 行政
第二节 事业
第三节 企业
第四节 都柳江木材水运局
第二章 党群组织
第一节 党组织
第二节 团组织
第三节 工会
第四节 职代会
第三章 林业自然条件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地质地貌
第三节 土壤及土地利用
第四节 气候
第五节 河流及水能
第四章 森林资源
第一节 森林与植被
第二节 林地
第三节 林种
第四节 树种
第五节 珍稀濒危树种、野生植物和古大名树
第六节 森林野生动物与珍稀濒危动物
第五章 资源林政管理
第一节 山林权属
第二节 林业“三定”
第三节 山林权划分
第四节 森林资源调查与林业规划设计
第五节 林权登记及林权证颁发
第六节 林业区划
第七节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第八节 林业执法
第九节 木材运输检查
第十节 山林权属纠纷调处
第六章 木材生产经营
第一节 木材采伐
第二节 木材收购
第三节 木材运输
第四节 木材销售
第七章 计划财务
第一节 规划计划
第二节 统计
第三节 财务
第四节 木材税费
第八章 森林保护
第一节 清朝和民国时期森林保护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护林防火组织机构
第三节 护林联防机构
第四节 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
第五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第六节 自然保护区
第九章 森林培育
第一节 林木种质资源与采种
第二节 育苗
第三节 造林
第四节 林业重点工程
第五节 飞机播种造林
第六节 幼林抚育与林粮间作
第七节 四旁植树
第八节 封山育林
第九节 山区综合开发
第十章 林场
第一节 榕江县国营林场
第二节 榕江县万亩林场
第三节 榕江县脐橙开发总公司
第四节 采育林场
第五节 乡村办林场
第六节 造林专业户、重点户、联户
第十一章 木竹材加工利用
第一节 林业局木材加工厂
第二节 县木材加工厂
第三节 县人造板厂
第四节 金江木业公司
第五节 民营木竹加工
第六节 竹材与竹笋加工
第十二章 经果林产品
第一节 经济林产品
第二节 果木林产品
第三节 林下产品
第十三章 林业科技与教育
第一节 科技机构
第二节 林学会
第三节 职工进修学习
第四节 职工技术培训
第五节 林业教育
第六节 林业科技队伍
第七节 林业科研及成果
附录
一、历任负责人更迭表
二、党群组织组成人员表
三、县级以上林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四、重要文献录
五、《古州厅志》摘抄
六、《林业史料》摘抄
《榕江县林业志》修编始末
· 榕江县林业志 1662-2010 2014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榕江县林业志 1662-2010 2014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
《榕江县林业志 1662-2010(2014年版)》是一部系统记载榕江县林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地方志书,它以时间为轴、以山林为魂、以人文为根,全面反映了榕江地区三百余年来林业资源的变迁、政策制度的演进、生态建设的成果以及林业文化的延续。从清代的封山育林,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规模造林,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该志书不仅是一部林业史,更是一部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典范。本文将从“历史沿革与编纂背景”“林业资源与生态特征”“政策制度与发展路径”“林业文化与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对该志书进行深入剖析,展现榕江林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生存走向生态的历史轨迹。
1、历史沿革与编纂背景
《榕江县林业志 1662-2010(2014年版)》的编纂,是榕江县地方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间跨度近350年,横跨明末清初至21世纪初,记录了榕江林业的沧桑巨变。志书的编纂始于上世纪末,历经十余年完成,凝聚了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林业部门及众多学者的心血,旨在系统整理榕江林业发展的历史资料,为后人提供科学依据与研究参考。
榕江地处贵州东南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区,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与丘陵相间,气候湿润多雨。正是这种自然条件,使榕江自古林木繁茂,被誉为“山水榕江,林海之乡”。早在清康熙年间,当地便有封山育林、族规护林的传统,这为后来的林业志书积累了丰富的史料基础。
2014年正式出版的《榕江县林业志》是该地区第一部系统性林业志书,分为概述、林业资源、政策法规、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篇章。其编纂过程体现了“志为国记、志为地存”的文化精神,标志着榕江在林业史料整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上的里程碑。
2、林业资源与生态特征
榕江县地处云贵高原东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在60%以上。志书中详细记载了榕江境内的主要森林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优势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樟树、楠木等。特别是榕江的天然次生林与珍稀植物资源,在贵州乃至西南地区都具有独特代表性。
根据志书记载,榕江在20世纪中期以前,林木主要依赖自然更新与传统护林制度,资源分布不均,砍伐与盗伐问题时有发生。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主导的植树造林运动,使得榕江的森林资源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榕江县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政策,森林生态系统逐步完善。
榕江的林业生态不仅体现在森林面积上,更体现在生态功能的提升。志书指出,榕江林地在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的榕江已成为贵州省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
3、政策制度与发展路径
《榕江县林业志》中对林业政策的梳理极为详实。从清代的“山林属民”制度,到民国时期的林业税制,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林业政策,榕江的林业制度经历了由分散到统一、由粗放到科学的转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榕江县紧密结合国家政策,逐步形成了符合地方实际的林业发展模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榕江积极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地承包到户,激发了农民的护林积极性。2000年后,又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逐步实现了从单一经济林向生态与经济并重的转型。这些政策的落实,使榕江林业生产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迈进。
志书中还特别提到榕江在林业产业化方面的探索。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竹木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榕江林业逐渐融入地方经济体系。政府的规划与政策导向,使林业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供了生动实践。
4、林业文化与社会影响
榕江的林业文化源远流长,与当地苗族、侗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志书中记载了大量关于“祭山节”“护林誓词”“苗侗风俗林”等民间文化现象,反映出榕江人民对山林的敬畏与依赖。林不仅是生计的来源,更是信仰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榕江林业文化逐渐由传统祭祀走向生态教育。学校设立生态课程,村寨建立护林队,形成全民爱林护林的社会氛围。这种文化传承使林业不仅仅是经济活动,更成为地方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
《榕江县林业志》还展示了榕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社会影响力。通过系统的林业教育、生态旅游和文化传播,榕江的林业文化走出了山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它不仅丰富了贵州的地方文化,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与灵感。
总结:
《榕江县林业志 1662-2010(2014年版)》是一部集历史、科学、文化于一体的地方志书,既记录了榕江林业的发展脉络,也展现了地方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它以真实详实的史料,见证了榕江从封山护林到生态文明的伟大转型,是地方生态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通过系统分析该志书可以看到,榕江林业的发展历程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无论是林业制度创新,还是生态文化传承,榕江都以自身的智慧与实践,为中国西南山区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