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发电厂志(1966.9-1996.9)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武乡发电厂志(1966.9-1996.9)
内容简介: 写史编志历来受国人所重视。观今古之变迁,考历程之艰辛,记人物之奉献,察发展之远景,集史于一册,流传于世,激励今人,借鉴后人,实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在建厂三十周年之际、,《武乡发电厂志》经过编纂人员的艰辛劳动,终于问世了。这是全厂职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系统工程,是一部承前启后的社会科学史料,是武乡发电厂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编纂人员:王仲祥
编纂单位:《武乡发电厂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1966.9-1996.9
· 武乡发电厂志(1966.9-1996.9)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武乡发电厂志(1966.9-1996.9)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
《武乡发电厂志(1966.9—1996.9)》是一部记录中国山西武乡发电厂三十年发展历程的重要志书。它不仅见证了地方工业化的艰辛历程,也折射出中国电力事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宏阔图景。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这部志书进行深入阐述:其一,建厂初期的时代背景与艰难起步;其二,生产建设与技术革新的稳步推进;其三,职工生活与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其四,改革开放后体制调整与发展新局的开创。通过这四个部分的分析,本文力图再现武乡发电厂在三十年间的奋进历程与时代印记,展现其在能源供应、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是一段地方工业的记忆,更是一部关于奋斗、创新与发展的时代史诗。
1、创业起步的时代背景与艰辛历程
武乡发电厂的建设始于1966年9月,正值国家“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彼时,国家正大力发展重工业,尤其是能源和电力产业,为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撑。武乡地处山西中部,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成为建设火力发电厂的理想之地。然而,当时的建设条件极为艰苦,资金紧张、设备落后、技术人员匮乏,建设初期几乎是一场“白手起家”的壮举。
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武乡发电厂建设指挥部迅速组建。建设者们搭起简陋的工棚,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克服了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等重重困难。为保障工程进度,职工自制简易机械设备,采用土法施工,硬是在荒山沟壑间拔地而起了第一座锅炉厂房。这段历史,是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
1970年代初,随着第一期机组的成功并网发电,武乡发电厂正式投入运行。这标志着武乡乃至晋东南地区告别了长期电力短缺的局面,也为地方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厂区虽小,但其意义深远——它不仅点亮了城市的夜空,更照亮了武乡人民追求现代化的希望。
2、生产建设与技术革新的稳步推进
进入1980年代后,武乡发电厂迎来了技术升级与生产扩能的关键阶段。国家电力体制逐步完善,电厂加大了设备改造投入,引进先进的锅炉、汽轮机与自动化监控系统。通过多次技术革新,发电效率显著提高,厂用电率降低,煤耗水平不断优化,产能逐步提升。
在设备更新的同时,厂方重视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厂内建立了技术学习小组,组织工程师与技术工人外出学习,吸收外部经验。到1990年代中期,武乡发电厂已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职工队伍,为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许多技术创新成果在省内电力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此外,厂区还开展了多项节能减排工程。通过锅炉烟气除尘系统改造、废水循环利用、煤渣综合利用等措施,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益,也体现了企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这一时期的武乡发电厂,已经从单一发电功能,向现代化能源管理企业转型。
3、职工生活与企业文化的建设
武乡发电厂的成长史,不仅是技术和生产的历史,更是一部人文与精神建设的历史。厂区早期生活条件艰苦,职工住房简陋、物资短缺,但企业始终重视职工福利与精神建设。随着生产的稳定,厂方陆续修建了宿舍、食堂、浴室、俱乐部等生活设施,改善了职工的居住和娱乐条件。
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组织在厂内相继成立,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和思想教育工作。厂办广播、厂刊《武电之声》成为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阵地。职工文艺演出、篮球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生活,也增强了凝聚力与归属感。
值得一提的是,武乡发电厂注重培育“团结、敬业、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这种精神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许多员工扎根一线数十年,将个人成长融入企业命运之中,他们的故事被载入厂志,成为激励后辈的重要精神财富。
4、改革开放后的转型与发展新局
进入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电力体制改革成为大势所趋。武乡发电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进管理制度改革,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在此过程中,企业逐步建立了“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运行机制,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1990年代初,厂方启动了设备扩容与技术改造工程,新增机组投产,使发电能力显著提高。同时,管理层注重引入科学决策机制,推行成本核算制度,建立绩效考核体系,使企业管理迈上新台阶。这一系列改革,使武乡发电厂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稳步前行。
面对市场化挑战,武乡发电厂还拓展了区域电力合作,与邻近电厂及地方政府建立协调机制,共同保障电网安全与供电稳定。到1996年,武乡发电厂已成为晋东南地区重要的能源支柱企业,其影响力超越了地方范围,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总结:
《武乡发电厂志(1966.9—1996.9)》不仅是一部地方工业志,更是一部凝聚着几代电力人心血与智慧的奋斗史。它记录了从荒原到厂区的蜕变,从煤烟到光明的跨越,也记录了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一个缩影。这三十年的发展,是理想与现实交织的篇章,是一曲平凡而壮丽的奋斗之歌。
从创业到改革,从生产到文化,武乡发电厂的历程见证了中国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变迁。它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坚韧奋斗的精神、敢为人先的勇气,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