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体育志_1908-1997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营口市体育志
内容简介: 营口市体育志共分8篇,29章。
编纂人员:孙宪章
编纂单位:营口市体育运动委员会
内容时限:1908-1997
凡例
编辑说明
概述
编委会
目录
第一篇 领导机构
第二篇 群众体育
第三篇 竞技体育
第四篇 体育竞赛
第五篇 人材培养
第六篇 体育名人
第七篇 国际体育交往
第八篇 场地设施
营口市体育大事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全国健身计划纲要
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若干规定
编后记
版权
封底
· 营口市体育志_1908-1997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营口市体育志_1908-1997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
《营口市体育志(1908—1997)》是一部系统梳理和记述营口地区体育事业发展脉络的重要文献,它以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全面展现了营口体育从萌芽、起步、成长到繁荣的历史进程。本文从历史沿革、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人物与精神四个方面,对该志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核进行系统阐述。通过史实与精神的结合,本文旨在揭示营口体育如何在社会变革与时代进步中实现自我成长,折射出中国地方体育发展的缩影。无论是早期的学校体育启蒙,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全民健身热潮,亦或是竞技舞台上的荣誉与突破,都体现了营口人民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与时代担当。《营口市体育志(1908—1997)》不仅是一部体育史志,更是一部反映地方文化、社会变迁与民族精神的综合性史书,为理解辽宁乃至中国体育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与启示。
1、营口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脉络
营口的体育事业起步于20世纪初期,彼时的体育活动多以学校教育为载体。1908年前后,随着西方体育理念的传入,营口地区的学堂逐渐开设体操、田径等基础体育课程,为地方体育的启蒙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虽规模有限,但在社会层面上具有启蒙意义,推动了民众身体素质与现代教育观念的更新。
进入20世纪30至40年代,受民族危机和社会动荡的影响,体育开始被赋予“强国强民”的社会功能。营口的学校、工厂、青年团体纷纷组织体育活动,形成了较为活跃的群众体育氛围。篮球、足球、田径等项目逐渐普及,体育运动成为增强民族体质、振奋精神的重要手段。
新中国成立后,营口体育事业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政府成立体育管理机构,修建运动场馆,普及体育教育。1950年代到1970年代,体育运动深入城乡,学校体育、企业体育、军体活动相互促进,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体育体系,为后来的竞技体育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2、群众体育的普及与社会影响
群众体育是《营口市体育志(1908—1997)》的重要篇章。新中国成立初期,营口市开展了“人人运动、全民锻炼”的群众体育运动,形成了浓厚的体育氛围。政府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鼓励市民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改善生活方式。体操、广播操、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成为社区生活的日常部分。
改革开放以后,营口的群众体育进入蓬勃发展期。体育场馆逐渐向公众开放,社区体育协会和民间体育组织纷纷成立,体育节、运动会等活动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的体育不再局限于竞技层面,而是成为居民健康生活、社交交流与城市精神的重要体现。
到了20世纪90年代,营口市积极响应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大力推广“早锻炼、晚活动”的群众健身活动。老年人门球协会、青年篮球赛、职工运动会等遍地开花,形成了全民参与、终身锻炼的体育新格局。这一时期的营口体育,真正实现了“体育属于每一个人”的社会理想。
3、竞技体育的崛起与辉煌成就
营口的竞技体育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20世纪50年代起,营口市建立起系统的青少年体育训练网络,培养出一批具有潜力的运动员。田径、举重、摔跤、乒乓球等项目成为重点发展方向,营口运动员在省级、国家级赛事中崭露头角。
1970年代至1980年代,随着专业体育体制的完善,营口市涌现出一批国家级优秀运动员,他们在全国乃至国际赛场上为家乡争得荣誉。营口体育代表队多次在辽宁省运动会中获得团体总分前列,这不仅标志着竞技实力的提升,也反映出体育训练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
1990年代,营口竞技体育步入黄金期。市体校与省体院合作建立人才输送机制,培养的运动员多次代表国家出征国际赛事,取得优异成绩。举重、射击、田径等项目表现突出,成为营口体育的“金牌项目”。这些成就的背后,是营口市体育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
4、体育人物与地方体育精神传承
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努力。《营口市体育志(1908—1997)》特别记录了多位在地方乃至全国体育舞台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之中有辛勤耕耘的体育教师、有奋勇拼搏的运动员,也有默默奉献的体育管理者。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营口体育精神——坚毅、团结、进取、拼搏。
例如,营口早期体育教师以“启蒙者”的姿态推广体育教育,他们在艰苦条件下开展教学,推动体育理念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后,营口运动员频频在全国赛场上夺金摘银,他们的成功不仅是个人荣耀,更成为激励下一代的精神象征。体育英雄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形成了独特的地方体育文化。
体育精神的传承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校园的晨练声,还是社区的广场舞,皆是营口人热爱体育、追求健康生活的生动体现。这种精神跨越时代,贯穿百年,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未来的方向。
总结:
回顾《营口市体育志(1908—1997)》,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体育事业的发展史,更是一座城市不断追求健康与进步的缩影。营口体育的发展经历了从启蒙到普及、从群众到竞技的演变,展现了地方政府与民众共同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它反映出体育在社会生活中从“活动”到“文化”的升华过程,体现了体育作为社会文明标志的重要价值。
这部志书的出版,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启迪。它提醒我们,体育的意义远超竞技本身,它是一种精神的凝聚,一种文化的传承。营口体育的历史,是奋斗与团结的历史,是民族精神在地方层面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部体育志,人们能够感受到营口百年体育的脉动与灵魂,也能在其中读出一个城市的力量与希望。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