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县国税志 1978-2007 201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鹤庆县国税志 1978-2007
内容简介: 鹤庆县国税志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记述全县税务(国税)工作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编纂人员:阿林松
编纂单位:鹤庆县国家税务局
内容时限:1978-2007
出版时间:2011年
出版单位:云南民族出版社
目录
封面
鹤庆县国税志
《鹤庆县国税志》编纂职名
题词
图片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税制
第二章 税政管理
第三章 税源
第四章 税收征管
第五章 税务稽查
第六章 税务信息化建设
第七章 内务管理
第八章 监督检查
第九章 机构 人员 教育
第十章 基础设施建设
附录
文献来源
后记
《鹤庆县税志》送审稿审稿人员
鹤庆县地方志编纂委员办公室审查验收人员
版权页
· 鹤庆县国税志 1978-2007 201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鹤庆县国税志 1978-2007 201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鹤庆县国税志(1978—2007)》2011年版,是一部全面反映云南省鹤庆县国家税务系统改革历程、税收管理实践、组织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志书。全书以时间为轴,以史实为骨,以政策为脉,生动展现了三十年间鹤庆国税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历程。本文将从编纂背景与意义、制度变革与管理创新、税收事业发展成就以及地方经济与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对这部志书的内容与价值进行系统阐述。通过深入分析,我们不仅能看到一部地方税务志的史料价值,更能理解它在新时代地方治理、财政建设、社会发展中的启示意义。《鹤庆县国税志》不仅是鹤庆税务史的记录者,更是地方发展精神的见证者,它以严谨的编纂体例与丰富的史料内容,成为研究地方财政税务体系与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
1、编纂背景与史志意义
《鹤庆县国税志(1978—2007)》的编纂,是在国家深化改革、地方志事业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完成的。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这一年标志着国家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逐步走向现代化。鹤庆县国税局作为地方税务部门,肩负着记录与传承税收发展史的重要责任。2011年版志书的出版,不仅是总结经验的成果,更是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象征。
这部志书的编纂工作历时多年,经历了资料收集、文献考证、口述整理与实地调研等多个阶段。编纂者本着“以史为鉴、存真立志”的原则,忠实记录了三十年间鹤庆县国税系统的改革历程,体现了地方史志工作者的严谨态度与社会责任感。其出版,标志着鹤庆县地方志建设进入了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从史志学角度来看,这部志书不仅具有档案价值,更具有政策研究与社会学研究的参考意义。它通过详实的数据、清晰的逻辑与丰富的案例,为后人研究地方财政体制、税制演进以及行政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是地方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制度变革与管理创新
1978年至2007年,是中国税收制度改革最为深刻的三十年。从税种结构的调整到征管方式的现代化,鹤庆县国税系统经历了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志书中详细记述了分税制改革、增值税推广、企业所得税调整等重大制度变革,为地方税务机关的现代管理提供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在制度创新方面,鹤庆县国税局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号召,率先在基层推行电子申报、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志书记录了信息化改革初期的技术难题与实践突破,从最初的手工账本到计算机系统的上线,体现出税务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的轨迹。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税收征管的技术革新,也反映了地方干部对改革精神的执着追求。
此外,志书还特别关注干部队伍建设与廉政制度的创新。从建立干部轮岗制度到完善内部审计机制,鹤庆县国税系统不断探索制度保障的长效机制。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增强了税务工作的规范性与透明度,也为后续税务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税收事业的发展成就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命脉,也是地方经济建设的基石。《鹤庆县国税志》系统展示了三十年间税收总量的增长轨迹与结构变化。从1978年的不足百万元税收总额,到2007年突破数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鹤庆县税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映射出地方经济社会的繁荣进步。
志书通过大量数据与表格,呈现了不同行业税源的变化情况。工业、建筑业、商业及旅游服务业逐步成为鹤庆县的主要税源支柱。尤其在2000年以后,随着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与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显著加快。这些变化的背后,既有宏观政策的引导,也有地方税务部门科学管理与主动服务的努力。
更为重要的是,志书强调了“以人为本、服务纳税人”的现代税收理念。鹤庆县国税局在征管过程中积极推广纳税服务大厅、咨询窗口和网上办税系统,显著提升了纳税人满意度。这种服务理念的转变,体现了税务部门从“收税”向“育税”的职能转变,标志着公共管理理念的进步。
4、地方经济与社会影响
税务事业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的繁荣息息相关。《鹤庆县国税志》深刻揭示了税收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作用。税收增长为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事业、社会保障和扶贫项目提供了坚实的财政支撑,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鹤庆县税收资金在改善民生、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志书中还特别记载了税务部门在促进社会稳定与廉政建设中的积极贡献。通过强化法制宣传、推行依法治税,税收征管更加公正透明,增强了社会公众的纳税意识与法治观念。税务干部深入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税收辅导的故事,成为地方群众记忆中的佳话,反映了税务部门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角色。
此外,这部志书的出版也对文化传承产生了积极影响。它不仅是一部税务专志,更是一部反映鹤庆社会发展历程的地方志,展现了地方经济文化交融的轨迹。通过对税务制度与地方社会互动的描写,志书为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史、财政史提供了多维视角与丰富素材。
总结:
总体而言,《鹤庆县国税志(1978—2007)》2011年版,是一部具有高度史学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的地方志。它以详实的史料、科学的编排与鲜明的时代特色,全面展示了鹤庆县税务事业三十年的发展轨迹。无论是从制度创新、税务管理、财政成就,还是社会贡献角度来看,这部志书都堪称地方税务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志书通过对过去的系统回顾,为新时代地方财政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它让人们看到地方治理的智慧与担当,也让我们理解税收制度背后的社会责任与发展力量。作为地方经济记忆的承载体,《鹤庆县国税志》既是历史的总结,也是未来的启迪。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