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水产志_1987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芝罘水产志
内容简介: 一 宗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依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和记载,使之成为知识和文化积累,为资政、存史和社会主义渔业建设服务,努力做到思想性、资料性、准确性、学术性、借鉴性的统一。
编纂人员:薛鸿瀛
编纂单位:芝罘水产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1987年
出版单位:山东省出版总社烟台分社
· 芝罘水产志_1987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芝罘水产志_1987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芝罘水产志_1987版_》是一部系统记录烟台芝罘区水产资源、渔业经济与产业变迁的专业志书,是研究中国沿海渔业发展史的重要文献之一。全书以详实的史料和严谨的编撰体例,展现了芝罘半岛独特的海洋生态环境、渔业生产结构、渔民生活风貌及产业政策的历史轨迹。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与编纂缘起”“海洋资源与渔业结构”“渔业经济与社会变迁”“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对《芝罘水产志_1987版_》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进行深入解析。通过重温这部地方性专业志,不仅能重现上世纪八十年代芝罘水产业的真实图景,更能为当下的海洋经济转型提供历史镜鉴与思想启示。
1、历史背景与编纂缘起
《芝罘水产志_1987版_》的编纂,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范围内地方志修志运动的复兴。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视使各地纷纷整理地方史志资料,以期总结经验、指导实践。芝罘区作为烟台的重要渔业中心,其水产志的编纂任务不仅是一项文化工程,更是一次产业自省与规划的重要行动。
芝罘区地处山东半岛北端,濒临黄海,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自古即为渔业重镇。1987年版《芝罘水产志》的编撰工作由芝罘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持,汇集了地方渔业局、海洋科研所及老渔民的口述资料,形成了一部具有高度地方特色与科学价值的志书。它的问世,标志着芝罘区渔业历史的系统整理完成。
该志书以史为纲,兼具资料性与指导性。编纂人员在有限的条件下,深入渔村、港口和渔业合作社,收集大量原始数据,从而确保了志书的真实性与全面性。其编纂过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知识整理与经济振兴的双重渴望,也成为地方文化自觉的重要体现。
2、海洋资源与渔业结构
芝罘区的海洋资源丰富多样,是《芝罘水产志_1987版_》重点描写的篇章之一。书中详列了沿海的主要渔场,如芝罘湾、莱州湾南缘等区域的水文特征、鱼群分布和季节性变化。通过大量实测资料,志书展示了当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初步科学认识,为后续的海洋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从渔业结构来看,1980年代的芝罘区渔业以捕捞业为主,兼有养殖与加工业。传统木帆船向机动渔船转型,网具技术日趋现代化。书中对主要经济鱼类如鲅鱼、黄花鱼、带鱼、对虾、海参等进行了分类描述,并配以产量统计图表,显示出当时芝罘渔业由粗放型向结构优化的过渡趋势。
此外,志书对人工养殖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20世纪80年代初,芝罘区已建立了多个贝类与虾类养殖试验区。通过总结实践经验,《芝罘水产志_1987版_》为后来烟台市发展海珍品养殖奠定了技术与制度基础,体现了其强烈的时代前瞻性。
3、渔业经济与社会变迁
《芝罘水产志_1987版_》不仅是产业志,更是一部社会变迁的记录。它全面反映了从人民公社体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型的过程。书中记载了渔民生产关系的调整、渔业合作社的演变以及渔业供销体系的重建,揭示了经济体制改革对基层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
在渔业经济方面,志书详细统计了芝罘区各年度的捕捞产量、出口额和渔民收入情况。从数据中可以看出,1980年代中期芝罘渔业经济出现显著增长,出口创汇成为重要指标。这一阶段,芝罘的水产品已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显示出地方经济的开放特征。
社会层面上,渔业的发展带动了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书中记载,芝罘区在1985年设立了渔业职业学校,培养了大量技术型人才。渔村逐步实现电气化、机械化,渔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一系列变化,成为八十年代中国沿海社会进步的缩影。
4、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芝罘水产志_1987版_》在结尾部分着重讨论了渔业资源保护与科学管理的课题。这在当时的地方志中是颇具创新性的篇章。编者提出了“以科学为基础、以资源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强调防止过度捕捞与生态破坏,体现出早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志书记载,芝罘区在1980年代已逐步建立渔政管理体系,对渔具使用、捕捞季节及禁渔区进行了初步划定。通过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渔业资源得到一定恢复。书中还特别提及人工放流与增殖试验,成为中国北方沿海地区较早实施的生态修复实践。
在科学研究与推广方面,《芝罘水产志_1987版_》记录了芝罘海洋水产科研站的建立与成果。该站在鱼类育种、病害防治、饵料改进等领域取得突破,为后来的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该志书不仅是资料汇编,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科学规划文献。
总结:
《芝罘水产志_1987版_》以翔实的史料与科学的体例,全面记录了芝罘区渔业的发展历程与社会变革。它既是一部地方经济志,又是一部海洋文化志,是研究中国北方沿海渔业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通过对自然资源、经济结构、社会进步与科学管理的多维呈现,该志书成功展现了芝罘人对海洋的依赖、敬畏与探索精神。
今天重读这部志书,我们不仅能感受那个时代的经济脉动,更能汲取关于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智慧。它提醒人们:海洋不仅是财富之源,更是生态与文化的共同体。《芝罘水产志_1987版_》的价值,正在新时代被重新理解与继承。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