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林业志_1993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十堰市林业志》
【作者】:十堰市林业志编纂领导小组编
【出版社】:十堰市林业志编纂领导小组
【时间】:1993
【页数】:229
【ISBN】:
内容简介: 一、《十堰市林业志》是全市林业职工、林农和林业科技人员进行林业建设的历史纪实,为今后林业开发与建设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供咨询和借鉴。二、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针,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编撰而成。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一节 中·共党组织
第二节 管理机构
第三节 职工队伍
第四节 群团组织
第二章 森林资源
第一节 森林状况
第二节 木本植物
第三节 主要林副产品
第四节 林间动物
第三章 营林事业
第一节 采 种
第二节 育 苗
第三节 植树造林
第四节 基地建设
第五节 幼林抚育与次生林改造
第六节 政策纪略
第四章 森林保护
第一节 护林防火
附二 建市后,主要布告、通告
(一)十堰二汽革命委员会公安局 林业特产局 《关于加强护林防火的通告》
(二)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护林防火的布告》
(三)森林防火条例
(四)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防止发生山林火灾的紧急通知》
(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抓好护林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
第二节 病虫防治
第五章 森林采伐
第一节 采伐计划
第二节 运输方法
第三节 木材价格
第六章 林政管理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林 权
第三节 林木管理
第四节 育林基金
第七章 基础建设
第一节 森林资源清查
第二节 营林调查
第三节 林业区划
第八章 企事业单位
第一节 木材公司
第二节 木材综合加工厂
第三节 国营黄龙林场
第四节 林业特产科学研究所
第五节 槲栎岗国合林场
第六节 地方国营牛头山实验林场
第九章 人物
第一节 英模
第二节 事略
附录一:林谚
附录二:主要山峰简介
编后记
· 十堰市林业志_1993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十堰市林业志_1993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
《十堰市林业志(1993版)》是一部系统记载十堰地区森林资源、林业建设成就与生态保护历程的综合性志书。它以翔实的资料、严谨的体例和丰富的史料价值,展现了十堰市在林业发展道路上的艰辛与辉煌。这部志书不仅反映了20世纪后期十堰林业建设的宏观布局,也记录了各县区在植树造林、防护林体系建设、生态恢复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书中贯穿着“绿化秦巴、涵养汉江、守护生态”的发展理念,既是十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文献依据,也是研究地方林业历史、生态政策演变的重要资料来源。本文将从编纂背景与目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现状、林业建设与成就、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对《十堰市林业志(1993版)》进行系统阐述,力求呈现其史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1、编纂背景与编志目的
《十堰市林业志(1993版)》的编纂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这是十堰市全面总结林业建设成果、系统整理自然资源资料的重要举措。当时国家正大力推进“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志的编写,以期通过科学记载,为后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编志者以“为现实服务、为未来留史”为宗旨,采集了丰富的实地调查数据与档案资料。
十堰地处秦巴山区、汉江上游,地形复杂,生态脆弱,林业在区域生态安全中占据核心地位。编志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应对当时森林资源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通过对全市森林覆盖率、树种结构、植被恢复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志书为林业规划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编志工作还肩负着总结经验、传播知识的使命。《十堰市林业志(1993版)》不仅是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要参考,更成为学术研究与生态教育的基础资料。它的出版标志着十堰林业事业进入了科学化、制度化、历史化的新阶段。
2、森林资源与生态现状
志书对十堰市的森林资源进行了详尽的调查与分类。全市森林覆盖率在当时已超过40%,主要树种包括马尾松、油松、杉木、栓皮栎等。山区广布针阔混交林,低丘及河谷地带多为人工林与经济林。志书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勾勒出十堰市多样化的林业资源格局,展现了山区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脆弱性。
《十堰市林业志(1993版)》特别强调了汉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汉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上游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志书中详细记录了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林建设、防护林布局及生态监测情况,体现了当时政府对生态屏障建设的前瞻思维。
与此同时,志书也如实记录了存在的问题,如林地退化、盗伐现象、火灾隐患以及生态恢复缓慢等。这些资料不仅揭示了生态保护的复杂性,也为后期政策制定提供了警示作用。通过分析自然条件与人为活动的互动关系,志书为理解十堰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坚实依据。
3、林业建设历程与主要成就
《十堰市林业志(1993版)》集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十堰林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从50年代的大规模植树造林,到80年代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十堰市林业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志书详细记述了历次林业大会战的成果数据及其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在山区防护林体系建设方面,志书收录了郧阳、竹溪、竹山、房县等地的典型案例。例如,郧阳林业局实施的“石漠化治理工程”,通过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相结合,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竹山的茶叶林间经济模式、丹江口的水源林保护区制度,都成为后期生态治理的样板。
此外,志书对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也有较为深入的分析。当时十堰大力发展木材加工、竹编、果品种植等多种经营模式,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推动了生态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这些历史经验为当代绿色产业转型提供了宝贵启示。
4、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十堰市林业志(1993版)》中,生态保护被提升到战略高度。志书不仅记录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基础工作,还系统总结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历程。到1993年,全市已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如神农架林区外围保护带、赛武当自然保护区等,有效保护了金丝猴、羚牛等珍稀动物的栖息环境。
志书特别关注了“生态与发展”的协调问题。随着经济建设加快,林地被占、生态破坏风险加剧,志书提出了“以林养水、以水促林”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一理念为后来的南水北调生态保护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先声。
《十堰市林业志(1993版)》还预见性地提出了公众参与与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书中倡导全民植树、建立乡村护林网络,并强调林业科技推广与生态监测的结合。这些思想在后来的“绿色十堰”“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中得到了进一步实践与深化。
总结:
总体来看,《十堰市林业志(1993版)》不仅是一部地方志书,更是一份生态历史的档案。它以宏观视野与微观细节结合的方式,记录了十堰林业事业从传统到现代、从破坏到修复的历史轨迹。志书的内容体现了科学精神与生态意识的双重价值,成为认识地方生态文明演进不可或缺的文献。
通过对编纂背景、资源现状、建设成就与保护理念的全面梳理,可以看出十堰市在生态建设上形成了系统的治理格局与思想传承。《十堰市林业志(1993版)》既总结了过去的奋斗历程,也为未来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支撑和经验借鉴。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