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石卫生志1851-2011 2013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离石卫生志1851-2011
内容简介: 本志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本着详今咯古,古为今用的原则,认真记述了离石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历史与现状,使之居今而知古,鉴往而开来,发挥"资政、存史、教化"之作用。
内容时限:1851-2011
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离石卫生志》编纂委员会
序
凡例
目录页
概述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沿革
第二章 医疗
第三章 医疗设施
第四章 医教科研
第五章 公共卫生
第六章 卫生防疫
第七章 妇幼卫生保健
第八章 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
第九章 医疗制度
第十章 药材药品
第十一章 卫生经济管理
第十二章 重大活动记略
第十三章 人物
第十四章 大事记
第十五章 附录
编后语
· 离石卫生志1851-2011 2013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离石卫生志1851-2011 2013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离石卫生志1851-2011 2013年版》是一部全面反映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在160年间卫生事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志书。本书以1851年至2011年为时间轴,记录了离石地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医疗服务、药政管理以及农村卫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轨迹。通过丰富的史料与详实的数据,它不仅展现了地方医疗卫生体制在社会变革中的调整和进步,也呈现了人民群众健康观念的演变与实践。从传统的中医药服务到现代化的综合医疗体系,从单一的防疫手段到多层次的公共卫生防控网络,离石卫生事业的发展路径在这部志书中得以清晰再现。本文将从历史脉络梳理、卫生制度建设、疾病防控实践以及医疗资源发展四个角度展开详细论述,力求为读者呈现一幅立体的离石卫生事业历史画卷,同时也为地方志研究、卫生事业规划提供宝贵的参考与启示。
1、历史脉络与发展轨迹
《离石卫生志1851-2011 2013年版》首先的重要价值在于其对160年来离石卫生事业发展脉络的全面梳理。该志以年代为序,记录了清末地方传统医疗的状况,反映了中医药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和百姓对草药经验的依赖。这一时期虽无系统的医疗制度,但民间医术的传播却成为保障群众健康的基础。
进入民国以后,离石的卫生事业逐步受到现代医学观念的影响。地方政府开始设立简易的医疗机构,引入西医诊疗方式,部分药材也由地方药商外购。虽然条件有限,但与此前相比,医疗服务的组织化趋势逐渐显现,奠定了卫生事业制度化发展的雏形。
新中国成立后,离石卫生事业迎来了根本性转折。中央的卫生方针逐步贯彻至地方,离石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卫生机构网络,公共卫生政策得到推行。从防疫站到乡村合作医疗的兴起,这一阶段形成了全民性的健康保障框架,为后续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卫生制度与政策建设
制度建设是推动离石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离石卫生志》详细记载了各个时期卫生政策的实施情况。新中国初期,政府大力推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基层防疫体系,推行赤脚医生制度,这些政策在农村地区发挥了巨大作用,显著改善了民众的健康水平。
改革开放后,离石卫生制度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医疗机构数量增加,服务层次提升,同时药政管理逐渐规范化。这一时期,政府注重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仅改善了基础医疗设施,还推动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
进入21世纪,离石积极落实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强化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理念逐步落实到基层,医疗卫生公平性得到改善,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制度建设对提升整体卫生水平的重要意义。
3、疾病防控与公共卫生
疾病防控历来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离石卫生志》中详细记录了地方应对瘟疫、霍乱、天花等传染病的历程。早期缺乏科学防控手段,疾病传播造成了严重损失,但随着公共卫生观念的引入,逐步建立起了有效的防控机制。
新中国成立后,离石在防疫体系上取得了重要突破。通过推广预防接种、建立疾病监测网络、普及健康教育,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水平显著提升。特别是在消灭天花、防治结核病等方面,离石的实践与全国卫生事业发展保持同步。
21世纪以后,面对非典、新型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离石展现出较强的应对能力。依托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疫情防控实现了科学化、系统化,为后续公共卫生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4、医疗资源与社会发展
医疗资源的发展是衡量卫生事业进步的重要标志。《离石卫生志》系统记载了医院、诊所、卫生所等机构的建设与扩展。从早期零散的中医药铺,到新中国后的县区医院网络,再到21世纪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逐步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
在人员队伍方面,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医疗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从赤脚医生到专业医师的培养,既反映了医疗服务专业化的趋势,也保障了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高素质医护人员的成长,成为推动离石卫生事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随着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健康需求也不断变化。《离石卫生志》展现了医疗服务从“有医可看”向“看好病、看得起病”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医疗资源配置的优化,也反映了社会对公平与质量的双重追求。
总结:
《离石卫生志1851-2011 2013年版》是一部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地方志书。它通过历史脉络的梳理、制度建设的总结、疾病防控的经验以及医疗资源发展的记录,全面展现了离石卫生事业160年的发展历程。此书不仅是一部历史的再现,更是卫生事业发展的经验总结,为后人提供了借鉴与启迪。
通过对这部志书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卫生事业与社会进步的互动关系。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局部走向系统,离石卫生事业的发展轨迹为中国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一个生动缩影。它不仅承载着地方记忆,也映照出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宏大格局。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