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市中区卫生志 1994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济宁市市中区卫生志》
【作者】:周长校;万纯光主编
【出版社】: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时间】:1994
【页数】:265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卫生行政
第二篇 中医
第三篇 西医
第四篇 卫生防疫
第五篇 爱国卫生运动
第六篇 保健
第七篇 教育与科研
第八篇 药械
第九篇 医药卫生团体
第十篇 医林人物
· 济宁市市中区卫生志 1994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济宁市市中区卫生志 1994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济宁市市中区卫生志(1994年版)》是一部全面反映市中区卫生事业发展历程的地方志书,既记录了区域卫生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也展示了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医疗机构建设及中医药事业的独特风貌。本文从编纂背景与时代意义、卫生体系建设与变革、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医药与群众健康文化四个方面,对该志书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梳理史实、探讨成就与问题,展现出济宁市市中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卫生事业快速崛起的宏观画卷。这部志书不仅是地方卫生史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山东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珍贵文献。文章最后将结合该志的内容进行总结,以期启示当下卫生体系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地方实践价值。
1、编纂背景与时代意义
《济宁市市中区卫生志(1994年版)》的编纂工作启动于20世纪80年代末,这是中国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时期。随着地方志修编工作的展开,市中区卫生部门意识到,整理和总结卫生事业的发展轨迹,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该志书的问世,标志着地方卫生管理从经验型向制度化、资料化转变。
当时的济宁市市中区正处于城市化加速的阶段,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带来的卫生问题日益突出。编撰卫生志的背景,是政府希望通过系统整理卫生资料,全面展示区域卫生事业发展的成果与不足,以便优化医疗布局,改善群众健康状况。志书中大量收录了医院、卫生院、妇幼保健机构及防疫站的建设数据,体现出市中区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
此外,编纂工作凝聚了众多卫生系统专家与地方史志工作者的心血。1994年版的《市中区卫生志》不仅是统计意义上的总结,更是一份充满时代精神的文化成果。它通过详实的文字与数据,见证了一个地方在社会转型期如何探索现代卫生体系建设的艰辛历程。
2、卫生体系建设与变革
在《济宁市市中区卫生志(1994年版)》中,卫生体系建设部分占据了极为重要的篇幅。20世纪70至90年代,是济宁市市中区医疗机构布局逐渐完善的阶段。区属医院、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相继建立,使得城乡卫生服务网初步形成,医疗资源逐步下沉,基层卫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该志书记录了医院的等级评审制度、医务人员培训体系、卫生经费投入等具体内容,反映出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的持续加大。从单一的公立医院体系,逐步扩展到集公立与集体、个体医疗并存的多元格局,市中区卫生事业进入了多层次发展的新阶段。
卫生体制的变革不仅体现在机构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转型。卫生志中指出,市中区自上世纪80年代起,逐步引入绩效考核与分级诊疗制度,强调服务质量与群众满意度。这一阶段的经验,为后来的卫生改革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供了早期的实践基础。
3、公共卫生与防疫事业
公共卫生是《济宁市市中区卫生志(1994年版)》中最具社会价值的篇章之一。志书详细记载了传染病防控、妇幼保健、环境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等方面的工作。尤其在防疫体系建设上,市中区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疾病监测与报告制度,为重大疫情的早期控制提供了科学支撑。
在防疫工作中,志书提到市中区曾成功控制过霍乱、乙型脑炎、流感等多种传染病的暴发,这得益于基层防疫站的广泛布点与群众卫生教育的普及。通过深入社区、学校的健康宣传,市中区逐渐形成了“群防群控”的社会氛围,为后续公共卫生体系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妇幼保健工作也在此时期取得重大进展。志书中反映出计划免疫、产前检查和婴幼儿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得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孕产妇健康水平显著提升。这些公共卫生成果,不仅展示了地方政府的努力,也体现了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提升。
4、中医药事业与健康文化
《济宁市市中区卫生志(1994年版)》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关注,这也是地方志书的一大特色。志书系统整理了市中区中医院的建设历程、中医药师承关系、传统诊疗项目与中药资源利用情况,为研究地方中医药文化提供了翔实资料。
随着中医药政策的逐步恢复与推广,市中区中医院在1990年代初期实现了从单一门诊到综合型中医医疗机构的转变。中医诊疗项目涵盖内、外、妇、儿各科,针灸、推拿、草药疗法等传统技艺得以传承与创新。志书还特别记录了多位知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使得这部志书兼具史料价值与医学参考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卫生志将健康文化建设视为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广健康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市民健康教育活动的普及,市中区形成了以“预防为主,人人健康”为核心的社会理念。这种文化层面的建设,成为提升群众健康素养的重要动力。
总结:
总体而言,《济宁市市中区卫生志(1994年版)》不仅是一部记录地方卫生事业发展史的志书,更是一部见证社会变迁与民生进步的时代文献。从机构建设到防疫体系,从中医药传承到公共健康理念的推广,它全面展示了一个区域卫生事业从薄弱到完善的全过程。志书以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地方特色,为后人了解卫生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依据。
放眼当下,这部志书的编纂意义仍在延续。它提醒我们,健康事业的发展不仅依靠医疗技术的进步,更需要制度创新与文化积淀。市中区的经验启示,当地志书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未来发展的镜鉴,为建设健康济宁、推进全民健康战略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