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大堤志 198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荆江大堤志》
【作者】:《荆江大堤志》编纂委员会编
【出版社】: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时间】:1989
【页数】:429
目录
第一章 荆江
第一节 河道现状
第二节 河道形成与演变
第三节 汇流与分流
一、沮漳河
二、穴口水系
三、荆南四河
四、洞庭湖调蓄区
第四节 水文泥沙特征
第五节 荆江洪水
一、洪水年份统计
二、洪水组成
第二章 堤防工程沿革
第一节 大堤的形成
第二节 决溢灾害
第三节 险工险段
一、管涌险工险段
二、崩岸险工险段
第四节 防护工程
一、矶头驳岸
二、防浪林
第五节 沿堤洲滩民垸
第六节 涵闸
第三章 大堤培修与整险
第一节 培修
第二节 险情处理
第三节 重点险段的整治
第四节 施工
一、工程项目及标准的拟定
二、实施中的领导和劳力
三、施工管理
四、施工机具
附1.《荆江大堤加固工程土方工程施工须知》
2.《湖北省堤防护岸工程技术管理规定》
第四章 综合治理
第一节 治江方略
第二节 荆江分洪工程
一、工程规模
二、主体工程
三、扩建、加固工程
第三节 河道整治工程
一、下荆江裁弯工程
二、沮漳河整治工程
第四节 洞庭湖和洪湖分蓄洪工程
一、洞庭湖分蓄洪工程
二、洪湖分蓄洪工程
第一节 大堤渗漏研究
一、勘测试验
第五章 堤工科技
二、区域地质环境
三、堤基工程地质
四、管涌的产生及控制
第二节 护岸研究
一、护岸工程与河床演变观测
二、护岸工程布置
三、岸坡稳定研究
四、护岸施工技术
第三节 蚁患防治
一、防治研究
二、白蚁生活习性
三、防治方法
第四节 填淤固基
一、涵闸引水落淤
二、机械冲填
第一节 方针与任务
第六章 防汛
第二节 防汛机构与劳力
第三节 汛前准备与汛期防守
一、查堤加工
二、器材准备
三、渡汛方案制定
四、巡堤查险
五、抢险
六、水雨情报
第四节 电话通讯设施
第五节 大水年防汛纪实
一、一九五四年
二、一九八一年
附①历年水情一览表
②历年汛期险情统计表
一、管理机构
第一节 管理体制
第七章 堤政管理
二、堤防军警
第二节 法规
第三节 堤防管理
一、桩号设置
二、管养
三、涵闸管理
四、违章处理
第四节 奖惩
一、奖惩条例
二、奖惩事例
第五节 堤防经费
一、经费来源
二、财务管理机构
三、岁修经费管理办法
四、防汛经费及器材的管理
附1.建国后荆江大堤历年投资情况表
2.建国后荆江大堤历年支拨防汛经费表
第六节 石料
附各山场历年采石数量统计表
第八章 人物、文征及胜迹
第一节 人物
第二节 大堤旧志
一、《荆州万城堤志》
二、《荆州万城堤图说》
三、《荆州万城堤续志》
四、《荆州万城堤后续志》
五、《万城堤防辑要》
六、《荆江堤志》
第三节 诗歌
息壤
贞姜
第四节 杂记
堤街
窖金洲话旧
官肥堤瘦
补术
肖子渊往事
江陵洪水围城记
阴谋
第五节 碑刻
第六节 胜迹
第九章 大事记
附录
一、荆江大堤沿线地震烈度复核结果
二、荆江大堤地名桩号对照表
三、荆州地区长江干支民堤概况
后记
· 荆江大堤志 198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荆江大堤志 198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文围绕《荆江大堤志 1989年版》进行详细阐述,分析了该书的重要性和价值。首先,通过对荆江大堤的历史背景和修建过程的回顾,揭示了该堤坝在防洪保安方面的关键作用。其次,讨论了《荆江大堤志 1989年版》在文献史料上的贡献,尤其是其对大堤历史、文化以及地方人民的生活影响的详细记录。此外,文章还分析了该书在地方志书和地方文化保存中的特殊地位,最后,评估了该书对后人研究和学习的历史价值和实用性。本文旨在通过全面的剖析,使读者深入理解《荆江大堤志 1989年版》在历史、文化和学术领域的重要地位。
1、荆江大堤的历史背景与修建过程
荆江大堤,作为中国长江流域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其建设与维护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该堤坝横跨长江荆江段,是防洪防汛的关键防线。它的修建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水利工程的初期,而直到20世纪,经过多次的扩建和加固,荆江大堤才逐步形成了今天的规模。荆江大堤不仅具有强大的防洪能力,还成为了保护荆江沿线地区经济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实屏障。
1989年版《荆江大堤志》详细记录了荆江大堤的修建历程。从最早的堤坝建设至现代工程的不断升级,该书不仅还原了堤坝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还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地方政府和民众如何团结一心,共同抗击水患。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史料和档案,为我们了解这一伟大工程的艰辛历程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尤其是在20世纪,荆江大堤经历了数次大型的自然灾害,这些事件凸显了堤坝的重要性。在1989年版的《荆江大堤志》中,详细讲述了20世纪各次抗洪抢险的过程,记录了大堤管理与维护的艰辛。该书不仅是地方史的记载,也为后人研究如何进行水利工程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荆江大堤志 1989年版》的史料价值
《荆江大堤志 1989年版》作为地方志书的一个重要版本,不仅是一部水利工程史,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献。它对于荆江地区的历史发展、地方文化和民众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本志书详细记载了荆江大堤的建设过程、维护修复、以及堤坝对当地社会经济、民生的深远影响。
该书通过翔实的档案资料和图片,对荆江大堤的各个历史阶段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许多民众的亲历记忆和经验得以保存,使后代可以了解在堤坝建成及防洪抗灾过程中,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与他们为堤坝修建所作出的贡献。志书中的大量民间传说、口述历史及相关民事活动,都为后人了解地方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详细列出了与堤坝建设和防洪相关的技术参数和管理模式,这些都是进行水利工程研究和水灾防控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记录,学术界和水利工程专家可以进一步分析水利工程建设的最佳实践,减少未来水利工程可能面临的问题。
3、《荆江大堤志 1989年版》在地方文化保存中的作用
《荆江大堤志 1989年版》不仅是一部水利工程史,也是荆江地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这本书不仅从历史角度,还从社会文化角度出发,展现了堤坝对地方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荆江大堤不仅是防洪的建筑物,它在当地人心中,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当地人民抗击自然灾害的坚韧精神。
志书通过对地方历史的描述,详细记录了堤坝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如何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和社会组织的演变。大堤的修建对当地民众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对荆江一带的文化传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荆江沿线的民间艺术、歌谣等,许多都与堤坝的建设和维护息息相关,这些文化传统在《荆江大堤志》中得到了保存。
此外,书中还记录了堤坝对于当地居民的心灵影响。许多人在面对洪水威胁时,心中依赖的就是这条堤坝的守护。这种情感的寄托使得荆江大堤不仅是一个物理屏障,更是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荆江大堤志》不仅是历史文献,更是一部文化史,保存了地方人民对家园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希望。
4、《荆江大堤志 1989年版》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荆江大堤志 1989年版》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还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作为一部地方性志书,它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模式。通过对荆江大堤的研究,水利工程专家可以从中汲取经验,进一步优化水坝设计、管理和防灾措施。
此外,该书对于地方志书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地方志书作为地方历史文化的记录,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荆江大堤的成功建设与管理,突显了地方政府与百姓共同合作的重要性,这一点在地方志书研究中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该书还具备现实意义,它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影响,对于今天的水利工程建设、洪水管理及防灾减灾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代社会依然面临诸多水灾威胁,荆江大堤的经验可以为现代防洪抗灾提供宝贵的借鉴。
总结:
通过详细剖析《荆江大堤志 1989年版》,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在地方史料、文化保存以及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这本志书不仅是荆江大堤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中国水利史和地方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荆江大堤志 1989年版》作为地方志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它不仅为后人了解荆江大堤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我们研究水利工程和地方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