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政协志(1987.1-2000.12)_2001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筠连县政协志(1987.1-2000.12)
内容简介: 1、本志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以档案资料为依据,以存史资政育人为目标。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筠连县委员会在本志中第一次使用为全称;为了叙述方便,以下简称政协筠连县委员会、筠连县政协或县政协。
编纂人员:戴长才
编纂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筠连县委员会
内容时限:1987.1-2000.12
出版时间:2001年
· 筠连县政协志(1987.1-2000.12)_2001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筠连县政协志(1987.1-2000.12)_2001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
《筠连县政协志(1987.1-2000.12)_2001版_》是一部全面记录筠连县政协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履职历程、制度建设、参政议政与社会贡献的重要志书。该书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时间为主线,系统反映了筠连县政协在十三年间的发展轨迹与成就。文章通过回顾历史背景、组织建设、履职实践与文化影响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政协在地方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展现了筠连县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等领域的探索与创新。它不仅是一部地方政协工作的总结性文献,更是筠连县民主政治进程的生动缩影。本文将依托该志书的史料与精神,全面阐述其历史意义、制度经验、社会价值及文化传承,力求为地方政协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1、历史背景与编纂缘起
《筠连县政协志(1987.1-2000.12)_2001版_》的编纂,植根于筠连县社会政治发展的宏阔背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的重要阶段,地方政协的职能得到空前拓展。筠连县政协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履职,为推动县域政治民主化和社会进步作出了显著贡献。志书的编纂,正是为了系统记录这段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筠连县正处于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的关键节点。县政协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志书的编纂者以历史责任感和学术精神,汇集资料、梳理经验,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政治文献。
编纂工作自1999年启动,由政协委员、史志办专家及地方学者共同参与,历经两年完成。该书不仅追求史实的准确性,更注重思想的深度与时代精神的展现,使之成为筠连县政协工作发展的里程碑式成果。
2、组织建设与制度创新
组织建设是政协工作的根基。《筠连县政协志》详细记载了筠连县政协自1987年起在机构设置、委员构成和工作机制上的演进。十三年间,政协组织架构日益完善,委员队伍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少数领域代表逐步发展为涵盖工、农、商、科、教、文卫等多领域的广泛阵容,真正体现了人民政协“广泛代表性”的特征。
在制度创新方面,筠连县政协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模式。会议制度、提案制度、视察制度及民主评议制度等相继完善,使政协履职活动更具规范化和系统性。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后期,政协建立了专委会制度,推动了专业化议政工作的开展。
此外,志书还记载了政协在强化自身建设方面的努力。无论是学习培训的常态化,还是机关管理的科学化,都反映了政协组织日趋成熟的轨迹。这些制度创新不仅提升了政协的政治影响力,也为地方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3、履职实践与社会贡献
筠连县政协在履职过程中,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筠连县政协志》从大量案例中,展示了政协在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农村改革、扶贫攻坚等方面的积极作为。例如,政协组织委员深入乡镇调研产业发展,为茶叶经济、竹木加工等产业提出了科学建议,助推了地方经济振兴。
在社会事业领域,政协委员们广泛参与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问题的调研与建言。通过提案和协商渠道,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建议被采纳实施,体现了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实效性。志书中记录的每一份提案,都折射出政协委员心系民生的责任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筠连县政协还积极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和文化建设。委员们倡议设立助学基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推动文物保护与地方文化传承,使政协履职与社会文明进步相辅相成。志书以丰富的史料呈现了政协在地方社会中的多维影响。
4、文化传承与精神价值
《筠连县政协志》的出版,不仅是一部政治文献,更是一部地方精神史。它所蕴含的民主协商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和求实创新精神,构成了筠连县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志书通过翔实的记载,展示了政协委员在协商中凝聚共识、在实践中弘扬民主的精神风貌。
从文化视角看,该志书承载着筠连地方记忆与社会认同。政协作为联系党和人民的重要桥梁,其活动和成果,体现了地方治理中协同与共治的理念。这种文化基因,通过志书的传播与学习,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对民主政治的理解与认同。
精神价值方面,《筠连县政协志》不仅总结了经验,更塑造了典范。它鼓励后来的政协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继续探索新时代地方政协工作的创新路径。志书中所体现的理性精神与服务情怀,已成为筠连县公共文化的重要象征。
总结:
《筠连县政协志(1987.1-2000.12)_2001版_》以其翔实的史料、系统的结构和深刻的思想,全面展示了筠连县政协十三年间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它不仅是一部政治志书,更是一部地方社会发展的见证。通过记录政协的组织演变、履职实践和文化传承,该书为研究地方政协制度和民主政治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这部志书反映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基层政治生活的缩影,展现了政协在协调关系、凝聚共识、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它既是筠连县政治文明建设的结晶,也是地方治理智慧的体现,值得珍视与传承。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