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m 389页
《时习新知》是明代经学家郝敬所撰学术着作,初名《知言》,于万历二十年(1592)成书并作序,后改今名,并于崇祯元年(1628)补序,最终刊行。
全书分六卷。该书系统批驳周敦颐《太极图说》、张载《正蒙》、邵雍《皇极经世》及程朱理学,指斥宋儒“主静持敬”“致知穷理”等学说受佛学影响。郝敬既援引王阳明“知行合一”理论攻讦宋儒,又批判阳明“良知”说为空虚,主张“行先知后”观点。
猜你喜欢下面这些:
- 钱鋘; 姪芳; 钱宗演 况有江楼尺牍 12卷 首1卷 , 1804
- 从先维俗议 管志道 明万历30年
- 曾国藩 求阙斋读书录 10卷 , 1876
- 学古适用编 91卷 吕纯如 黄绍羲 明崇祯4年
- 古今说海 陆楫 明刊本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时习新知》八卷,是清代学者郝敬与章文纬合作编写的一部重要学术文献,现存写本版本弥足珍贵。此书汇集了清初学术思想、经学新解与治学之法,兼具学术研究与思想启蒙的双重价值。作为一部承古开新的著作,《时习新知》不仅继承了明清之际的理学精神,也展示了清代士人追求学术独立与思想更新的努力。本文将从“作品源流与时代背景”“郝敬与章文纬学术思想”“《时习新知》的内容结构与文献特色”“清代学术传统中的影响与意义”四个方面,深入探讨此书的文化价值、思想内涵及学术贡献,以期全面理解这部传世写本在中国学术史上的独特地位。
1、作品源流与时代背景
《时习新知》成书于清代中期,是郝敬与章文纬共同编纂的一部思想性与学术性兼具的文献。清代学术以考据学为主流,但同时也有部分士人试图在经典阐释与思想更新之间寻求平衡。《时习新知》的出现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它既尊崇传统,又注重新义,反映出学者对“时习”与“新知”的双重追求。
从书名来看,“时习”二字出自《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新知”则带有明清之际学术更新的意味。这种命名不仅显示出编者强调“温故而知新”的学术态度,也象征着清代知识分子在传统与现代化思想之间的挣扎与探索。
清代社会经历了制度整合与文化重构的过程,尤其是康乾盛世以后,学术研究趋于理性化、系统化。郝敬与章文纬作为博学之士,他们以“写本”形式流传的《时习新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当时士人私学交流的面貌,也反映出学术活动从官学走向民间的一种新趋势。
2、郝敬与章文纬学术思想
郝敬,字景行,是清代著名学者,精研经史、熟悉古文,主张经学应以实证为本,反对空谈心性。他的学术思想体现了由理学向考据学过渡的时代特征,而《时习新知》正是其思想结晶之一。他强调“学贵自得”,提倡治学应有独立精神,这种思想贯穿于全书之中。
章文纬为郝敬挚友,学识渊博,尤长于训诂与史学。他与郝敬的合作,使《时习新知》兼具思想深度与语言考证的严谨性。章文纬重视文字训诂的精确,他在书中对古文词义的解释,体现了清代学术“以经解经”“以古证今”的风气。
两位学者在思想上虽有差异,但在“以学立身、以知明道”的理念上高度一致。他们认为,学术的本质在于“通古今之变”,通过对传统典籍的再阐释,达到“新知”的启发作用。因此,《时习新知》不仅是一部学术汇编,更是一部精神宣言,折射出清代学人追求学术独立与思想自觉的努力。
3、《时习新知》的内容结构与文献特色
《时习新知》全书分为八卷,内容涵盖经学、史学、文学、理学、政论等多个领域。其编排方式类似于学术笔记或随笔体,既有论述,也有引文与评议,表现出强烈的个人思考特征。这种结构使得作品在思想深度与可读性之间取得了平衡。
在经学部分,郝敬与章文纬广泛参考汉、唐诸儒的注解,同时融入清代新考据成果,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特别是他们在阐释《论语》《孟子》时,强调从语言本义入手,反对过度的道德化解读,这在当时具有启发意义。
此外,《时习新知》的文献价值还体现在写本的保存形态上。清代写本多为私人抄录,流传有限,因此保留了许多未刊文献的原貌。此书笔迹工整,注释详明,页眉标有编次痕迹,说明其在学者间曾有较广传播。作为清代手抄本,它不仅是一部学术作品,更是一件书法与文献并重的文化遗产。
4、清代学术传统中的影响与意义
《时习新知》在清代学术史上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内容丰富,更在于它反映出学术思潮的转变。清初理学余绪仍盛,而中期以后,考据学兴起,注重实证与古文真义的追求成为主流。《时习新知》正处在这一转型点上,它在继承理学精神的同时,也融入考据方法,成为两种思想交汇的典型。
这部著作对于后世学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了经典诠释的实证化倾向;二是促进了士人间非官方学术网络的形成;三是为清末民初的学术复兴提供了思想资源。许多近代学者在研读此书时,认为其“以时为师”“以学为用”的理念契合启蒙精神。
从更广的文化视角来看,《时习新知》体现了清代学人对知识体系现代化的早期思考。它倡导理性探究与开放精神,反对学术封闭与盲目尊古,这种思想在今日依然具有启发意义。正因如此,《时习新知》虽为清代写本,却在当代研究中重新焕发出思想光芒。
总结:
综上所述,《时习新知》八卷不仅是一部清代学术著作,更是那个时代思想变迁的缩影。郝敬与章文纬以深厚学养与求真精神,构建了一座连接古今、融通中西的学术桥梁。其书的写本形态与思想内容,共同见证了清代士人的学术自觉与文化理想。
今天重读《时习新知》,我们不只是在欣赏一部古籍,更是在追寻清代知识分子那种“时习而思新”的精神态度。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学问在于持续学习与不断创新,而这种精神,正是中华学术传统得以延续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