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梓溪先生全集 20卷首1卷 舒芬 舒琛 明嘉靖4年 , 漆彬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总集,诗文类书籍 865m 706页

舒芬
明代经学家
舒芬(1480年-1524年),字国裳,号梓溪,学者称梓溪先生,江西进贤人,中国明代文学家、经学家,学者。

舒芬自幼聪慧,7岁能诗,12岁写成《驯雁赋》,得南昌知府祝瀚赞美,荐为博学弟子。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在武宗南巡之争中,因谏阻武宗巡游无度、荒废朝政,遭谪为福建市舶司副提举。世宗时复官。嘉靖三年(1524年),爆发大礼议事件,舒芬和134个官员长跪在左顺门,被以枣木棍痛打,夺俸3个月。后因母丧南归,不久悲愤而逝,世称“忠孝状元”。

舒芬学问深厚,以倡明绝学为己任,学贯诸经,且兼通天文律历,尤精于《周易》。其着作版本流传有张希举所刻《梓溪文集》5卷,集内除诗文、奏疏之外,所着经学着作也都收录在内。其所着《与友人论文书》《与章枫山先生书》《送余希渊致仕序》等文,皆能标新立异、直抒己见。
舒梓溪先生全集 20卷首1卷 舒芬 舒琛 明嘉靖4年 , 漆彬

舒梓溪先生全集 20卷首1卷 舒芬 舒琛 明嘉靖4年 , 漆彬

舒梓溪先生全集 20卷首1卷 舒芬 舒琛 明嘉靖4年 , 漆彬

舒梓溪先生全集 20卷首1卷 舒芬 舒琛 明嘉靖4年 , 漆彬

舒梓溪先生全集 20卷首1卷 舒芬 舒琛 明嘉靖4年 , 漆彬

舒梓溪先生全集 20卷首1卷 舒芬 舒琛 明嘉靖4年 , 漆彬

舒梓溪先生全集 20卷首1卷 舒芬 舒琛 明嘉靖4年 , 漆彬

舒梓溪先生全集 20卷首1卷 舒芬 舒琛 明嘉靖4年 , 漆彬

猜你喜欢下面这些:

  1. 见素诗集 14卷 林俊 明嘉靖元年
  2. 吕纯阳文集 10卷 吕嵒(唐)吕兆祥(明)明崇祯9年
  3. 钦定全唐文 1000卷 目3卷 杜堮,清嘉庆19年
  4. 宗伯集 81卷 冯琦 ,明万历35年
  5. 古今议论参 55卷 林德谋 明崇祯7年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
《舒梓溪先生全集》二十卷首一卷,是明嘉靖四年由舒芬、舒琛编纂,漆彬刊刻的一部重要文集。这部全集不仅是对舒梓溪(即舒芬)一生学术、诗文、书札、政论的系统汇编,更是一部反映明代中期士人精神风貌与文化气象的重要文献。从其体例编次到思想内容,从刊刻背景到传承流变,都充分体现出明代文人对理学、文学与政治的综合追求。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一、作品的成书背景与历史价值;二、全集的体例结构与文献特色;三、舒梓溪思想的核心与文学精神;四、漆彬刊刻及其文化传播意义。通过系统梳理与分析,旨在揭示此书在中国文献史、思想史及文化史中的独特地位与影响,为后世研究明代学术文化提供一条清晰的线索。

1、成书背景与历史价值

《舒梓溪先生全集》成于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其时代背景正值明代中期士林思潮活跃、学术纷呈的阶段。此时王守仁心学逐渐兴起,理学、文学与经世思想相互交融。舒芬身为当时著名的理学之士与文学家,其思想兼容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之要义,既重道统之承续,又不乏人文情怀。全集的编纂正是这一学术转型时期士人自我总结与传承的重要体现。

编纂者舒琛乃舒芬之侄,对叔父学行推崇备至。在嘉靖初年,舒氏家族集族人之力搜集文稿,整理遗著,历时数年方告成。此举不仅是家族纪念先贤的文化行为,更是当时士人修史立传、以文载道传统的延续。全集的完成,标志着舒氏学派在江南地区学术影响的形成。

从历史价值上看,《舒梓溪先生全集》兼具文献与思想双重意义。其内容涵盖政论、奏疏、诗文、尺牍等多种体裁,为研究明代政治思想、文学风格与士人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同时,它见证了明中期地方文献的编刻体系与士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对后世地方文献学与版本学研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2、体例结构与文献特色

《舒梓溪先生全集》全书共二十卷首一卷,体例严谨,分类精细。首卷为传记与年谱,记述舒芬一生的仕途、著述及学术渊源,显示出明代文集“以人统文”的传统编纂方式。正编二十卷则依文体分门,先为奏议、书疏,次为论说、碑铭,再至诗赋、杂著,条理井然,显示出编者深厚的文献学素养。

文集中保存了大量舒芬自撰奏章与政论文字,展现其治国平天下的理政理念。例如其奏疏中强调“以德御民”“守正而不趋利”,反映出明代士人对儒家政治理想的执著追求。而其诗文则清正平和,语言典雅,承宋人之风,又具嘉靖时代文学之新气象,堪称明代文风转折的一个缩影。

此外,该书在版本上亦颇具特色。漆彬刊刻版本雕工精细,版心题记清晰,采用嘉靖年间流行的仿宋字体,兼具美观与实用价值。此版现存极少,是研究明代刻书工艺与书籍史的重要实物例证。

3、思想内涵与文学精神

舒梓溪之学,以“修身为本,济世为用”为宗旨,兼通经史,重视实践。他的思想既根植于程朱理学,又对阳明心学抱有包容之态,认为“心体即理,理必行于事”,强调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这种学术态度在其文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既有高远的理想,又不脱人间烟火。

在文学创作上,舒芬强调“文以载道”,但并不拒绝艺术之美。他的诗文语言典雅、气度从容,善于以自然景物抒发胸中之志,既有理学家的深思,又具诗人的情怀。诗中常以“江南烟雨”“松竹清风”寄托其高洁之志,堪称明代中期“理文合一”的典范。

从思想层面看,《舒梓溪先生全集》是一部兼具理性与感性的文集,既体现儒家传统的道德理想,又反映文人对个体心灵自由的追求。这种思想融合,正是嘉靖时期学术多元、思想解放的时代特征。

4、刊刻流传与文化意义

漆彬在《舒梓溪先生全集》的刊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不仅承担技术工作,更以文化传播者的身份推动了舒氏学问的广泛流传。漆彬为嘉靖年间著名刻书家,其刊刻风格讲求精雅,注重校勘与版面布局,体现了当时江南刻书业的高水平。

该书刊刻后,在士林间迅速流传,成为江右与吴中学者争相传阅的典籍。它不仅为舒氏家族赢得学术声誉,也使其学派思想影响扩展至更广阔的文化圈。后世如清初学者顾炎武、黄宗羲等,对舒芬之文均有引用与推崇,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在文化意义上,《舒梓溪先生全集》代表了明代士人自我修养与社会担当的结合。通过刊刻流传,士人的思想由家学走向公共领域,形成了文化传承的桥梁。这不仅是一个文集的生命延续,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昭示出明代书籍文化的开放与自觉。

总结:

综上所述,《舒梓溪先生全集》是一部集思想、文学、史料、版本于一体的综合性文献。它诞生于嘉靖初年的文化转折期,既承前启后,又开风气之先。通过对舒芬生平思想、文集体例、刊刻流传的全面考察,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个士人的精神轨迹,更能洞察明代文化的深层结构与价值取向。

这部全集的意义早已超越个体,其影响延续至后世文献编纂、思想研究与文化传承之中。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学术精神,也启示后人以文为志、以道为魂,继续书写中华文化长河中不息的理想与信念。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红叶红叶
易学资料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会员介绍看上网站的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