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知识词典 增订版 2007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京剧知识词典 增订版》
【作者】:吴同宾,周亚勋主编
【出版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时间】:2007
【页数】:544
凡例
条目部类目录
行当
音乐·声腔
声韵·念白
行头
化妆
脸谱
砌末
基本功
表演程式·特技
龙套调度程式
戏班行科·戏箱·扎扮·检场
后台班规·演出习俗
演出场所·团体·科班·戏校
流派
历史
术语
谚诀
著作·期刊·电影
人物
剧目
汉语拼音索引
附录一 异名对照表
附录二 富连成社教师、学生名录
跋
增订版后记
· 京剧知识词典 增订版 2007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京剧知识词典 增订版 2007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京剧知识词典 增订版(2007年版)》是一部系统汇集京剧艺术知识的权威性工具书,由中国戏曲学院及相关研究机构专家联合编撰。该书在1990年代初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与资料增补,形成了涵盖剧目、行当、艺术家、乐器、服饰、程式、唱腔流派等多方面的京剧百科全书式著作。全书以学术严谨、条目完备、内容翔实著称,不仅为戏曲学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广大戏迷与文化读者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京剧世界的窗口。本文将从“编撰背景与学术定位”、“结构体例与内容特色”、“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传播影响与学术贡献”四个方面,对《京剧知识词典 增订版(2007年版)》进行全面阐述与分析,旨在揭示这部词典在当代戏曲研究与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
1、编撰背景与学术定位
《京剧知识词典 增订版(2007年版)》的问世,源于新世纪初中国戏曲研究体系的不断完善。上世纪末,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传统艺术保护意识的提高,京剧作为国粹艺术重新受到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原版《京剧知识词典》虽为当时重要的京剧工具书,但随着研究资料与学术成果的积累,其内容亟需更新补充。2007年出版的增订版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体现了当代戏曲学界对京剧系统研究与资料整理的再深化。
在学术定位上,该书并非仅仅是简单的知识汇编,而是一部兼具学术性、系统性与实用性的研究工具。编委会由多位京剧理论家、历史学家、表演艺术家组成,确保了词条解释的权威性与术语使用的规范性。它既满足了专业研究者查阅的需要,又兼顾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成为学术界与大众之间的重要桥梁。
此外,该书的出版还体现了国家层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京剧知识词典》的修订出版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为研究与传播京剧艺术提供了学术支撑和文化依据。这种学术定位,使该书不仅是一部工具书,更是一部文化工程的体现。
2、结构体例与内容特色
《京剧知识词典 增订版(2007年版)》在结构上延续了词典体例的传统,以条目形式编排,全书共收录数千条与京剧相关的专业名词和历史人物。词条按拼音顺序排列,便于检索,且每一条目后都附有详细的释义、历史沿革及相关资料引用,体现出编者的严谨态度与系统思维。
在内容特色上,该词典的最大亮点在于其全面性与细致性。无论是“老生”“花旦”“净角”等行当术语,还是“西皮”“二黄”等音乐流派,抑或是“程派”“梅派”“荀派”等艺术传承,都有详尽的解释与对比。增订版新增了大量现代京剧剧目、当代艺术家条目,以及与舞台灯光、服装设计、音响设备相关的新内容,使全书内容更贴近当代戏曲发展的实际。
值得一提的是,该词典在引用资料时注重溯源,许多条目均标明出处,如《戏考》《曲海总目》《京剧志》等古籍与研究论文。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不仅保证了内容的准确性,也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线索。其科学的体例设计与细腻的内容呈现,使其成为京剧研究者案头必备之书。
3、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
《京剧知识词典 增订版(2007年版)》不仅是一部学术工具书,更是一部展现京剧艺术精髓的文化著作。京剧作为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代表,其艺术形态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元素,而词典正是对这种复杂艺术体系的知识化整理与再现。通过该书,读者可以系统了解京剧的艺术构成及审美特征,从而在知识层面建立起对“国粹”的全面认知。
在文化意义层面,这部词典承担着传承与普及的双重使命。对于年轻一代读者而言,它不仅是一部百科式的学习读物,更是一座通往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书中关于“唱念做打”“四功五法”等内容,帮助人们理解京剧艺术的训练体系与表演哲学,从而提升公众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
同时,词典的出版也促进了京剧文化的社会传播与国际交流。许多海外京剧研究机构与大学艺术院系将其作为教学参考书,通过英译与注释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戏曲的魅力。这种“文化知识化”的传播方式,使京剧不再仅是舞台艺术的表演,而是成为一种可学习、可研究、可传承的文化体系。
4、传播影响与学术贡献
自2007年增订版出版以来,《京剧知识词典》在学界和戏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它不仅成为戏曲学科研究的重要文献来源,还被列入多所高校的艺术学、文化学课程参考书目。许多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或编纂教材时,均引用该词典作为权威资料来源,体现了其在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在传播层面,随着数字化阅读的普及,该词典的电子版和数据库形式也陆续推出,使得京剧知识的获取更加便捷。部分数字图书馆、艺术院校网站已将词典条目转化为可检索的知识单元,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戏曲知识共享平台。由此,《京剧知识词典》不仅是纸质出版物,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媒介。
学术贡献方面,该书为京剧史料的整理提供了科学范式。通过词条编纂、术语统一、资料注释等方法,它确立了京剧研究的标准化路径,对后续《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通史》等大型学术项目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这部词典既是京剧文化的“知识地图”,也是中国戏曲学术体系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总结:
总体而言,《京剧知识词典 增订版(2007年版)》是一部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与艺术普及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它以学术的严谨、内容的丰富与体例的科学,为京剧这一传统艺术的现代化传播提供了坚实基础。书中所体现的资料价值与文化精神,不仅推动了京剧研究的专业化,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学理支撑。
在文化多元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这部词典的意义更加凸显。它让我们看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京剧仍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韧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阅读《京剧知识词典 增订版(2007年版)》,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场与中国艺术灵魂的深度对话。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