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县情_1996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平塘县情》
【作者】:贵州省平塘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出版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时间】:1996
【页数】:461
【ISBN】:7221038139
第一编 特辑特载
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在平塘检查指导工作时的讲话要点专辑深化县情认识,发展平塘经济——中·共平塘县委书记莫长青在县区干部会上的讲话(摘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为推进平塘的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而奋斗——县委书记莫长青在
大事记
先进表彰
第二编 概况基本情况
县情特点
第八节 计划生育 (1
经济和社会发展
农业区划梗概
发展前景
附表
第三编 政治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平塘县委员会
第一节 重要会议
第二节 主要文件
第三节 组织工作
第四节 宣传工作
第五节 农村工作
第六节 统战工作
第七节 县直属机关党委工作
第八节 党校工作
第九节 保密工作
第十节 离退休工作
第十一节 老龄委员会工作
第十二节 信访工作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平塘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一节 党风建设
第二节 违纪案件查处
第三节 控申工作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二节 历届(次)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章 平塘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第三节 地方重大事项的决定
第四节 监督工作
第五节 人事任免
第六节 上级人大交办事项
第四章 平塘县人民政府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二节 重要会议
第三节 主要文件
第四节 劳动人事
第五节 民政工作
第六节 民族事务
第七节 行政监察
第九节 扶贫工作
第五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平塘县委员会
第一节 历届(次)全体会议
第三节 文史资料征编
第二节 提案办理
第四节 智力支边工作
第六章 群众团体
第一节 平塘县总工会
第二节 共青团平塘县委员会
第三节 平塘县妇女联合会
第七章 人民武装
第一节 平塘县人民武装部
第二节 武警部队平塘县中队
第八章 公安司法
第一节 公安
第二节 检察
第三节 审判
第四节 司法行政
第四编 经济
第一章 农林水电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畜牧渔业
第三节 林业
第四节 水利水电
第五节 农机管理
第六节 乡镇企业
第七节 农业区划
第八节 气象
第九节 农业综合开发
第二章 工交建设
第一节 工业
第二节 交通运输
第三节 邮电
第四节 建设环保
第三章 贸易
第一节 国有商业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第三节 个体及私营商业
第四节 粮油购销
第五节 烟草专卖
第六节 石油销售
第七节 对外贸易
第八节 医药购销
第四章 财税金融
第一节 财政
第二节 税务
第三节 人民银行
第四节 工商银行
第五节 农业银行
第六节 建设银行
第七节 保险业务
第五章 经济管理
第一节 计划管理
第二节 物资管理
第三节 物价管理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第五节 土地管理
第六节 技术监督
第七节 统计工作
第八节 审计监督
第五编 文化
第一章 教育
第一节 学前教育
第二节 小学教育
第三节 中学教育
第四节 成人教育
第五节 教师队伍
第六节 教育行政
第一节 科技
第二章 科技文化
第二节 文化艺术
第三节 广播电视
第四节 档案工作
第五节 史志编纂
第三章 卫生体育
第一节 卫生
第二节 体育
第六编 乡镇简介平湖镇
苗二河乡
甘寨乡
卡蒲毛南族乡
卡罗乡
白龙乡
谷硐乡
牙舟镇
通州镇
鼠场乡
克度镇
塘边镇
新塘乡
大塘镇
掌布乡
摆茹镇
西凉乡
者密镇
四寨镇
第七编 人物附录人物
领导名录
先进人物
已故人物名录
附录
转发平塘县史志编 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编 辑出版(平塘年鉴)的请示报告》的通知
平塘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开发的暂行办法
平塘县人民政府关于颁发《平湖镇市政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平塘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平塘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的通知
中·共平塘县委、平塘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搞好我县计划生育工作的规定
平塘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告
编后记
· 平塘县情_1996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平塘县情_1996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1996年版《平塘县情》是贵州省平塘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全面总结县域经济、社会、文化与自然状况的重要资料性文献。该书以翔实的史料和严谨的叙述,描绘了平塘从封闭山乡迈向改革开放新阶段的整体面貌。文章将从地理资源、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四个方面进行细致阐述,全面展现平塘县在1996年前后的县域特征与发展轨迹。通过对自然条件、经济格局、社会变迁和文化底蕴的系统分析,我们不仅能回望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更能体悟平塘人民在艰苦环境中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本文旨在以1996年版《平塘县情》为基础,结合历史与现实视角,对平塘县的自然禀赋、经济结构、社会进步和文化积淀进行全面呈现,为理解贵州山区县份的发展历程提供一份有温度、有思想的纪实性分析。
1、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
平塘县地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县境内山峦起伏、河谷纵横,地形复杂多样。1996年版《平塘县情》对全县的地貌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指出平塘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境内有舞阳河、平舟河等重要水系贯穿,为农业灌溉和水电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复杂的地形孕育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如打鸡洞、掌布溶洞群等,为旅游业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气候方面,平塘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年降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这一气候条件十分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尤其是水稻、玉米、薯类及多种经济作物。1996年的县情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森林资源的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40%,珍贵林木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
此外,平塘的矿产资源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磷矿、煤炭、铁矿和石灰石资源,是贵州省南部重要的矿产地之一。平塘磷矿储量居全省前列,质量优良,为化肥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原料保障。自然资源的多样性不仅构成了平塘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使其成为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经济建设与产业布局
1996年版《平塘县情》记录了平塘县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显著进步。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格局逐渐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农业方面,政府在九十年代初实施了“以粮为纲、兼顾多业”的发展方针,通过推广优良品种、改良农田水利、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等措施,农业产值稳步增长。粮食生产实现自给自足,经济作物如甘蔗、油菜、茶叶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工业方面,平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逐步形成以矿产开采、建材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体系。县内建立了小型磷化工厂、水泥厂、木材加工厂等,为地方财政提供了重要支撑。尽管工业规模有限,但标志着平塘由传统农业县向初步工业化迈进。
交通与商贸的发展也是1996年版《平塘县情》中的亮点之一。报告指出,平塘县在九十年代初加快了公路建设步伐,县城至都匀、独山、罗甸的交通干线陆续贯通,市场流通逐步活跃。商贸业的兴起带动了城乡经济联动,集市贸易逐渐繁荣。县情文献中还特别提到地方个体经济的萌芽和乡镇企业的崛起,这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3、社会发展与民生变迁
社会事业的发展是1996年版《平塘县情》的重点篇章之一。教育事业的普及为平塘县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九十年代中期,全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乡镇小学网点密集,初级中学教育覆盖率显著提高。同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逐渐起步,为农村青年提供了更多就业与学习机会。
医疗卫生体系也在这一时期取得明显改善。平塘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医疗点的建设,使医疗服务覆盖全县绝大多数地区。县情文献中指出,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和地方病防治工作逐步规范,有效降低了传染病发病率,提高了居民的平均寿命。
社会保障和民生基础设施同样稳步提升。1996年前后,平塘县加快了水电站和饮水工程建设,农村用电率显著上升。住房条件得到改善,部分农户实现了砖瓦房替代茅草房。社会风貌方面,县情文献记载了平塘人民勤劳淳朴、团结互助的精神特质,反映出一个由贫困走向希望的社会变迁过程。
4、文化传承与民族风情
平塘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体,汉族、仡佬族等多民族共同生活。1996年版《平塘县情》对民族文化的记载极具地方特色。布依族的“六月六”歌节、苗族的“跳花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在当时广为流传,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体系。这些活动不仅是民众娱乐的形式,更是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县情文献中还记录了平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的民歌、苗族的刺绣、银饰锻造技艺等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平塘的民间文艺团体在九十年代蓬勃发展,乡村文艺活动频繁开展,成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此外,平塘的宗教与信仰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传统的祖先崇拜、自然神信仰与现代宗教活动共存,形成多元和谐的精神文化氛围。1996年版《平塘县情》通过对文化与信仰的客观记述,展现了平塘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
总结:
综观1996年版《平塘县情》,这不仅是一部县域志书,更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它以真实、全面的笔触记录了平塘县在地理、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全貌,呈现出一个资源丰富、人民勤劳、社会稳定、文化多元的山地县形象。从自然环境的孕育,到产业格局的形成,再到社会进步与文化传承,平塘在九十年代的每一步都印刻着时代的印记。
今天回望这部县情文献,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县域状况,更能从中汲取发展的经验与精神动力。它提醒我们:区域的繁荣依赖于自然禀赋的合理利用、社会制度的创新以及文化精神的延续。平塘县在九十年代奠定的发展基础,正是其后来跨越式发展的起点,也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示。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