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发展史_2005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中国水利发展史》
【作者】:姚汉源著
【出版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时间】:2005
【页数】:599
【ISBN】:7208056269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水利史
一、重视历史,重视水利
二、中国水利内容丰富
三、现代对水利史研究重视不够
第二节 研究中国水利史的现实意义
一、水利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研究水利史是振兴中华,建设精神文明的一部分
三、战略性规划必须以历史为依据
四、技术上的推陈出新是来自历史经验的总结
五、探讨科技发展规律必须研究历史
第三节 值得探讨的某些水利发展规律
一、防洪治河的发展
二、农田水利的发展
三、航运工程的发展
一、水利史与水利志
第四节 中国水利史的分期
二、中国水利史的分期
第二章 水利事业的初步发展——夏、商、周三代(约前21世纪~前256年)
第一节 大洪水及大禹治水的传说
一、大禹治水的过程
二、传说的意义
三、有关水利史实
第二节 夏、商、周的黄河
一、干流河道
二、九河与逆河
三、下游主要分支
第三节 先秦的农田水利
一、古代相传的井田沟洫制度
二、引水灌溉渠道
第四节 先秦的航运工程
一、《禹贡》所记运道
二、鄂君启节铭文所记江、汉商运水道
三、先秦人工运渠
第五节 先秦水土资源的开发及水工技术的创始
一、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二、水利科技的发展
第三章 以黄河流域为主的水利大发展——自秦灭周至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前255~公元190年)
第一节 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一、都江堰
二、郑国渠
三、灵渠
第二节 两汉的治河事业
一、西汉黄河的灾害及其治理
二、东汉的治黄
第三节 两汉的农田水利
一、西汉武帝时的农田水利
二、西汉后期至东汉时的江汉流域农田水利
三、东汉时期的农田水利
第四节 两汉的航运工程
一、东西大运河
二、其他运道
第五节 两汉的水利科技概况
第四章 黄河流域衰落向江淮流域发展——东汉献帝初平元年至隋政权建立(190~581年)
第一节 洪涝水灾及治理
一、黄河下游的几次决溢和治理
二、黄河、海河流域的排水
三、《水经注》等文献中所描述的黄河下游情况
四、对当时黄河洪水为患情况的推测
第二节 农田水利的发展
一、屯田水利
二、江淮之间的塘堰灌溉
三、淮北各支流的灌溉与排水
四、江南及汉水流域的灌溉排水
五、黄河流域的灌溉
六、海河水系的灌溉
七、《水经注》中的山东半岛等地灌溉
第三节 航运工程的发展
一、东汉末曹操所开的黄、海、滦河间诸运渠
二、自黄河通向江淮的运渠
三、自洛阳通向关中的运道
四、江南运道
第四节 本时期及以前的水利文献
一、先秦著作
二、汉至南北朝史籍及著作
三、《水经》及《水经注》
第五章 北方水利兴衰起伏,南方持续发展——隋至北宋(581~1127年)
第一节 治河防洪
一、隋至唐初的黄河
二、盛唐到晚唐的黄河下游
三、唐末五代的黄河下游
四、北宋时代的黄河下游
第二节 农田水利
一、隋及唐前期(581~755年)为主的北方农田水利
二、唐后期(756~907年)为主的南方农田水利
三、北宋时期的农田水利
第三节 航运工程
一、隋、唐关中漕渠及潼关至河阴(今郑州西北)段的黄河航运
二、隋唐的汴渠(通济渠)
三、北宋的汴河
四、江淮间运河——淮扬及真扬运河
五、江南运河
六、永济渠
七、其他运道
第四节 海塘、城市水利等工程及其管理
一、海塘、海堤工程
二、城市水利
第六章 向东南沿海及珠江流域发展——南宋至明嘉靖末(1127~1566年)
第一节 治河防洪
一、金代的黄河下游
二、金末元初的黄河下游
三、元中期至明初的黄河下游
四、明建文元年至弘治八年黄河入颍
五、明弘治九年至嘉靖四十五年黄河入涡入运的摆动
六、[附]南宋至明嘉靖间的海堤、海塘
第二节 农田水利
一、江南圩垸水利
二、南宋至明代东南各地的灌溉
三、江汉中上游的农田水利
四、北方的农田水利
五、王祯《农书》所反映的水利技术
第三节 航运工程
一、南宋与金代的运河
二、元开会通河及通惠河,打通京杭运河
三、明代重开京杭运河及大力整修
四、宋、元、明代其他运河
第四节 历代水政管理
一、历代水官
二、水利法规和制度
第七章 全国水利普遍开展到衰落和西方水利技术引进——明隆庆元年至民国末年(1567~1948年)
第一节 治河防洪
一、潘季驯治河及晚明河情
二、清靳辅、陈潢治河的前后
三、清后期铜瓦厢改道前的河患
四、咸丰改道后的黄河
五、淮河的治理
六、长江的治理
七、其他河流的治理
一、畿辅农田水利
第二节 农田水利(附海塘、水电等)
二、关中及陕南灌溉
三、宁夏灌区的发展
四、内蒙古河套的灌溉
五、新疆的灌溉
六、其他省区的农田水利
七、[附]海塘及水力发电
第三节 航运工程
一、泇运河及中运河
二、黄、淮、运交汇处(清口)航道
三、南运河与北运河的整修
四、京杭运河的衰落
五、京杭运河的副作用
第四节 历代水利人物及水利文献概述
一、历代水利人物
二、隋唐以后的水利文献
结束语
附录 中国水利大事年表
· 中国水利发展史_2005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中国水利发展史_2005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中国水利发展史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技术的演变。2005年版《中国水利发展史》作为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不仅回顾了中国水利发展的历史,也展现了中国水利科技的先进成就和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这本书的内容:水利发展历程的历史演进、水利工程的技术创新与进步、水利管理的制度变革以及水利未来发展的展望。这些内容将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水利的演变轨迹及其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1、中国水利发展历程的历史演进
中国的水利事业自古以来就占有重要地位。从大禹治水到秦朝的水利工程,历史上无数的水利建设项目为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水利发展史的初期阶段主要集中在防洪治水、引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这些基础项目为后来的农业技术进步提供了保障。
进入隋唐时期,水利工程迎来了技术上的突破。大运河的开通标志着中国水利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巨大成就。尤其是水利工程的规模和工程管理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唐代和宋代的水利技术逐渐成熟,水渠、堤坝以及人工水道的建设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到了清朝及近代,水利建设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灌溉和防洪,而开始涉及到更为复杂的多功能性水利工程。无论是治水、发电,还是航运等领域,中国的水利技术逐步走向现代化,并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2、水利工程的技术创新与进步
随着科技的进步,水利工程的技术创新与进步也不断推动着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20世纪以来,中国的水利工程开始融入现代科技理念,例如水库建设中的防洪、蓄水和水力发电相结合的模式,标志着水利工程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此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水利工程管理更加高效、科学。例如,通过现代化的水利监测系统,能够实时掌握水库、水渠的水位变化,及时作出反应。这些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水利工程的安全性,还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精确管理。
在水利灌溉方面,中国通过引入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现代化的水利工程逐渐突破传统灌溉的限制,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同时也提高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3、水利管理的制度变革
水利管理制度的演变与水利技术的创新息息相关。古代中国的水利管理基本上依赖于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虽然有一些制度性的管理办法,但多是零散和局部的。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清朝以后,水利管理逐渐走向系统化、规范化。
20世纪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利管理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水利部的成立,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机制,使得水利资源的管理逐步统一和高效。特别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展现了水利管理制度在应对重大工程项目时的强大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剧,水利管理制度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管理的重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逐渐健全,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水利未来发展的展望
面向未来,中国的水利事业将在持续推进现代化的道路上,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与制度建设。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现,中国的水资源调度和分配将面临更多挑战。因此,未来水利事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技术创新方面,水利行业将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进程,推动“智慧水利”建设。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效率和预测能力。此外,未来的水利工程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更加可持续的方式进行水资源利用。
制度建设方面,随着水资源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化,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完善水利法律体系,推动跨区域、跨流域的水资源联合管理。同时,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增强全民节水和环保意识,为中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总结:
中国水利发展史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早的灌溉工程,到现代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与数字化,中国水利事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水利技术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变革和未来发展的展望,都在《中国水利发展史_2005版_》中得到了深刻的展现。这本书不仅总结了过去的经验,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水利事业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而中国水利发展史的研究与总结,能够为我们提供深入的历史经验和发展启示。水利事业的持续进步,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